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282篇“ 信息公开“的相关文章
信息公开被引量:1
2002年
周汉华
关键词:信息公开商鞅公示议政诸子百家官府
自然资源部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2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格式》要求,结合自然资源部202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际,编制发布本报告。报告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数据统计
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下的公众信息行为及适应性特征
2025年
文章旨在探索公众在面对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时的信息行为类型及适应该情境的行为特征,助力政府认识和引导公众信息行为。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进行质性编码分析,揭示公众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检验信息公开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公众主要表现出信息搜寻行为、被动信息获取行为、信息分享行为和信息验证行为等四类信息行为,四类信息行为均呈现出适应突发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情境的特征;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及其适应性特征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适应性特征在信息公开质量对信息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张泰瑞李月琳张建伟
关键词:突发公共危机政府信息公开信息行为
媒体监督视角下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否促进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
2025年
随着政府和媒体对企业在环境、社会和道德责任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政府环境信息公开作为一种新型环境保护方式和政府环境规制应运而生。ESG信息披露作为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向社会传递其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披露质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因素之一,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否能促进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媒体监督的视角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会促进ESG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媒体监督在政府的环境信息公开与ESG信息披露质量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促进作用在重污染企业、媒体的负面报道中尤为明显。这一研究结论对加强并落实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类主体的环境责任,进而驱动地方积极实施环境管理并全面公开环境信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茂春孙圣祺
关键词: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媒体监督信息公开
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践推进、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向
2025年
政府信息公开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在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我国政府从顶层设计和模式革新两个方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信息公开主体更加多元、信息公开方式更加智能。同时,也面临信息公开质效需进一步提升、信息公开制度和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信息公开平台交互性与安全性较弱等现实困境。对此,数字政府建设背景下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强化技术支撑、做好信息公开的安全保障,提升信息公开的数据质量。
胡婷耿焱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问题及相关制度优化研究
2025年
政府信息公开是确保公众知情权、稳定社会的需要,也是调动社会力量协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具有主体特定性、内容广泛性、时效性、紧迫性、主动性、不确定性和非对称性等特征,而法律对之的规定却存在冲突、公开的标准也不具体,且其公开相对迟滞、对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协调,对之的履职问责不科学,这些问题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政府信息公开不能适应现实所需;为逐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质效,应针对性地完善立法、整合相关法律规范,推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分级管理、统一公开标准,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调动官民多元参与,拓宽公开的载体,重视政府信息公开的队伍专业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寻求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的最佳契合点,引入容错机制科学问责。
崔冬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信息公开容错机制
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隐私权保护研究
2025年
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隐私权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其本质是知情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冲突。应当从明确个人隐私的概念、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完善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减少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
徐敏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个人隐私权知情权
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的构建
2025年
揭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不足,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文章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经过对文献的多层筛选,将55篇中文论文纳入研究样本,从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及研究路径等方面对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存在缺乏对信息公开质量问题的持续关注、研究对象及内容缺乏多样性、研究路径单一、对评估工具构建的关注不足、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理论创新等问题,基于此构建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研究框架。后续研究应持续关注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质量,提升研究对象多样性;丰富研究内容,基于新媒体特点分析问题;拓展研究路径,采用访谈、焦点小组等方法了解多元主体的认知与感受;重视评估工具的开发、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及理论创新等。
孙劲松李月琳杨芳
关键词:政务新媒体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中隐私权与知情权问题研究
2025年
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框架内,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被列为不予公开的例外条款触及了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虽然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五条与第三十二条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公开程序作了一定规范,但是在立法和执行层面仍存在认定规则不明确、征求第三方意见程序不完善和公开豁免条款长期得不到适用等问题。提出完善路径:(一)确立政府信息公开下隐私的认定规则;(二)完善征求第三方意见程序机制;(三)拓宽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
侯宇梁明晓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个人隐私知情权
信息公开的认知悖论与规制转向:以信用信息为例被引量:1
2025年
信息公开的实践过程中,界定哪些信息应该公开、哪些信息不应公开,始终是政策制定者和公法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基于行为经济学研究,“信息认知悖论”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基础:信息处理主体的有限理性导致信息供给与认知效能间呈现非线性关系,过度公开可能触发认知偏差与决策失误,构成对信用法益、市场秩序等受保护法益的实质侵害。本文以信用信息特别是企业行政处罚信息为实证基础,探讨信息认知悖论的形成机制与规范后果,并比较入口规制和行为规制两种规制方案的优劣。在技术上可行且成本合理的情况下,行为规制能够在控制信息误用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信息的使用价值。在更具一般性的理论视野下,信息治理框架从“严进宽出”到“宽进严出”的范式转换,不仅可以为社会信用体系立法提供新的理论工具,更揭示了数字时代公法秩序重构的基本方向——从静态的入口管理转向动态的行为规制。
马欣佚
关键词:信息公开行为规制信用信息行政处罚社会信用体系

相关作者

肖卫兵
作品数:40被引量:265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政法学院
研究主题: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法 政府信息 信息流通
马海群
作品数:577被引量:4,645H指数:32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开放数据 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 情报 信息公开
莫于川
作品数:254被引量:1,826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行政指导 行政法治 法治政府 行政法 行政
周汉华
作品数:133被引量:2,865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信息公开 个人信息保护 互联网 政府信息公开
赵正群
作品数:42被引量:36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政府信息公开 行政判例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诉讼 反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