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11篇“ 克氏针固定“的相关文章
钢板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Chopart关节骨折脱位
2025年
[目的]评价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Chopart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Chopart关节骨折脱位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治疗方式。评价临床及影像学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20.0±5.4)个月。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83.2±6.7)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平均(78.2±7.1)分。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VAS评分显著减少[(8.0±0.7),(2.5±1.4),P<0.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足负重侧位X线片Meary角[(15.2±3.2)°,(3.2±2.4)°,P<0.001]和侧位台阶征位移距离(step-off sign,SOS)[(9.0±2.1)mm,(1.0±0.8)mm,P<0.001]均显著减小。[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Chopart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安全,临床结果满意。
汪海清姚陆丰申成春张峰朱大东俞嘉培黄雷
关键词:骨折脱位开放复位内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折(lateral humeral condylar fracture,LHCF)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鹰潭一八四医院骨科2020年3月至2023年6月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的94例LHCF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受伤方式、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情况、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等。随访6~12个月,进行疗效判定,并根据是否出现针道感染、肘内外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分为正常组(84例)和并发症组(1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的手术时间为(56.62±8.95)min,术中出血量为(2.34±0.36)mL,住院时间为(4.93±1.15)d。疗效优52例、良33例、可6例、差3例,疗效优良率为90.43%(85/94)。随访期间出现钉道感染4例,肘内翻1例,肘外翻2例,延迟愈合1例,关节僵硬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10/94)。单因素分析显示,BMI、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和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LHCF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并发症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儿骨密度、骨折初始移位、手术时机、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有关。
杨俊高辉侯鹏程周江军
关键词:肱骨外髁骨折骨折闭合复位骨折固定术手术后并发症数据相关性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相比,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对UDRF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但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陆新林陈海磊
关键词:掌侧锁定钢板外固定架经皮克氏针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可调节外固定架联合钛质克氏针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 观察可调节外固定架联合钛质克氏针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2-2023-08采用闭合复位可调节外固定架联合钛质克氏针固定治疗的16例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于第2掌骨、桡骨中段钻孔后安装外固定架,牵引复位骨折后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必要时用克氏针撬拨复位骨折,经皮置入多枚直径2.0 mm钛质克氏针固定不稳定的骨折端,主要支撑桡骨远端关节面、固定桡骨远端干骺端。结果 1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7.3个月。住院时间3~5 d,平均3.8 d。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平均91.3(80~100)分,其中优14例,良2例。随访期间未出现骨折不愈合、腕关节僵硬、钉道感染等并发症,1例74岁女性松开外固定架装置关节处后出现骨折端轻度移位,最终骨折畸形愈合,但是对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可调节外固定架联合钛质克氏针固定治疗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满意,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涂广宝吴威许杰孟双全
关键词:微创固定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克氏针固定治疗青少年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6例踝关节骨折患儿根据胫骨远端骨折不同的固定方式分为螺钉组(27例)和克氏针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AOFAS、ROM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手术时间、术后残存移位量、石膏固定时间、恢复完全运动时间、骨骺早闭螺钉组均明显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术后残存移位量螺钉组明显小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背伸-跖屈ROM、踝关节内翻-外翻ROM螺钉组与克氏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固定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螺钉固定的PPC发生率较低,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杨港路真郭海滨高志鹏
关键词: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青少年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
2025年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6例Bennett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jaer-Petersen法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采用Cannon法评估拇指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9.3±2.3)个月。骨痂形成时间4~6周,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未发生针道或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第1掌骨再脱位等并发症;2例克氏针断裂,部分残留在骨内,因不影响活动未做处理;1例未遵医嘱锻炼而出现拇指外展活动受限。术后第2天采用Kjaer-Petersen法评估的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为15/16。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1~4(2.5±0.3)分。末次随访时采用Cannon法评估的拇指运动功能优良率为15/16。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拇指功能恢复好。
梁金辉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
一种克氏针固定指伸肌腱撕脱骨折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氏针固定指伸肌腱撕脱骨折的方法,涉及医疗技术领域,该克氏针固定指伸肌腱撕脱骨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C型臂透视下手指远端指间关节(DIP)伸直位打入一枚克氏针,通过关节时不能打到骨折间隙,以免影...
韩守江张增方沈家亮肖继龙李贵宾孙飞朱伟旗杜璇璇何理
加压交叉锁定克氏针固定法治疗指(趾)骨颈双髁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加压交叉锁定克氏针固定法治疗指(趾)骨颈双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到2023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15例指(趾)骨颈双髁骨折患者资料,均应用加压交叉锁定克氏针固定法治疗。男13例,女2例;年龄(43.4±11.0)岁;手部9例,足部6例,其中骨块骨折线完全位于侧副韧带止点(髁侧隐窝)以远2例。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手部患者的手指总活动度(TAM)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4±3.0)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0,0)分。术后3个月仅2例手部患者轻微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2分)。随访12个月时1例足部患者仍有轻微疼痛(VAS评分为1分),余5例足部患者负重无疼痛,正常行走步态。术后4、6、8周X线片结果示1例环指中节指骨关节内骨折不愈合,伴有骨质吸收,关节僵硬,未进一步处理。其余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7.1±1.9)周。末次随访时8例手部患者采用手指TAM评分系统评估:优6例,良2例。无骨折移位、克氏针松动退针和针道感染发生。结论加压交叉锁定克氏针固定法治疗指(趾)关节内双髁骨折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侵入性小、稳定性佳、便于术后早期康复等优点。
杨继国顾仕林刘冲
关键词:指骨趾骨
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研究
2025年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0月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试验组(37例)。对照组予以膝关节镜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试验组予以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等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两组伸膝功能、屈膝功能(随访6个月后);分别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术前和随访3、6个月后),比较两组随访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伸膝功能、屈膝功能正常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伸膝功能、屈膝功能轻度异常的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后,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膝关节镜交叉克氏针固定,膝关节镜缝线Nice结固定能够提高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的伸膝、屈膝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改善其手术相关指标,可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较好。
徐真玉路坦
关键词: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膝关节镜交叉克氏针
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手术疗效及超声闭合复位成功可接受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患儿资料,其中男70例,女36例;年龄为(5.0±2.0)岁;患侧为左侧55例,右侧51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统计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等,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健侧与患侧功能指标。末次随访时评估患侧X线片、肘关节Mayo评分及并发症情况。分析Mayo评分95分及以上患儿超声图像,探讨冠状面、矢状面等复位成功可接受标准。结果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率为88%(94/106),患儿手术时间为(54.6±21.1)min,透视次数为(9.3±2.9)次,出血量为(6.8±2.1)ml。随访(15.7±14.4)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肘屈曲角度为138.8°±6.9°,与健侧140.1°±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旋转和伸肘功能与健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Baunnman角为71.4°±5.4°、髁干角为39.9°±6.4°、提携角为8.4°±3.6°,患侧肘关节Mayo评分为(90.1±4.8)分,Mayo评分在95分及以上有38例。14例患儿针道浅表感染,1例术后轻度再移位,无骨骺阻滞、肘关节外翻畸形、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根据38例患儿超声影像学特征,闭合复位可接受标准主要在冠状面平行关节面、冠状面垂直关节面、矢状面垂直关节面和后外侧矢状面垂直关节面4个层面判断。结论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髁骨折,术中失血少、辐射少,中短期随访疗效较好,超声4个层面判断闭合复位可接受标准具有可行性。
姚杰刘朝宇贾国强马海龙
关键词:超声检查肱骨外髁

相关作者

王晓东
作品数:242被引量:534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治疗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弹性髓内钉
于铁强
作品数:100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脊髓损伤 弹性髓内钉 内固定 住院患者
陈根本
作品数:43被引量:135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侨医院
研究主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 白血病 Β细胞功能 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克氏针固定
谢扬
作品数:122被引量:735H指数:1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内固定 螺纹克氏针 治疗髌骨骨折 心肺复苏
杨建平
作品数:170被引量:806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发育性髋脱位 PERTHES病 治疗儿童 闭合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