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60篇“ 促生效果“的相关文章
-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耐盐促生效果
- 2025年
- 【目的】研究海水稻耐盐碱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um,PGPR)的耐盐促生机制及基于盐胁迫下陆地作物的促生效果。【方法】以分离自海水稻根际土壤的15株细菌为材料,进行盐耐受性、降碱能力和促生特性测定,筛选出互不拮抗的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复合菌群的构建,并验证复合菌群对绿豆种子萌发的促生效果【。结果】筛选出的15株PGPR属于中度嗜盐菌,其中菌株SL-1属于极端嗜盐菌;4个菌株具有嗜盐耐碱兼降碱的特性,其中菌株SH-3的降碱能力最高(16.83%)。这4个嗜盐耐碱菌株的促生能力差别较大,均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s,EPS),其中菌株SH-3产EPS能力最高(0.47 g/g);均具有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产量在0.70-1.48 mg/L之间。筛选出3个高活性菌株SL-1、SM-1和SH-3,分别隶属于芽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可用于构建复合菌群。种子萌发实验表明,PGPR及其复合菌群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绿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且复合菌群效果优于单一PGPR,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菌群在盐浓度为15g/L时作用效果更显著,提高各项指标(根长、发芽率和简化活力指数),相对盐害率从80.53%下降为18.95%,绿豆种子的耐盐阈值从10 g/L提高至15 g/L,说明复合菌群各菌株在促进绿豆种子发芽中具有协同作用;相关性分析发现,EPS和IAA活性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共同促进盐胁迫下绿豆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结论】菌株SL-1、SM-1和SH-3具有较强的嗜盐耐碱、降碱、产EPS、IAA和促进生长能力,为合理开发利用土壤微生物资源和改善盐碱土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 陈燕鸿蔺红苹徐苏琪邱雨春李双羽李嘉怡卢冬梅
- 关键词:菌群构建
- 一株玉米根际促生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LN01促生效果研究及其基因组分析
- 2025年
- 【目的】有益植物根际微生物通过加强土壤与农作物间互作以促进农作物生长。菌株LN01是一株玉米根际促生菌,探究菌株LN01对玉米植株生长的促进机制。【方法】采用16S rRNA和全基因组学测序,明确菌株LN01分类学地位;其次,通过盆栽实验验证菌株LN01对玉米的促生效果,通过全基因组数据挖掘与促生特性相关基因信息并借助碳氮分析仪、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分光光度计、Salkowski比色法、Chrome Azurol Sulfonate(CAS)蓝色定性检测平板研究菌株LN01固氮、溶磷、解钾、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能力。【结果】菌株LN01促进玉米植株生物量累积并有效提高土壤营养成分。经鉴定菌株LN01为Leclercia adecarboxylata,菌株LN01基因组中存在参与铁获取(fhuBCDEF、afuABC、efeOBU和fepCDG)、磷酸盐溶解(pstABCS、phoABER、phnACDEFGHIJKLP和ugpABCE)、生物固氮(nirBCD、nasA、glnA、gltBD和nrtABC)、解钾(kdpABC、kefBCFG、trkAH和kup)的基因簇和IAA生物合成基因簇(trpABSCFRGD)。通过antiSMASH分析,在整个基因组中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4种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基因合成簇,包括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萜烯、硫肽和芳基多烯。菌株LN01固氮量、磷酸盐溶解活性、解钾能力、IAA产量分别为15.14、58.33、15.6和42.2 mg/L,并具有产生铁载体能力。【结论】菌株LN01具有固氮溶磷、解钾作用、铁载体生产及IAA分泌相关基因,帮助玉米植株固定营养成分,促进玉米植株发育。
- 张婷万雨欣徐伟慧王志刚王志刚胡云龙
- 关键词:根际促生菌全基因组测序促生效果
- 1株矮生嵩草根际高效溶磷菌的筛选、鉴定与促生效果研究
- 2025年
- 为挖掘青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牧草根际溶磷菌资源,促进退化高寒草地的治理,本研究从青海省门源县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溶磷菌PSB,用16S rRNA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和盆栽试验进行了溶磷与促生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SB为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可在10℃低温下正常生长。溶磷量高于700μg·mL^(-1),可产多种有机酸,其中,草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较高,总有机酸量为7461.88μg·mL^(-1)。同时,有产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ACC脱氨酶及铁载体的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B可以促进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生长,使植株高度增加16%,地上生物量增加12%,植株全磷含量增加10%;接种PSB对土壤全磷含量及有效磷含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土壤有效磷从0.91 g·kg^(-1)增加到1.97 g·kg^(-1)。综上所述,菌株PSB具有较强的溶磷和促植物生长能力,是高寒地区生产微生物菌肥的优良菌种资源。
- 武燕茹杨文权刘家庆寇伟良鱼杨华刘倩张阳灿李希来寇建村
- 关键词:高寒草甸根际促生菌溶磷菌促生效果
- 复合微生物菌系的构建及对番茄防病促生效果评价
- 2025年
- 【目的】获得对番茄具有缓解盐碱胁迫、防治镰孢根腐病、促进生长作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具有固氮、解钾、溶有机磷和溶无机磷特性的优良促生菌;以番茄根腐病病原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生防细菌;盆栽法测定防病促生效果;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得到固氮菌11株、解钾菌5株、溶有机磷菌2株、溶无机磷菌4株、拮抗菌14株,耐盐碱菌株8株。综合评价8种优良复合菌系(A1~A8)的功能特性,最优复合菌系A8统计量(CI)为0.86。盆栽试验发现,复合菌系A8对番茄镰孢根腐病的防效为63%,并且与对照相比番茄株高增加了142%、茎粗增加了70%、鲜质量增加了87%;土壤pH下降了0.37、可溶性盐浓度下降了1.0 mS/cm、碱解氮增加了31 mg/kg、速效磷增加了28 mg/kg、速效钾增加了35 mg/kg、有机质增加了15 g/kg;土壤中细菌数量增加了1.12×10^(6) CFU/g、放线菌数量增加了0.96×10^(6) CFU/g、真菌数量下降了1.15×10^(5) CFU/g。【结论】复合菌系A8对番茄镰孢根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并可以提高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盐碱性,促进番茄生长。
- 马佳勇李雪萍张振粉李建军许世洋漆永红李敏权
- 关键词:耐盐碱促生菌镰孢菌
- 核桃腐烂病拮抗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的筛选、鉴定及其防病促生效果
- 2025年
- 【目的】为有效控制核桃腐烂病的发生与发展,从新疆温宿县核桃园土壤中分离既对核桃腐烂病有很好防效,又对核桃种子萌芽具有促进作用的拮抗细菌。【方法】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分离培养、平皿对峙筛选,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以及通过室内离体枝条、盆栽和田间盆栽试验探究防病促生作用。【结果】筛选出1株生防菌WS-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分子鉴定,最终确定菌株WS-04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研究发现WS-04能使病原菌菌丝发生断裂和解体,使菌丝无法正常生长,对核桃腐烂病菌Cytospora chysosperma的抑菌效果达87.00%,其发酵液对核桃腐烂病的防效也达到84.96%,还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经过拮抗菌株发酵滤液浸泡处理的核桃种子,萌芽率和发芽率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高(p<0.05),且有效地降低了坏种率。菌株发酵滤液能促进核桃幼苗苗高、主根长、须根数、叶片面积和干质量的显著增加,其依次增加了25.40%、83.33%、48.02%、24.76%和98.40%。【结论】从核桃园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菌且对核桃种子和幼苗具有促生作用的生防细菌。研究成果为核桃腐烂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菌株来源。
- 刘志金单路路玛丽艳姑丽·吐尔迪李彤康启航张锐董宁陈小飞
- 关键词:核桃腐烂病拮抗细菌促生作用
- 烟草叶片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抑菌与促生效果评价
- 2025年
- 为明确烟草(Nicotiana tabacum)内生细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防和促生效果,采用内生细菌传统分离培养方法从烟叶中分离出17株内生细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16S rDNA序列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测定其生防效果,并采用盆栽试验考察微生物菌剂的促生效果。革兰氏染色结果,有5株菌为革兰氏阳性菌,12株为革兰氏阴性菌。形态学观察发现,11株菌形态为杆状,6株菌为球状。16S rDNA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表明,菌株YC01、YC11、YC12和YC13为芽孢杆菌(Bacillus);菌株YC02、YC03、YC04、YC06、YC07、YC15、YC16和YC17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菌株YC05为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菌株YC08为罗森伯格菌(Rosenbergiella);菌株YC09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菌株YC10为Stenotrophomonas菌;菌株YC14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17株内生细菌被划分为10大分支。生防对峙试验表明,17株内生细菌对6种烟草常见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抑菌谱较广。其中,17株内生细菌对烟草黑胫病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60.64%。促生潜能测定表明,有10株内生菌分别具有产蛋白酶与产吲哚乙酸能力;4株具有固氮能力;12株具有产嗜铁素能力;14株具有解无机磷能力。选取促生潜能高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罗森伯格菌和克雷伯氏菌的菌剂进行促生盆栽试验,结果发现4种菌剂对烟草均有明显的促生效果,施用菌剂的烟叶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地上部和根部的鲜质量及干质量显著增加,对烟草幼苗的生长及根系发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芽孢杆菌菌剂的效果最明显。
- 刘建春舒灿伟刘丽冉静李一凡邓世媛王晓剑高卫锴王寒李淮源
- 关键词:烟草内生细菌生物防治促生效果
- 黑土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
- 2025年
- 【背景】磷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缺磷会导致玉米等作物产量的降低。解磷菌可以将土壤中难溶性无机磷或有机磷转化为易于作物吸收的可溶性磷,因此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并进而促进作物生长。【目的】从东北黑土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解磷菌,在改善黑土土壤质量的基础上促进玉米生长,从而为开发适用于东北黑土环境的微生物菌剂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利用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功能表征技术,对筛选获得的黑土微生物菌株进行解磷和吲哚-3-乙酸分泌能力的测定,并通过玉米盆栽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评价解磷菌对土壤质量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从我国东北黑土土壤中筛选获得16株解磷菌,将其中的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GL-HT-43和肠杆菌(Enterobacter sp.)W-H-13等高效解磷菌施加到栽有玉米的黑土中,玉米的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此外,黑土土壤的无机碳、有机碳、有机质及全磷含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表明高效解磷菌GL-HT-43和W-H-13具有良好的促进玉米生长和提升黑土土壤肥力效果。【结论】黑土高效解磷菌能够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改善黑土土壤质量,展现了良好的解磷微生物菌剂开发潜力。
- 李畅刘锐于运凯王立达季春丽郑艳宁
- 关键词:黑土解磷菌土壤改良
- 高羊茅根际耐盐促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效果评价
- 2025年
-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生长促生真菌在盐碱地改良和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以耐盐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钛极-2LS’(‘Titanium 2LS’)为研究材料,从‘钛极-2LS’在盐胁迫下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若干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并挑选出3种关键真菌,再通过试验评价筛选菌株的促生效果,发现分离出的真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Fusarium),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枝孢菌属(Cladosporium)。接种试验表明,这3株菌株均对高羊茅具有良好的促生效果,可显著增加植物株高,叶宽和根长,并提高其光合效率和K+/Na+比值来缓解盐胁迫的毒害,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本研究为提高高羊茅耐盐性和盐碱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 冉姝琪朱天奇余易泽李晗玉刘铁芫许岳飞
- 关键词:高羊茅生理指标
- 不同遗传型土生空团菌对马尾松生长影响及促生效果评价
- 2025年
- 以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选用9种不同遗传型土生空团菌(C_(1)~C_(9))在温室中进行盆栽接种试验,以未接种处理为对照,共计10个处理;接种处理的马尾松幼苗生长3个月后,测定其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分析不同遗传型土生空团菌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土生空团菌促进了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其中C_(6)、C_(7)、C_(8)菌株对马尾松幼苗的根系结构、光合作用和根际土壤中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等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菌株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C_(6)、C_(8)、C_(5)、C_(9)、C_(7)、C_(4)、C_(2)、C_(1)、C_(3);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等级,分别为平稳型(C_(3)菌株)、低促型(C_(4)、C_(2)、C_(1)菌株)、中促型(C_(8)、C_(5)、C_(9)、C_(7)菌株)、高促型(C_(6)菌株)。土生空团菌促进马尾松苗木生长,其中根体积、全钾质量分数、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蒸腾速率、脲酶(UE)活性、根总长,为土生空团菌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C_(6)、C_(8)、C_(5)、C_(9)、C_(7)菌株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较好。
- 张玉虎闫添艺张骁钟诗焕张桃香
- 关键词:马尾松土壤理化性质
- PGPR微胶囊菌剂研发及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为了提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对作物促生作用的稳定性,研制出以PGPR复合菌液为原料的微胶囊菌剂,探究其对玉米的促生效果。【方法】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2株PGPR菌株并制备成复合液体菌液。分别用海藻酸钠(SA)和CaCl2作为包埋剂和交联剂,对复合菌液进行包埋以制备微胶囊菌剂。以复合微胶囊菌剂制备的难易程度和菌株包埋率、增殖前活菌数及增殖后活菌数为评价指标,确定微胶囊菌剂制备的最优条件。通过分析微胶囊菌剂在不同聚乙二醇含量、温度、pH、存储时间以及盐含量下的菌株生长及其对玉米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确定PGPR微胶囊菌剂的特性。【结果】分离得到了2株PGPR菌株,具有多种植物促生功能。使用质量分数为1%SA-3%CaCl2制备的微胶囊菌剂稳定性较好,包埋率达91.27%,增殖后的微胶囊活菌数达到8.73×10^(9)cfu·g^(-1),增殖7.79倍。微胶囊菌剂在不同干旱、温度、pH、存储时间和盐浓度条件下对PGPR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PGPR微胶囊菌剂对玉米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施用微胶囊菌剂使玉米株高、苗干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91.83%、81.82%和29.57%。同时微胶囊菌剂也显著提高了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尖数。【结论】探明了一种PGPR微胶囊菌剂的制备方法,施用该PGPR微胶囊剂能够显著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玉米根系形态,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优于液体菌剂。
- 刘文佳刘天一张俐敏徐畅莫继先
- 关键词:玉米根际促生菌促生效果
相关作者
- 沈其荣

- 作品数:1,085被引量:13,262H指数:63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生物有机肥 水稻 木霉 农业集约化 促生
- 赵廷昌

- 作品数:247被引量:1,438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西瓜 细菌性果斑病 番茄 生物学特性 细菌性斑点病
- 孔凡玉

- 作品数:180被引量:1,14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研究主题:烟草 枯草芽孢杆菌 烟草青枯病 生物防治 青枯病
- 唐欣昀

- 作品数:141被引量:64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菌株 红茶菌 螺旋藻 亲和性 杜氏盐藻
- 王静

- 作品数:142被引量:740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烟草总公司
- 研究主题:烟草 烟草青枯病 枯草芽孢杆菌 拮抗细菌 烟草黑胫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