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篇“ 储层性质“的相关文章
-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性质对微波加热后储层温度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弥补降压法开采后期储层结冰、水合物二次生成等方面的不足,运用微波加热技术向储层进行能量补充。选用漏泄同轴天线作为微波加热装置,根据装置结构设计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工艺方案,并且建立水合物储层微波加热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分析储层性质对微波加热后储层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微波加热工艺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储层温度,储层初始温度为2℃,微波加热后储层最高温度为26.22℃,平均温度为5.19℃;储层温度随着损耗因子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储层密度和比定压热容的增大,储层升温效果变差;随着储层导热系数的增大,储层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 樊燊王旱祥张辛刘延鑫孙秉宇葛家旺葛城才刘博KHROUSTALEV Boris管冰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性质微波加热微波天线
- 白云凹陷浅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性质的影响因素
- 2024年
- 由于深水浅部地层胶结性差、强度低,浅层气开采过程中极易出现储层失稳坍塌情况,严重制约浅层气的产能,为了深入了解浅层气开采过程中储层变化规律,开展了针对浅层气储层开采过程中的出砂模拟实验,并分析了不同黏土含量、主控开采参数和孔隙度对储层产气和产砂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敏效应和微粒运移同时存在,近井端压敏效应造成的渗透率损伤更严重,在保证地层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时间推移,小程度的微粒运移可使孔隙连通性增加,对稳定产气、提高渗透率有积极作用;随着气体产出,储层内水分也会被携带产出,且部分束缚水会转化为可动水,研究结果可为海域浅层气井的防砂增产提供参考。
- 何泽俊李冰张国彪王欢欢陈延孙友宏
- 关键词:浅层气储层渗透率出砂
- 油藏极限水驱前后储层性质动态变化研究
- 2024年
- 针对文昌油田注水开采时间长,长期注水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认识缺乏,开展了油藏极限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实验研究,为油田的储层认识和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岩心进行模拟实验,采用核磁共振实验技术与长、短岩心极限水驱油实验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揭示了水驱过程中岩心渗透率、孔喉结构、润湿性以及油水渗流规律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极限水驱前后岩心渗透率发生变化,短岩心渗透率平均增大14.75%,长岩心渗透率平均增大6.26%;(2)在极限水驱后岩心的孔喉分布发生变化,短岩心大孔喉数量有明显增加,小孔喉无明显规律;长岩心首端岩心大孔喉数量亦有所增加,但小孔喉数量减少,而尾端岩心大孔喉所占比例减小,小孔喉所占比例增加;(3)岩心在极限水驱后亲水性有所增强,润湿指数平均增加0.3;(4)根据极限水驱前后油水相渗曲线对比,极限水驱后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两相渗流区间变宽,水相相渗端点值变高,等渗点右移,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 张梓贺黄政郭敏灵程芳桂牟智鹏
- 关键词:水驱油实验渗透率孔喉结构润湿性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 XX油田BL49块低渗透油藏储层性质与注入水伤害机理研究
- 2024年
- 常规注水开发是目前低渗透油田最为常见的开发手段。随着开发的进行,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水水质的影响,地层内部易受到一定程度损害导致储层渗透性进一步降低,地层亏空加剧。通过对XX油田低渗透油藏BL49区块进行储层岩性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注入水水质等分析研究,发现该块储层具有一定的水敏、盐敏及酸敏性;储层喉道半径主要集中在0.2~0.9μm之间,与注入水中的悬浮颗粒粒径不配伍,易在地层内形成堵塞。同时注入水细菌含量及含油量超标,会对储层造成一定程度伤害。
- 何利敏
- 关键词:低渗透喉道半径注入水水质
- 一种基于储层性质的开发层系划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储层性质的开发层系划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选取同一区块内具有代表性的若干井位建立连井剖面;对所选取井位上各储层厚度及相应的孔隙度、渗透率进行统计分析;将所选取井位对应的每一口井的储层划分成多个不...
- 陈飞范洪军米立军杨仁锋伊硕王夏斌孔星星贺维胜田虓丰胡纳川
- 基于储层性质的预测从地球化学实时数据测试仪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储层性质的预测从地球化学实时数据测试仪,涉及地质测试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动部件,安装部件底部铰接安装有支撑部件,安装部件的顶端设置有手持杆,在需要检测时,直接手持波动...
- 张晨文华国马超马义权梁金同董翼昕孔祥晔王鑫王韶辉
- 基于储层性质的预测从地球化学实时数据测试仪
-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储层性质的预测从地球化学实时数据测试仪,涉及地质测试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内壁上滑动安装有滑动部件,安装部件底部铰接安装有支撑部件,安装部件的顶端设置有手持杆,在需要检测时,直接手持波动...
- 张晨文华国马超马义权梁金同董翼昕孔祥晔王鑫王韶辉
- 储层性质对压回法气井压井效果影响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压回法压井作为非常规井控的有效技术之一,可以减少和避免溢流井喷等事故中地面及平台的危险。目前对于压回过程的计算中,只针对井筒内流动进行研究,而没有考虑储层性质的影响,因此不完全符合现场实际情况需求。为了研究储层性质对压回过程的影响,首先建立了井筒气液两相流动模型,然后综合考虑泥饼、储层污染带、储层渗透率、孔隙度和饱和度因素影响下的压井液在压回储层后的流动规律,并分析了压回过程井筒的压力变化规律,最后定量出不同因素对压回储层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含气饱和度与泥饼渗透率对压井影响较小,而储层厚度、孔隙度影响较大,综合考虑不同储层性质影响的压回法压井能对气井安全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 周云健刘书杰李清平李相方
- 关键词:储层性质泥饼井筒压力
- 深水局部限制型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以东非鲁武马盆地始新统为例被引量:13
- 2021年
- 东非鲁武马盆地始新统水道砂岩储层为深水沉积环境下的重力流沉积,水道复合体具有单侧迁移、多级别侵蚀充填的特征。应用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和三维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和技术研究水道复合体,厘清了水道复合体的沉积相与级别之间的关系,将始新统局部限制型水道复合体细分为3个亚相、3个级别和4个沉积期次,描述了4期复合水道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水道复合体的沉积单元类型、沉积期次以及距水道口距离对储集层性质的影响。鲁武马盆地始新统水道复合体由复合底层、主要限制水道充填和溢岸楔3种沉积亚相组成。水道充填沉积可以细分为水道复合体、复合水道以及水道3个级别。受底流作用影响,复合水道内部以及由早向晚演化的不同期次的复合水道间均呈现由北向南侧向迁移的特征,储集层类型以连片发育的叠置水道为主。始新统局限型水道复合体的储层性质与沉积期次、沉积单元类型和距水道口距离密切相关。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叠置水道和弯曲水道沉积内,叠置水道是最有利的储层类型。水道沉积越早、单砂层越厚,沉积越晚、物性越好,距水道口越近、储层厚度越大、孔隙度越低。泥质含量及渗透率随延伸距离变化关系比较复杂。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深水水道复合体沉积储层研究,而且适用于开发前期地质模型构建。
- 孙辉范国章邵大力左国平刘少治王红平马宏霞许小勇鲁银涛闫春
- 关键词:深水沉积始新统
- 渤中凹陷西北部古近系砂砾岩组构特征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 渤中凹陷地处渤海湾盆地沉积中心,拥有整个盆地最为“富有”的油源条件,但长期的勘探成果并不与其预期目标相匹配,失利的原因主要在于地质认识还不够清晰、精确。渤中凹陷西北部古近系沉积了大量的砂砾岩,具有巨大的含油气潜力。而据前...
- 王朝
- 关键词:渤中凹陷古近系砂砾岩储层
相关作者
- 张金亮

- 作品数:229被引量:1,79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储层性质 成岩相 深盆气藏
- 梁杰

- 作品数:103被引量:5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
- 研究主题:南黄海盆地 南黄海 古生界 海相 海域
- 林辉

- 作品数:6被引量:2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储层性质 成岩模式 次生孔隙 长8油层 湖泊三角洲
- 李鑫

- 作品数:307被引量:78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页岩 油田 油井 松辽盆地
- 曾普胜

- 作品数:154被引量:1,814H指数:27
- 供职机构: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研究主题:地质学 滇西北 天然气水合物 燕山期 安徽铜陵矿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