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1篇“ 俄苏文学“的相关文章
《译文》俄苏文学译介的“中间性”策略(1934—1937)
2025年
《译文》(1934—1937)是中国第一份专门译介外国文学的杂志。通过俄苏文学的译介,《译文》所体现出的编辑理想,映衬于中性外衣“译”下的革命内核“介”,“以退为进”策略下智识跨域的辩证共振和“以俄苏文学为介”的中国文艺现代化路径暗说三个维度之上,凸显了该杂志的“中间性”创办特色,折射出左翼文学活动方针政策的反思与调整,也构成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白色恐怖时期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概言之,《译文》俄苏文学译介的“中间性”选择是中国革命运动在坚持理想性的前提下所采取灵活应变措施的真实映照。
孙霞龙奕寒
关键词:《译文》
柳青与俄苏文学
2024年
文学写作上,并无纯粹的独创,只有集体的共创。也就是说,无论何等才华横溢的作家,都须借助他者的经验,甚至通过与他者微妙的合作,才能使自己的文学意识渐渐成熟起来,才能最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柳青的文学创作,也不例外。由于时代思潮的影响,柳青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大体上是排斥和疏离的。
李建军
关键词:文学意识文学写作俄苏文学时代思潮他者才华横溢
王蒙与俄苏文学的几个问题
2024年
一中国人对于国一直有着复杂的情感,其中因由,一时难以道尽。有几个时期,国的文学是颇吸引了国人的注意的。从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这个邻国的资源一直蕴含其中。谁都知道,20世纪的俄苏文学翻译十分活跃,二三十年代俄苏文学翻译数量大增,50年代初达到高潮。
孙郁
关键词:俄苏文学当代文学现代文学翻译
《未名丛刊》的俄苏文学与文论译介
2024年
《未名丛刊》的文学译介以文学为主,文学及艺术为辅,颇具开创性。《未名丛刊》的翻译选择,主要源于文学的世界文学声誉、周氏兄弟对于俄苏文学和文论的推崇以及中文学的亲缘性。具体而言,译介选择集中在蕴藏了“深究惑疑的精神”以及“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的文学和具有革命进步意义的文学和文艺理论。《未名丛刊》的译介颇具启示意义:文明互鉴首先取决于译入语文化需求,其次能够为文化相似性所促进,文明互鉴是学术网络基础上的选择性移植。
卢志宏
关键词:学术网络
俄苏文学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2024年
汪曾祺所接受的外国文学影响中,俄苏文学是一个重要板块。国作家契诃夫和屠格涅夫对汪曾祺影响较大,联作家安东诺夫和舒克申对汪曾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俄苏文学对汪曾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小人物”书写和人道主义精神;二是散文化小说文体风格追求;三是方法技巧借鉴与艺术观念引导。汪曾祺对当代文学影响深远,其身上文学资源丰富,要想全面认识汪曾祺,就有必要深入探究汪曾祺与俄苏文学之间的关系。
熊修雨
关键词:汪曾祺俄苏文学小人物散文化小说
贾植芳与俄苏文学教学(1950—1955)
2024年
1950至1955年,贾植芳先后在震旦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其学院工作以俄苏文学教学为中心。通过对高等教育机构改革的积极参与,通过课程设置、教材筹备、课堂授业的实际工作,他将俄苏文学带进了震旦、复旦中文系的课堂,奠定并提升了此门课程的地位,同时也围绕着这一方面的教学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学术路径与教学方法,完成了从作家、“社会中人”向教师、学者的重要转向。这一时期的教学实践,也在多个方面影响了他20世纪70年代末复出后的治学取向。
胡楠
汉译俄苏文学读物在中国的出版与流通
2024年
1917年至1949年,在艰难的时局以及俄苏文学自身晦涩难懂的境况下,汉译俄苏文学读物在中国的出版与流通盛况空前。从出版市场学、副文本理论及场域学等角度介入,得以窥见书业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以实现其出版理想:为应对反动当局而采取迂回与斗争并存的策略,基于读者接受现实采取顺应与引导并存的策略。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考察,有助于回到真实的历史情景中去探究俄苏文学的出版与流通具体是如何实现的。同时,在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之际,如何辨别并选择性地吸收,前人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尤其在“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针对中国文化读物的域外出版与流通,可为我们综合考虑“在地性”进而制定灵活实用的传播策略提供启发。
孙霞占莉娟
关键词:出版史
启蒙与革命的交响:未名社俄苏文学译介研究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积极引进外国文学,其中俄苏文学亦占有一席之地。俄苏文学的引入为中国现代文学建设提供了新的养分,促进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步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了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
杨智妍
关键词:未名社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程正民对俄苏文学理论的多维透视与历史重构
2024年
程正民是中国当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学术生涯主要围绕俄苏文学理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心理学及国作家创作心理学、20世纪罗斯诗学流派等主题展开深入探索。他的工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俄苏文学理论领域的研究空白,更在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心理学及巴赫金诗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俄苏文学批评史的系统整理,以及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展现了其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他对巴赫金文化诗学的深刻理解,不仅体现在对“对话理论”的精准把握上,还体现在与中国文化诗学理念相结合后,为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论阐释。此外,他还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教材选取与编写的相关议题,为文艺学学科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某种参照。
丰硕赵勇
关键词:文艺心理学巴赫金文化诗学
论周扬与俄苏文学(下)
2024年
俄苏文学,尤其是文学,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作家的文学意识和中国文学的精神气质,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意识形态和规约模式的建构。周扬是中文学之交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崇拜联和文学,认同和接受文学所提供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经验。根据丰富而可靠的材料,分析周扬对联和文学的全面接受和绝对认同的随顺态度,分析他在理解和阐释“生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重要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他的尼采主义气质、两种声音及教条主义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总结经验和教训,也有助于我们形成自觉而成熟的文学意识,从而更加理性地处理与世界别国的文学关系。
李建军
关键词:苏联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相关作者

陈国恩
作品数:240被引量:543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闻一多 中国现代文学 左翼文学 《寒夜》 浪漫主义思潮
董晓
作品数:63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契诃夫 契诃夫戏剧 喜剧精神 苏联文学 俄苏文学
李建军
作品数:188被引量:32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文学 文学批评 小说 现实主义 俄罗斯文学
宋德发
作品数:130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普希金 厄普代克 比较文学 长篇小说 笔下
陈建华
作品数:44被引量:8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文学史观 俄罗斯文学 俄苏文学研究 巴赫金 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