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9篇“ 信访权“的相关文章
- 信访权的基本权利属性研究
- 2021年
- 信访是《宪法》中的一项基本权利,但从规范法学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宪法》第四十一条,信访权同时拥有政治监督权和救济权的权利属性,特殊之处在于,信访作为一种救济权,与普通的司法救济、行政救济是不同的,两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原则、结构、内容、实现方式和保障都有所差异,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并不是拒绝承认信访的救济权属性,甚至不接受以救济为主题的信访,规避责任,而在于如何使用信访的救济权属性,把能解决的矛盾在基层化解,把不能解决的矛盾通过信访途径指出正确的方式,突出信访制度的疏导教育功能,明确以司法为核心的救济体制的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曾鑫
- 关键词:信访权基本权利权利属性救济权
- 信访权行使研究
- 信访权的行使是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实现权利监督、解决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是公民基本人权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信访权行使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现阶段信访权行使的现行路径和现实困境,分析产生困境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
- 徐媛媛
- 关键词:信访权权力行使救济机制
- 信访权视角下信访制度合宪性建构
- 信访是指公民以来信来访的方式,向有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提出意见、批评、建议、要求和申诉,以期达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实现自身权利的维护的目的,而信访权正是信访这一公民通过来信来访反映意见、建议,请求有权机关对相...
- 孙东阳
- 关键词:宪法信访制度权利保障合宪性
- 从信访受理制度看“信访权”的边界被引量:2
- 2018年
- 信访救济功能的发挥首先需要"入口"通畅,但信访受理以"信访易"弥补"救济难"的做法失之于宽、于简,并非必然带来通畅。相对其他诉讼程序和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信访受理具有独特的简单特性,这也反衬出信访受理制度同时存在负面特性,使得受理制度建设需要划清"信访权"的边界,需要坚持程序简化但同时要再次审视甚至完善其受理原则,以确保其权利救济功能的积极实现。
- 马红安
- 关键词:受理不予受理正当程序
- 信访权的复合属性被引量:1
- 2018年
- 我国信访权不是一种单纯权利,而是一种复合权利:既是公权与私权的复合,也是原权与救济权的复合。目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信访权的权利属性还存在片面认识:对其公权属性不存异议,取得了普遍共识,但对信访权的私权属性却少有人提及,也很少论及信访权具有的原权与救济权属性。目前信访活动中出现的种种乱象,与立法、执法、守法过程中人们对信访权的权利属性认识不清有很大关系。今后信访相关立法,包括已经提上立法议程的《信访法》应当在对信访权复合属性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安排,以使信访权的行使回归正常、理性状态。
- 杨鸿雁肖强
- 关键词:信访权权利属性
- “信访权”辨伪被引量:1
- 2017年
- 信访权利论将官方的确认、德国宪法理论、宪法条文的推断、《信访条例》的颁布、"信访洪峰"的存在作为信访权成立的立论依据。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信访制度的主要法律文件从未确认"信访权";由于信访的主体是"人民"而非"公民",它并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的公民权利;由宪法条文推断出的是"人民群众通过信访实现民主权利",而非"信访权";《信访条例》是行政法规,不是信访权成立的法律依据;作为结果的"信访洪峰"不能成为作为原因的信访制度权利化的依据。所以,信访权利论的立论依据是不成立的,因而其关于信访权权属性质的主张也是不成立的。信访权利论还面临着信访权客体无法确定、无法处理与相邻权利的关系、不能救济的理论困境和谋利型上访所带来的实践困境。因此,信访并非一种权利,而只是监督权的实现方式。
- 张立刚
- 关键词:信访权立论依据权利属性
- 信访权研究
- 信访权指的是群众通过写信或上访的方式,向各级党政机关和人大、司法机关等单位提出意见、批评、建议、要求和申诉,以此来实现参政议政或者维护权益的权利。信访就是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反映意见建议要求解决诉求的过程和制度。信访作为...
- 谢雨明
- 关键词:信访条例信访权权利救济
- 简析信访权的继承与转让
- 2014年
- 信访是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的重要渠道,做好信访工作不仅有助于党委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为决策提供依据,更有助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的信访机制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纵观我国各级信访机构,几乎都存在几代人持续反映一个问题的信访事项,信访人的主体资格应如何认定甲信访的权利能否继承或转让甲《信访条例》及国家法规中均未见对此问题的明确规定,因此笔者尝试做如下探索,以求破解信访实务中的两难困境,推进“阳光信访”。
- 崔无瑕卢伟
- 关键词:信访权转让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信访条例》社情民意
- 公民信访权与信访制度研究
- 设计信访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广开言路,发动人民群众为国家施政建言献策,接受人民监督的同时救济受侵害的个人权利。但是信访制度的权利救济功能被过分地强调,冲击国家司法秩序,而信访机制又存在机构错位、程序缺失和运行不畅等诸多问题。...
- 倪文卿
- 关键词:信访制度
- 公民请愿权与信访权之比较——兼论信访制度的改革
- 2014年
- 2013年11月国家取消信访排名,这次对我国信访制度的积极调整,表现出国家对保障公民的信访权的高度重视。而在实践中一些人常常将公民的信访权与请愿权相混淆,只认识到了两者在性质、价值与功能上的高度相似性,却忽略了其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信访权与请愿权的比较研究,对我国在信访制度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革的方向。
- 陈晓宇
- 关键词:请愿权信访权
相关作者
- 黄丹

- 作品数:27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商业银行 信访权利 法律风险管理 信访制度 信访
- 朱孔武

- 作品数:46被引量:282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宪政 宪法 以人为本 人权 行政主导
- 张立刚

- 作品数:41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警察学院
- 研究主题:法律解释体制 法律解释 决议 立法法 法治
- 赵玉侠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信访权 公民权利 信访条例 信访 人权入宪
- 李秋学

- 作品数:10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系
- 研究主题:信访 信访权利 新中国建立后 情境 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