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33篇“ 信息量模型“的相关文章
基于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对比评估
2025年
崩岗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区最为严重的侵蚀形式之一,基于GIS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对该地区崩岗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计算10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矩阵进行影响因子筛选,利用信息量、加权信息量和频率比3种模型开展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气温、海拔和土地利用类型是江西省崩岗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2)信息量模型、加权信息量模型和频率比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分别为0.860、0.852和0.833,3种模型评估精度均良好,都适用于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评估。3)江西省崩岗发育风险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由北往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极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南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南部和中部,这与江西省崩岗实际分布情况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崩岗侵蚀防治提供参考。
潘峰文慧袁芳沈发兴胡松牛德奎
关键词:风险评估信息量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研究——以临汾市襄汾县为例
2025年
襄汾县地处临汾盆地,汾河下游,东部及两侧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随着襄汾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境内人类工程活动日趋频繁,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呈加剧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襄汾县作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进行室内分析研究,对襄汾县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价。襄汾县内发育地质灾害134处,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基于现场调查,选取坡度、坡型、坡高、植被、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等因子,通过层次分析-信息量模型对襄汾县各类型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借助ArcGIS,根据易发性、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结果,对襄汾县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预测了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结果 表明:襄汾县可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3个等级,分别占襄汾县面积的5%、28%、67%。研究成果可为县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方法借鉴,也可为襄汾县防灾减灾提供技术依据。
任晓敏
关键词:地质灾害层次分析法信息量法
丘陵平原地区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芜湖市南陵县为例
2025年
以“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号:2020-Z-2-20)”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成果,在充分分析地形地貌、基础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取了和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相关性较高的5个评价因子。结合以往调查评价的经验,信息量模型评价体系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较适合本区域的评价工作,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形坡度25°~35°、地形起伏度10~30m、坚硬块状花岗岩及闪长岩岩组、与断层距离0~50m、块状结构斜坡的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空间概率大;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高、中、低、非四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4%、14.28%、16.21%、66.97%,与野外实际调查成果相吻合,对防灾减灾及类似区域的易发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聂发运
关键词:地质灾害信息量法
基于信息量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海东市为例
2025年
为进一步推进塔吉克斯坦地区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本文采用信息量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海东市的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并通过ROC曲线对这两种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分类能力,然而随机森林模型的表现更优于信息量模型信息量模型在对相关因子的分级分析中表现卓越,能够有效识别某因子分级内对滑坡影响最深的区间。而随机森林模型则在衡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模型各具特色,结合使用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滑坡灾害的成因与易发性,为后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To further advance the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Tajikistan region, this paper employs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and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to evaluate the susceptibility to landslides in Haidong City, and assess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wo models using ROC curv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th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and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demonstrate good classification capabilities;however,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outperforms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The information value model excels in the graded analysis of relevant factors, effectively identifying the intervals within a factor’s grading that have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ndslides. In contrast, the random forest model has an advantage in measur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factors. Each model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ombined use can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s and susceptibility of landslide disasters, offer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bs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常锦春程传美牛鹏飞
关键词:地质灾害信息量模型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进藏公路灾害风险区划
2025年
青藏高原公路沿线灾害频发,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进藏公路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对提升进藏公路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总结进藏公路区域地质环境与灾害发育规律,分析公路交通运行宏观表现,并在此基础上以新藏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区域地质环境及气象灾害主控因素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价因子。采用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信息量模型建立新藏公路沿线水毁灾害、地质灾害与综合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得到不同评价因子信息量值,绘制新藏公路水毁灾害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以及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6.09%的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水毁灾害高和极高危险区域中包含了94.74%的已知水毁灾害隐患点,综合灾害危险性评价分区图中高和极高危险区包含了95.76%的已知灾害隐患点,可以真实地反映藏区公路灾害风险状况,验证了指标方法的有效性。
刘卫民郭冠淼蔡庆娥尉学勇尉学勇陈培聪
关键词:道路工程多源数据融合信息量模型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雅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2025年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对四川省雅安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年均降雨、土地利用类型、断层距离、道路距离和水系距离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分别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进而采用栅格最大值法实现综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雅安市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危险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道路和水系两侧沿线,极低危险区主要位于人类工程活动少的区域;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面积占比14.9%,灾害率为69.1%,灾害点空间分布与危险等级呈正相关性,表明雅安市灾害危险性区划较为合理,研究成果将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良好的依据。
吴亚平周学云孙英耀曾普
关键词:信息量模型地质灾害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风险评价
2025年
滑坡是黄河黑山峡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黑山峡水利枢纽建设前期工作中开展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黑山峡地区地质条件、气候、人类活动等调查资料,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层岩性、与断层的距离、与水系的距离、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与道路的距离、降水9个因子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采用信息量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通过对各因子的分级权重进行计算,得到滑坡易发性信息量值;通过对滑坡易发性信息量进行叠加与分区,绘制黑山峡地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确定危险区域。结果表明:黑山峡地区滑坡灾害极高易发区位于东北部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靖远县以及主要河流与道路沿线,这些地区地层岩性较软弱,大多为砂、黄土等,在河流冲积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地表斜坡失稳。
王炳亮裴超李宝泉石慧群林兴
关键词:滑坡信息量模型
基于InSAR和加权信息量模型法的巩义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2025年
基于河南省巩义市Senlinel-1A数据进行处理,研究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地表形变数据,以形变信息划分级作为易发性评价模型的评价因子,结合11个影响因子,应用信息量法构建模型,对各项因子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区内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估。细分为四个风险等级:非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以及高易发区。为相关部门制定地质灾害应对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彭飞
关键词:地质灾害INSAR信息量法层次分析法
基于信息量模型 -AHP 的镇江市京口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
2025年
依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对研究区域实施了易发- 危险 - 易损 - 风险逐级评估流程,最终通过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与易损性乘积合成,得出了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论。文章运用了信息量模型结合 AHP(层次分析法)的复合手段来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此过程既兼顾了各评价因子贡献的信息量及其相对重要性权重,又实现了主观评判与客观化的有效融合,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对类似其他低山丘陵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武旻崔雨谭燕
关键词:信息量模型AHP地质灾害公共安全
基于改进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西藏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为例
2025年
【研究目的】公路建设引起道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道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关键问题,其评价结果可为灾害防范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灾害带来的潜在损失。【研究方法】察隅县G219国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85处(其中滑坡9处、崩塌31处、泥石流45处)。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选取水系线密度、道路线密度、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反应谱特征、岩组、地貌、DEM、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坡向和坡度11个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将地质灾害点核密度分析与信息量法相结合,改进信息量模型,并运用GIS技术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基于改进的信息量模型的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情况高度吻合。模型评价精度较高,AUC值达到0.836,表明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预测能力显著。【结论】改进的信息量模型在评价地质灾害易发性方面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可为察隅县及其附近区域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曹苏傲郭振陈佳乐
关键词:地质灾害ROC曲线

相关作者

殷坤龙
作品数:358被引量:4,898H指数:4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主题:滑坡 三峡库区 滑坡灾害 地质灾害 降雨
陈丽霞
作品数:54被引量:62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研究主题:滑坡 滑坡灾害 三峡库区 信息量模型 降雨
朱杰勇
作品数:106被引量:442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地质灾害 地质特征 信息量模型 筇竹 地理信息系统
卢晓仓
作品数:11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
研究主题:危险性分析 信息量模型 滑坡灾害 GIS 滑坡
李益敏
作品数:112被引量:815H指数:15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基于GIS GIS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怒江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