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80篇“ 信息行为“的相关文章
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下的公众信息行为及适应性特征
2025年
文章旨在探索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时的信息行为类型及适应该情境的行为特征,助力政府认识和引导公众信息行为。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公众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检验信息公开对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主要表现出信息搜寻行为、被动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信息验证行为等四类信息行为,四类信息行为均呈现出适应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的特征;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适应性特征在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张泰瑞李月琳张建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行为
社会科学实验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实验法的价值探索
2025年
实验法已成为信息行为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其研究价值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旨在分析实验法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特点、不足及发展趋势,为其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与启示。本研究以图书情报领域SSCI和CSSCI(含扩展版)期刊为考察对象,获取相关文献180篇,采用内容分析法,从信息行为类型、实验类型、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研究涉及的信息行为类型丰富且呈长尾分布,数据收集方法呈现多元化,但同时也存在实验环境和研究对象较为单一的局限。研究构建了实验法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框架,并探讨了数智时代信息行为实验研究的发展方向。
张书涵章小童李月琳
关键词:信息行为研究
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档案用户信息行为变化:特点、问题与趋势
2025年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档案用户信息行为呈现出显著变化。本文从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视角,系统探讨用户在档案信息获取、利用、生成与共享行为中的特点与变化。首先,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用户行为模式的重塑,包括需求表达方式、互动深度与行为效率的提升;其次,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技术应用过程中暴露的潜在问题,例如隐私安全、信息真实性与技术伦理挑战;最后,预测新动态下未来档案用户信息行为的发展趋势,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技术赋能为基础的创新应用策略。本研究对档案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构建数字化时代更高效、更安全的档案管理与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王兴芳
关键词:档案用户信息行为信息获取技术伦理人机交互
发布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问题探究
2025年
“发布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其是指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最早对这一行为进行规制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第3条规定,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
张宇
关键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入罪问题
内容社交平台数据驱动的用户健康信息行为主题特征研究
2025年
[目的/意义]开展内容社交平台上运动群体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可以提高用户个体健康信息认知素养,同时也能扩展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群体边界,为内容社交平台个性化定制服务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过程]基于S-O-R理论构建研究的逻辑框架,利用相关爬虫技术收集小红书上运动笔记的文本数据,运用情感词典的情感分类法和机器学习中K-means聚类方法分析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主题特征。[结果/结论 ]在S-O-R理论基础上,结合主题词构建用户行为主题特征模型。该模型为内容社交平台上用户提高身体活动意识,以及相关平台推出高质量的健康信息服务提供依据。
郭宇刘梦婷刘梦婷杨梦晴
关键词:主题特征
基于扎根理论的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2025年
为给新型职业农民的后续调查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运用文献调查法对新型职业农民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分析,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行为构成要素为基础,基于扎根理论深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行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行为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行为主要有信息主体因素、信息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王康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扎根理论信息行为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的开放政府数据中公职人员信息行为模型研究
2025年
开放政府数据运动推动了政府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公职人员是开放政府数据工作的实施者,是保障数据质量的关键主体,了解其在开放数据过程中的信息行为有利于开放政府数据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本研究对四川省从事开放政府数据工作的17位公职人员进行半结构访谈,运用开放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对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得到开放政府数据中公职人员信息行为中的66个初始概念、32个子范畴、5大主范畴。主范畴具体包括信息需求内容、信息需求驱动因素、信息源类型、数据质量标准、干预变量。在此基础上,基于Wilson的信息行为模型,构建“开放政府数据中公职人员的信息行为模型”,提出建立同级、同质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上级部门的技术支持与制度保障,构建需求导向的数据质量提升机制,为推进开放政府数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雨琪
关键词:扎根理论
企业侵害人脸信息行为法律应对研究
2025年
目前,我国对于人脸信息的保护存在着企业滥用人脸信息方式多样化、法律规范欠缺的现状,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对人脸信息保护方式进行更新。本文分别从企业侵害人脸信息行为复杂化、现有法律规定存在不足两个方面介绍人脸信息保护的困境,由此引出人脸信息保护中企业行为规制的必要性,并提出应对措施。
白佳正
关键词:法律应对
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应对
2025年
依托大数据技术,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已经进入智能化深度使用阶段,法益侵害性愈加严重,刑法对其采取的“外围式”立法策略和附随式打击模式存在规制空白,无法涵盖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鉴于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前置法规制不力的窘境和法秩序统一性的要求,将该行为入罪刻不容缓。具体而言,可通过在《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新增一款为第四款的方式,对非法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予以规制,并为该行为设置与其法益侵害性相当的法定刑,明确知情同意和合理使用作为违法阻却事由,从而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网,为个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王玉珏朱刚
关键词:非法使用违法阻却事由
目的限定视角下行政机关间共享个人信息行为的法治约束
2025年
行政机关间共享个人信息行为具有行政性、法定性、外部性,应当满足主体合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的要求。从“目的限定”角度观察,行政机关间的个人信息共享可以分为“目的内共享”与“目的外共享”两种类型。目的内共享行为情形有限、风险较低,主要以组织法规则、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或是目的兼容规则作为依据。相较而言,目的外共享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规模性、风险性,加剧了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关系结构的失衡,需要展开严密、专门的法律控制。对此,应以共享行为的“可预见性”为中心,从共享前提、正当事由、个人参与和组织保障四个维度构建目的外共享行为的法治约束框架。
黄智杰
关键词:整体政府可预见性

相关作者

邓小昭
作品数:104被引量:1,158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信息行为 影响因素 网络用户 图书馆 用户研究
袁勤俭
作品数:369被引量:2,377H指数:2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信息系统 CERNET 知识图谱 共词分析 信息行为
赵宇翔
作品数:254被引量:3,301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众包 用户 健康 社会化媒体 公众科学
李月琳
作品数:100被引量:1,068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
研究主题:健康信息 健康 大学生 信息搜索 信息行为
邓胜利
作品数:262被引量:2,946H指数:3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用户 健康信息 影响因素 健康 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