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87 篇“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的相关文章
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AIHA)绝大部分是特发性 的。然而,最近几年,随着嘌呤核苷类似物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增加,AIHA逐渐被关注。文章首先讲述了AIHA的流行病学,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IHA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和淋巴细胞...关键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流行病学 并发症 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AIHA)绝大部分是特发性 的。然而,最近几年,随着嘌呤核苷类似物在血液肿瘤中应用的增加,AIHA逐渐被关注。文章首先讲述了AIHA的流行病学,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IHA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和淋巴细胞...关键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流行病学 并发症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输血有效性 分析 2025年 目的:通过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wAIHA)患者输血效果及安全进行分析,为此类患者临床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 分析2020年3月—2023年5月33例wAIHA患者,按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19例)与未输血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指标(TBIL)、白蛋白(ALB)及网织红细胞(Ret)的差异,比较不同时机贫血 程度的输血前后Hb、总蛋白(TB)的差异。结果:33例患者中,输血全部有效;患者抗体类型,IgG 31例,IgG+IgM 1例,IgM 1例;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 ,IgG 11例,IgG+C3d 21例,C3d 1例;无输血不良反应;自身抗体32例(类抗-e 1例),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抗-E)1例;输血组患者出院时Hb增加程度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07)、Ret降低程度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15),输血组与未输血组TBIL、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机贫血 程度的输血效果比较分析,Hb≤40 g/L组输血前后Hb[(35.50±3.02) g/L vs (51.13±4.87) g/L,P=0.003];40 g/L 赵震 马筱慧 钟靖 朱文刚关键词:温抗体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自身抗体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的免疫 靶向治疗进展 2025年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是由自身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 疾病。随着对wAIHA免疫 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针对免疫 系统不同靶点的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wAIHA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以新型CD20单抗、Bruton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I3K)抑制剂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NF family,BAFF)抑制剂等为代表的抗B细胞靶向治疗,以及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和CD38单抗为代表的抗浆细胞靶向治疗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补体抑制剂、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单抗、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对近年来wAIHA的免疫 靶向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王琦 陈苗关键词:温抗体型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一种基于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抗体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抗体的方法,属于生物分子学和免疫 学检测领域。具体方法为:以功能性 官能团修饰的聚合物微球作为载体,将微球与检测抗原进行偶联,通过与样本中的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抗体和荧... 罗维鹏 刘文婷 于家懿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的临床价值 2025年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AIHA)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天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AIH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接受单纯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和观察组(25例,接受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液指标水平、凝血功能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均升高,网织红细胞(Re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辅助洗涤红细胞输注用于AIHA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纠正患者贫血 状态,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性 理想。 邵荣梅关键词: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凝血功能 特发性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合并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的临床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总结特发性 多中心型Castleman病(iMCD)合并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具有完整基线血常规结果的iM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线实验室检查将具有贫血 表现的iMCD分为AIHA组和非AIHA贫血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iMCD患者341例,277例(81.2%)在基线时存在贫血 表现。5例(1.8%)患者诊断为iMCD合并AIHA,且均为iMCD-非特指型合并温抗体型AIHA,其中2例同时诊断为Evans综合征。在发病顺序方面,AIHA首次发作与iMCD诊断的时间关系各异,2例患者首次溶血 发作早于iMCD诊断。治疗方面,针对iMCD的治疗能够有效缓解AIHA。与非AIHA贫血 患者相比,合并AIHA的iMCD患者预后更差(HR=4.61,95%CI=1.08~19.80,P=0.040),5年生存率更低(90%比60%,P=0.024)。结论iMCD合并AIHA临床较为罕见,AIHA可在iMCD的不同阶段出现。虽然整体治疗原则仍是针对iMCD的治疗,但应高度关注AIHA引起的免疫 功能紊乱加剧及可能带来的不良预后。 高雨菡 李思源 党悦 李剑 张路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预后 半全血置换治疗低体重儿童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并发溶血 危象1例 2025年 目的探讨半全血置换治疗低体重儿童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并发溶血 危象的安全性 、疗效和可行性 。方法收集1例经半全血置换治疗成功的低体重儿童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患者的病例资料,选用3~4 U红细胞和600~700 mL血浆作置换液,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红蛋白、胆红素、乳酸指标变化来评估疗效,分析治疗前置换液的选择、治疗中不良反应、治疗后的药物治疗以评估半全血置换的可行性 、安全性 。结果该患者经连续2次半全血置换后血红蛋白由20 g/L升高至103 g/L,血压由67/34 mmHg上升至116/46 mmHg,胆红素下降至正常,乳酸基本正常,两次治疗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换血治疗7天后转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10天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溶血 控制,步行出院。结论半全血置换可用于抢救低体重并发溶血 危象的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患儿,具备启动快速、治疗时间短、起效快、安全性 好等优势,值得尝试和推广。 王刚 高旖鑫 吴林燕 杨明会 何苏英 彭永正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危象 儿童 MAP与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治疗DAT阳性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的效果对比 2025年 目的比较MAP与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治疗DAT阳性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于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输注洗涤红细胞治疗的AIHA患者74例,将其中31例输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者纳入对照组,将其余43例输注MAP洗涤红细胞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血液制品质量、外周血化验结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溶血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时间点洗涤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含量、溶血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而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与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均达到国家质量要求,且MAP洗涤红细胞保存时间较长;而从治疗角度来看,MAP洗涤红细胞能够快速进一步提高AIHA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并且改善溶血 症状;而且MAP洗涤红细胞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耿晓旭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洗涤红细胞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血浆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贫血 (AIH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以河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AIHA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分级,再将各级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n=41)与观察组(血浆置换联合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n=43)。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血象指标[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Ret)、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85.3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RBC、Hb、FIB水平呈升高趋势,Ret、TBIL、APTT、PT水平呈降低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RBC、Hb、FIB水平更高,Ret、TBIL、APTT、PT水平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方法比较,联合血浆置换与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可有效提高AIHA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及血象指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杨子怡 闫慧 刘鸿雁 谢静静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浆置换 洗涤红细胞 输血
相关作者
邵宗鸿 作品数:666 被引量:3,862 H指数:3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邢莉民 作品数:224 被引量:797 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 重型再生障碍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付蓉 作品数:380 被引量:1,270 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重型再生障碍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骨髓单个核细胞 刘鸿 作品数:230 被引量:1,066 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重型再生障碍性 骨髓增生异常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兰炯采 作品数:277 被引量:1,692 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输血 RH血型 血型 ABO血型 紧急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