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9篇“ 信息概念“的相关文章
图书馆读者个人信息概念界定研究--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视域
202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个人信息判断路径由“识别”拓展至“关联”,意在强调个人信息界定的动态性和场景化。基于关联路径,图书馆对读者个人信息概念的界定应侧重从信息主体的角度出发,按照信息在特定场景中与读者的关联形式,将读者个人信息区分为指向个体身份、特征或行为的内容关联信息以及目的或结果关联信息两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读者个人信息风险层级,据此明确不同类别个人信息处理目的、方式及相应的保护义务。
安琳
关键词:图书馆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概念的完善: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
对于个人信息概念的完善,需要从人权高度回溯本体论意义上的"个人信息",将之视为多组价值平衡的集合法益,按照"本体探析+概念深描+标准提取+正反列举"的方式进行完善。面对立法中个人信息判断标准呈现出不断反复的吊诡趋势,可以...
于启航
关键词:个人信息人权保护
论个人信息概念的不确定性及其理论应对被引量:1
2023年
通过解构分析可发现,域内外个人信息定义在形式结构上分为“概括式”与“概括+列举式”;在要素结构上分为“识别效用式”与“关联关系式”;在风险结构上分为一般类型与特殊类型。当前,个人信息概念面临着识别标准难以认定、风险等级难以界分等不确定性困境,其问题症结主要在于技术驱动和认知迭代对个人信息范围的持续拓展。为应对这种困境,需要对以标识信息为重心的既有进路进行检视,从而文章提出了一种更契合个人信息本质的包含指称性构件与描述性构件的二元内涵架构,并解析其运行逻辑。厘清个人信息内涵的二元架构,对明确个人信息认定的客观依据、明晰个人信息概念家族图式的内在理路、明朗个人信息内部区分的风险考量以及尝试区分个人信息与个人数据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践价值。
韩新远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
敏感个人信息概念外延之界定
202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采用“概括+列举”的立法模式对敏感个人信息进行规定,其以“敏感性”和“易损性”为核心向外延展开。但该概括过于上位化,没有具体细化规则,难以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法定敏感个人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是否为敏感个人信息。通过比较法梳理以及学说对比,引入“场景理论”将法定标准、个人信息主体、信息内容以及处理目的四项作为使用“场景理论”判断敏感个人信息的场景变量,作为界定敏感个人信息外延的工具。最后,从实际出发具体适用“场景理论”判断犯罪记录对特定群体在多数场景下属于敏感个人信息,需要给予特别保护。
刘子华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犯罪记录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概念研究
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个人信息侵权相关法律纠纷案件数量也日益增长,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各国立法的热点话题。作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基础问题的个人信息概念问题讨论首当其冲。针对个人信息概念这一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
孙含梅
关键词:个人信息保护法识别性
信息概念的层级性质
2022年
信息哲学中存在的许多争议,大都是因为“信息”一词在不同使用语境中指称的现象不同导致的。香农将“信息概念的形式缩减为通信媒介的统计属性,这使得它在以解释功能和指称为特色的领域中丧失了有用性。建议可以从区分媒介或信号属性、指称属性以及规范或功能属性的角度,更准确地描述信息概念。由此,基于符号媒介的内在统计特性所提供的功能可供性,信息理论可以对符号载体和指称对象的必要过程结构进行描述。
特伦斯·迪肯王萍(译)
关键词:建基层级结构
论个人信息概念的不确定性及其法律应对被引量:41
2022年
个人信息概念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基础。但个人信息概念面临范围不确定、去标识化信息性质不明、匿名化信息是否受保护等难题。个人信息概念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个人信息高度依赖场景,因个人信息识别目标、识别主体、识别概率、识别风险的不同而不同。在技术与产品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难找到确定不变的个人信息界定规则。应放弃个人信息与非个人信息的绝对化区分,将个人信息视为规制信息关系的制度工具,根据具体场景与制度功能确定个人信息的范围及其规制方式。在监管层面,可以采取个人信息、可识别个人信息、非个人信息的三分法而进行功能性的分类规制;在司法层面,可以进一步进行场景化规制,利用自下而上的案例确定个人信息的范围和保护制度。通过规制三分法与司法案例法,可以建立模块化的个人信息分类保护制度。
丁晓东
关键词:个人信息
数据与信息概念二分之下商业数据的立法保护被引量:12
2022年
以数字经济时代为背景,为商业数据提供专门私法保护成为当下数据立法的首要之义。在立法层面接纳技术领域对数据与信息概念二分的立场,区别于传统法律制度而在全新层面设计独立的商业数据保护制度,有助于消除传统研究对商业数据存在的误解。不同学者针对商业数据的立法模式给出了各异的方案,但基于对权利概念的澄清可以发现,争议的“权利法”与“行为法”模式并无本质差异;而出于对社会观念与立法成本的考虑,经由《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商业数据纳入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体系,且在条文设计上遵循“对象类型化+行为一般化”的思路,在当下更具现实可行性。
刘瑛高正
关键词:商业数据数据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
个人信息概念的反思:以“识别”要件为中心被引量:7
2021年
定向广告技术大行其道,引发了对IP地址、Cookie和IMEI号等标识符是否是个人信息的争议.产生争议的根源在于个人信息“识别”要件的模糊.识别可以分为“物理识别”和“虚拟识别”2类.虚拟识别是“识别”要件的应有之义.其次,识别有“识别身份”与“唯一标识”2种解释路径.采取唯一标识的解释路径有利于提供清晰的适用标准,与匿名化制度中“重识别”的概念相统一并解决了“直接识别”存疑的困境.最后,个人信息可依据是否能够识别到物理世界中的特定自然人,划分为“现实身份信息”与“数字身份信息”,并对现实身份信息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李黎
关键词:个人信息身份定向广告标识符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困境及解决路径
个人信息概念界定,即如何给个人信息这一概念进行范围的确定,以及定义何为个人信息的标准尺度。西方政府就此标准尺度推行了不同的法案,主要以欧美进行比较。欧洲以统一数据管理条例为标杆,而美国则是通过联邦法案以及各州郡地方法律对...
李一凡

相关作者

钟学富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研究主题:信息概念 量子力学 参量 物理学 哲学
吴国林
作品数:125被引量:46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量子力学 量子 现象学 量子信息 哲学意义
刘开第
作品数:132被引量:1,345H指数:21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分权 未确知测度 有效值 层次分析法 非线性
魏宁
作品数:123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研究主题: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教师 老师
杨维恒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语义分析 语境论 基因 信息概念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