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6篇“ 信息哲学“的相关文章
- 信息哲学研究的四条进路
- 2025年
- 自20世纪中叶香农和维纳在信息科学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关于信息的哲学研究在不同的哲学语境中被不同程度地发掘和讨论。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考察与归纳,以展现信息哲学不同研究进路的特征,并深化对信息哲学和信息本质的认识。从不同的哲学学派背景出发,对信息哲学研究进行分类比较、观点梳理、关系分析与内容评价,概括起来有四条进路:语义学进路、后现代主义进路、现象学进路和自然主义进路。这四条进路对信息本质的哲学探索各具特色,也有共鸣,均以自身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信息时代的哲学诉求。
- 王振嵩
- 关键词:语义学后现代主义现象学自然主义
- 间接存在论:中国信息哲学对信息的独创解读
- 2024年
- 回顾信息概念的研究和探索历程,信息最著名的概念经历了从最初的熵和负熵的理论,到之后的差异说、形式说和状态说,从类反映说到意义和符号,再到计算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学说,等等。虽然在这些理论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到客观信息的影子,但是只有中国信息哲学中的“间接存在”概念将客观信息世界予以了最清晰的揭示。早在40多年前,中国信息哲学就指出:“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后来,中国信息哲学又根据自己提出的信息形态分类理论,把“认识和实践主体对信息的主观把握和创造”也明确地纳入到关于信息本质的扩展性规定之中。近年来,中国信息哲学的最新发展,把存在、非存在,演化和时间,物质、信息和意识等纳入了信息哲学研究的统一框架,进而增加了对信息本质探讨的“物质世界与非存在世界的指向者”的新维度。由于在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间接存在论学说对人类哲学作出了全方位的独创贡献。
- 邬天启
- 关键词:非存在信息哲学信息本质
- 试析现实逻辑及其对自然主义信息哲学研究的意义
- 2024年
- 现实逻辑是由约瑟夫·布伦纳发展的一种自然逻辑,它建基于斯特凡·卢帕斯科的非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现实逻辑系统可以为自然主义信息哲学奠定坚实的逻辑基础,从而巩固和发展这一信息哲学研究进路的理论脉络。同时,该研究将呈现以邬焜和约瑟夫·布伦纳为代表的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哲学学派的核心主张、最新进展与研究意义。
- 王振嵩
- 关键词:现实逻辑信息哲学
- 信息哲学视域下区块链技术的本体论问题研究
- 2024年
- 区块链技术重新塑造了信息的本质,特别是体现和重塑了自在信息、自为信息和再生信息的理论内涵。作为自在信息的区块链,信息场与信息存在同化异化现象。作为自为信息的区块链存在着感知、记忆和进化机制,区块链网络的共识层和激励层均体现了自为信息的特性。其节点的感知、记忆以及激励机制共同构成了一个自主、独立且具有主观性的信息系统,体现了自为信息的主观性、记忆和进化的特性。作为再生信息的区块链无论是从概象信息的角度看,还是从符号信息的角度看,区块链技术都符合信息哲学本体论的再生信息的特性,既有形象化的思维过程,也有符号信息的逻辑推演。区块链作为一种处理信息的信息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创造了新的数字存在形式和新的现实形式。
- 胡启尧李英杰
- 关键词:信息哲学本体论
- 信息哲学视域下的智能传播研究——一种理论补足框架的提出及其演进规律探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信息是连接传播学与信息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未来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由于智能技术的有效驱动,原本分裂的信息学科与传播学科之间的沟壑正在日益缩小,走向融合。在信息哲学相关理论的观照下,智能传播研究框架可以分为智能传播流程研究、智能传播控制研究、智能传播效应研究以及智能传播主体研究,且在原有传播学理论基础之上,展现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范式的理论张力。同时,基于信息进化理论,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信息需求组成的“技术—需求”范式是人类媒介信息传播系统演进的根本逻辑,而未来智能传播将在“复杂技术—价值需求”的指引下,追求人类信息传播实践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
- 赵静宜
- 信息哲学存在论新探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信息存在论学说不仅改变了“存在”的内涵与界限,也为从哲学抽象的层面探讨原本虚无缥缈的“非存在”世界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信息存在论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拓展和深化的方面:(1)现有信息存在论对存在领域的划分基本上是静态、孤立的,并没有在存在论层面上体现出演化思想;(2)信息的定义仅仅揭示出信息与物质的关系,而没有体现出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非存在”的关系;(3)“非存在”作为与“存在”概念相对应的范畴,也应该成为存在论的重点讨论对象;(4)存在论的基础不应该只局限于“存在”(物质与信息)的划分与相互作用,应该扩展到整个世界,应该是“存在”与“非存在”相互转化、演化的思想;(5)存在领域的划分应该理解为存在领域的多个方面,“非存在”与“存在”、物质与信息它们本是由指向性联系着的一个多方面的整体。信息演化存在论则可以为解决如上一些问题提供某种建设性的答案。
- 邬天启
- 关键词:信息哲学非存在
- 哲学的最高范式转换与信息哲学基础理论建构被引量:3
- 2023年
- “存在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立论之基。由于信息哲学重新划分了存在领域:“存在=物质+信息”,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由此也确立了信息哲学的元哲学或最高哲学的性质。中国信息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理论,主要表现为9个方面。一是信息本体论:一种关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全新存在论学说;二是信息演化论:一种关于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双重演化的理论;三是信息认识论:一种关于人的认识发生的多维中介建构与虚拟的学说;四是人的全面本质论: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多维综合生成和创造性建构的学说;五是信息价值论:一种能够兼容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全新价值学说;六是社会信息论:一种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进化方式的新理论;七是信息生产论:对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本质的新认识;八是信息思维论:一种关于科学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九是统一信息科学论:一种关于“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当代科学发展的理论。
- 邬焜
- 关键词:信息哲学
- 哲学的最高范式转换与信息哲学基础理论建构
- 2023年
- “存在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一物质十精神”是传统哲学的立论之基。由于信息哲学重新划分了存在领域:“存在=物质+信息”,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由此也确立了信息哲学的元哲学或最高哲学的性质。中国信息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理论,主要表现为九个方面。
- 邬焜
- 关键词:信息哲学范式转换传统哲学
- 从混沌到有序 大数据与信息熵 信息哲学演化思维新视角
- 金坚
- 一种自然主义的信息哲学研究进路被引量:1
- 2022年
- 信息哲学的研究中存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条进路,两者都致力于建构一种元哲学,但实际上均未能达成其理论建构的初衷。因此,在推进信息哲学研究的目的上,自然主义信息哲学的研究进路被提出来。它对唯心主义信息哲学持批判态度,也批判性地继承了唯物主义信息哲学的核心主张,不仅以一种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自然主义一元论立场,来克服以往信息哲学研究的困境;而且提倡从物质世界与信息世界同构并存共演化的形而上学预设出发为统一信息科学的积极意义辩护。
- 王振嵩
- 关键词:自然主义信息哲学信息科学人类中心主义
相关作者
- 邬焜

- 作品数:252被引量:577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哲学 信息哲学 辩证法 信息思维 中介
- 邬天启

- 作品数:30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信息哲学 非存在 哲学 逻辑 立场
- 刘钢

- 作品数:36被引量:14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信息哲学 莱布尼茨 哲学 哲学学科 范式
- 霍有光

- 作品数:121被引量:62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信息哲学 水资源 南水北调 生态环境 调水工程
- 王健

- 作品数:72被引量:7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信息哲学 伦理学 储能 自我 信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