搜索到6204篇“ 全球金融危机“的相关文章
- 全球金融危机被引量:1
- 2009年
- 近日,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先生专门就全球金融危机问题撰写文章,文章围绕全球金融危机做了全面详细的阐释,观点鲜明,语言精炼,不啻为一次盛大的思维盛宴。本刊特与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做了沟通,首发文章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陆克文
- 关键词:金融危机语言精炼领事馆
-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 2024年
- 自2007年起全球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短期利率向长端利率传导的机制被金融市场的紊乱严重破坏,中央银行控制短期利率的能力、政策工具在金融资产间的传导均受到损害,加上零利率下限约束,货币政策的操作变得更为复杂,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和实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且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这场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进一步暴露出金融体系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而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等议题的广泛关注与深入讨论。
- 孙璇
- 关键词:短期利率全球金融危机发达经济体金融监管金融资产利率传导
- 21世纪初期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与对策分析
- 2024年
- 次贷危机指次级抵押贷款机构倒闭、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大幅变动等原因,引发的金融风暴。过量的流动性、购房政策的刺激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等多种因素催生了21世纪初期美国房地产、股市、金融产品等各类资产的泡沫。伴随货币政策紧缩、美国房市渐冻及短期利率升高,次级借款利率亦大增。同时,房市的持续走低也让置业者难以通过出售或抵押住宅再融资。此环境直接导致众多次贷借款者未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产后难以高价出售,造成大量亏损,引发次贷风险。一般认为,这场危机主要是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近三十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美国通过货币、财政、金融等多方面措施稳定金融市场,经济快速复苏;而世界经济受到更大打击,十余年后尚未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
- 张卓哲
-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金融危机资产安全
- 《全球金融危机中看坚韧亚洲:从危机管理到世界领导》中隐喻翻译的实践报告
- 本论文是基于经济文本《全球金融危机中看坚韧亚洲:从危机管理到世界领导》的翻译实践报告。此书由Harinder Kohli和Ashok Sharma共同编辑。两位作者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金融和...
- 顾蓓
- 关键词:隐喻翻译
- 欧美银行业危机及未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
- 2023年
- 欧美银行业动荡,不论是美国监管当局,还是瑞士监管当局都采取一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是有助于遏制风险的蔓延,但风险的根源并没有消除。一、近期欧美银行业危机在去年10月22日召开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我作了“准备迎接下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主题演讲,其中的一个观点是“货币紧缩导致债券市场面临较大的估值调整压力”。硅谷银行事件印证了我的这个预言。
- 管涛
- 关键词:银行业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债券市场货币紧缩硅谷银行主题演讲
-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基于多套微观数据,可尝试探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银行业的信贷配置与后期影响。研究发现: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期间,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银行,国有银行更积极地配合刺激计划,更多将信贷配置到中西部地区,其中主要是中西部的国有企业获得了更多信贷支持。然而,在计划实施期间向中西部地区发放更多贷款的银行,在计划退出后的资产质量更差,并且这一影响在中长期持续存在。研究结果说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对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有力落实,是中国在危机后能够迅速稳定经济与就业的重要原因,但也需注意与金融风险相关的中长期影响。
- 钟宁桦施翌解咪
-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刺激计划
-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全球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东南亚政策
- 东南亚对美国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正积极将战略重心从大西洋和中东转向太平洋和亚洲。东南亚曾经在美国外交政策中被系统地忽视。然而,随着奥巴马和特朗普政府相继推出“重返亚洲”战略、“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东南亚国家...
- 余林玉
- 关键词:美国外交政策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全球金融危机
- 过度金融化、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被引量:9
- 2022年
-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引导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地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次贷危机以来,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成为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一种“新常态”。研究金融危机的最新特征和发生机理,对我国的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新一轮全球金融动荡的基本特征和内在机理,发现金融自由化当前面临着一个严重的与实体经济大背离的制度性困境,而金融从业人员的短视主义、有限理性、认知缺陷、职业精神衰退和道德伦理缺失,则构成了其中的微观原因。在当前的全球金融波动环境下推进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需要提升维护金融稳定的国家金融治理能力,完善金融监管和金融市场等系统性法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专业能力和高尚金融伦理道德的“金融家精神”。
- 赵建王静娴
-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治理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英国智库 南大智库文丛 影响力的终结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冲击了整个思想产业。本书将智库作为独立组织进行研究,研究智力类组织在遭遇危机后的自我调适,以持有不同立场的四家英国智库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他们...
- (智)马科斯·冈萨雷斯·赫尔南多作
- 重大突发事件如何改变商品期货价格的可预测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COVID-19比较分析的视角被引量:1
- 2022年
- 本研究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COVID-19事件为例,考察重大突发事件影响非线性金融时间序列可预测性的理论机制和事实。混沌时间序列理论中的排列熵(Permutation Entropy)算法能够刻画序列的内在模式,比较目标序列与随机序列的偏离程度,以及准确定位序列发生突变的时刻。我们发现中国商品期货价格存在可预测性的时变性,时变效率在常规时间较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COVID-19事件冲击下随机性下降、可预测性提升,价格序列呈现强烈的趋势性特征。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价格序列的随机性降至整个样本最低,而在事件临界点之前和期间存在共同的特征,如价格序列随机性下降和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上升。以上特征除了与突发事件冲击直接引发的结构突变有关,还与突发事件冲击导致不同类型和持仓期限的交易者操作趋同推动的流动性上升,以及序列自身的长程相关性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商品期货市场上的市场监管和趋势跟踪、统计套利等投资行为具有启示作用。
- 黄轲陈瑶雯张左敏暘李雄师
-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可预测性HURST指数
相关作者
- 张明

- 作品数:918被引量:4,813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经济 货币政策 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
- 吴敬琏

- 作品数:699被引量:3,161H指数:25
-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
- 王宇

- 作品数:267被引量:21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 研究主题:货币政策 美联储 金融危机 中央银行 汇率
- 张茉楠

- 作品数:709被引量:1,0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研究主题: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全球价值链 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 田丰

- 作品数:204被引量:1,362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WTO 争端解决机制 新兴经济体 全球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