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0篇“ 侵染率“的相关文章
一种具有高侵染的冬虫夏草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株具有高侵染的冬虫夏草菌株及其应用,所述冬虫夏草菌株KK<Sub>1</Sub>分类命名为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于2024年06月0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
田孟良吴丽娟谢雷陈稷李瑞唐续中邱玉洁赵心怡
不同光照强度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的影响
2024年
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苗圃,选取健康且长势一致的1年生黄波椤(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苗木(苗高15.1 cm,地径6.0 mm),统一进行切根处理(切去根系总长的2/3),移栽入塑料花盆中,移栽后缓苗1个月;利用遮光棚对盆栽苗木进行3个遮光处理(铺设1层、2层、3层遮光网),以全光(自然光)为对照,共4个处理(光照强度分别为100%(对照)、65%全光、35%全光、20%全光);遮光处理1个月后,于7、8、10月份分别对4个处理的苗木进行破坏性取样,将苗木带土完整取出剪下苗木根系,将根系分成不同根序(1级根、2级根、3级根),记录各根序细根的数量;测定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分支比、分支强度、菌根侵染,分析不同遮光处理对黄波椤苗木根系形态和菌根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由光照强度为100%(对照)至20%全光,随遮光强度增大,苗木主根长和1级侧根数均先增大后减小;且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主根长,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20%全光时的主根长(P<0.05)。不同根序比根长,均随遮光强度增大而增大;2、3级根直径和分支比,均随遮光强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10月份2级根,光照强度为65%全光时的分支强度,显著高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分支强度(P<0.05)。苗木经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的菌根侵染相比,呈降低趋势;其中,光照强度为35%全光遮光处理时的菌根侵染,显著低于光照强度为100%(对照)时的菌根侵染(P<0.05)。综合试验结果,适度遮光(光照强度为65%全光)有利于黄波椤苗木根系生长,重度遮光抑制根系生长;遮光对黄波椤苗木菌根侵染具有明显影响,全光有利于菌根侵染,过度遮光时菌根侵染降低。
李秋雨邓长贺徐立清蔡智李常准王庆成
关键词:遮光根系形态菌根侵染率
遮阴对黄波罗苗木根系功能性状及菌根侵染的影响
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以后,随着天然林禁伐的全面实施,森林后备资源培育方式由原来的皆伐迹地全光下人工更新转化为林冠下的补植补造,林冠下的补植补造存在上层木的遮阴问题。黄波罗是东北阔叶红松林重要的伴生树种之一,以往研究表明黄波...
李秋雨
关键词:遮阴根系生理菌根侵染率
枸杞根系中AMF染色方法优化及其侵染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了解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及定殖情况是深入研究调动土著AMF提高植物抗性的基础。以柴达木盆地9个不同地区8年生大田枸杞为研究对象,基于AMF基本的染色镜检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AMF观测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研究,并比较不同地区枸杞侵染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8年生大田枸杞根系AMF侵染观测效果最佳步骤:首先将FAA固定液固定好的根段置于质量分数10%KOH水溶液中,90℃水浴90 min,后置于沸腾的碱性双氧水(3 mL NaOH+30 mL质量分数10%H_(2)O_(2)溶液+H_(2)O至600 mL)中脱色15~20 min,接着放入质量分数30%H_(2)O_(2)溶液漂白5 min,乳酸酸化5 min,醋酸墨水染色5 min,乳酸甘油90℃下褪色30min。利用该方法可清晰观察到大田多年生枸杞根系中AMF的泡囊和菌丝结构。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可知柴达木不同地区枸杞根系AMF平均侵染为41.32%,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枸杞根系中的AMF侵染主要受到土壤pH、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因子的影响,其中土壤pH与AMF侵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侵染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杨沐季生连郭寰段国珍樊光辉李建领王占林
关键词:枸杞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
氮和生物炭添加对毛竹林AMF侵染和孢子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氮沉降和生物炭添加对毛竹林丛枝菌根真菌特征的影响,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毛竹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梯度的氮沉降(0、30、60和90 kg·hm^(−2)·yr^(−1))和生物炭添加(0、20和40 t·hm^(−2))及其复合作用对毛竹林AMF侵染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0 kg·hm^(−2)·yr^(−1) N+0 t·hm^(−2) BC)相比,氮添加显著降低了AMF侵染(16.1%~51.7%)。高生物炭添加(40 t·hm^(−2))显著降低了AMF侵染(46.0%),但提高了孢子密度(162.5%)。在氮添加处理下,生物炭添加提高了AMF侵染,对孢子密度无显著影响。AMF侵染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氮和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AMF孢子密度与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氮添加处理下,生物炭添加提高了AMF侵染,增强了毛竹与AMF的共生关系,表明在氮沉降背景下生物炭添加是实现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措施之一。
史雪荣黄宏亮季杭翔赵明水张华锋李全宋新章
关键词:毛竹氮沉降生物炭侵染率
AM真菌与氮交互作用对高粱根系侵染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AM真菌与氮添加对高粱根系侵染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最适宜的氮肥和生物菌肥添加量。【方法】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150、300 kg/hm^(2)3个施氮水平(分别表示为N0、N1、N2),2个AM真菌处理(接菌处理表示为GM、不接菌处理表示为NGM),共6个处理,于高粱灌浆期调查根系侵染情况、测定光合指标。【结果】AM真菌处理和氮处理对高粱根系侵染、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接菌处理后N0、N1、N2水平下的高粱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0.80%、8.29%、8.78%(P<0.05),净同化速分别提高8.86%、9.47%、4.03%(P<0.05);N0、N1水平下高粱叶片蒸腾速分别提高24.85%、16.14%(P<0.05)。接菌处理下,与N0水平相比,N1、N2水平下高粱根系侵染分别降低35.38%、30.77%(P<0.05),叶片气孔导度分别降低15.96%、19.54%(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AM真菌后,高粱根系侵染与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同化速、蒸腾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接种AM真菌和增施氮肥150 kg/hm^(2)为降低高粱根系侵染、提高光合特性的最佳处理。
马英慧马英智马英杰
关键词:AM真菌高粱光合特性
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和肥料利用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对水稻肥料利用的影响,本研究以金粳818为试验材料,以接种灭活复合菌剂为对照,分析2种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3种解磷细菌[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R1-3)、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AP)]单接种和两两组合接种对水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和肥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比,加入解磷细菌后大部分处理的水稻菌根侵染降低,其中FM+BM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下降至7.54%,显著低于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处理。相较于对照和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解磷细菌处理,复合接种处理在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整体上提高了氮肥、钾肥利用,其中FM+BM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9.55个百分点、20.47个百分点。丛枝菌根真菌和解磷细菌复合接种有利于提高水稻生殖生长期末氮肥利用和钾肥利用,其中FM+BM为最优组合。
殷小冬贾艳艳李其胜徐莉焦加国李青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水稻肥料利用率侵染率
绵羊iNOS基因突变与布鲁杆菌侵染的关系分析
2023年
探究绵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多态性与布鲁菌易感性的关系。使用虎红平板血清凝集试验检测哈萨克羊布鲁菌患病情况。参考GenBank中绵羊iNOS基因序列,针对其15、16、17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片段设计引物,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采用SSCP凝胶电泳检测不同基因型分型,DNA测序进行多态性检测,分析其SNPs与哈萨克羊布鲁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经检测发现阳性羊数67只,占比29.00%。在哈萨克羊iNOS基因的exon 15片段上有F15-C29002T和F15-G29076A两个多态位点。在exon 16片段上有F16-A30045G位点。在exon 17片段上有F17-T31213G位点。卡方检验表明,F15-C29002T和F15-G29076A多态位点与布鲁菌易感性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F16-A30045G和F17-T31213G多态位点与布鲁菌易感性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哈萨克羊iNOS基因F15-C29002T和F15-G29076A与布鲁菌易感性没有相关性,F16-A30045G和F17-T31213G与布鲁菌易感性存在相关性。
何营徐杰周永顺韩凯李刚陈福龙高剑峰
关键词:哈萨克羊INOS基因PCR-SSCP布鲁菌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对喀斯特坡地坡位与灌木物种的响应被引量:1
2023年
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对喀斯特坡地坡位与物种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是合理利用土壤AMF促进喀斯特植被恢复的前提。该研究在充分调查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坡地环境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曲利苯蓝染色-镜检法检测并计算典型灌木黄荆(Vitex negundo)、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根系AMF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等侵染参数。结果表明:(1)相同坡位火棘的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低于红背山麻杆和黄荆;下坡位黄荆和火棘的侵染强度均高于中、上坡位,而中坡位红背山麻杆的丛枝丰度显著高于上、下坡位(P<0.05)。(2)物种显著影响AMF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坡位显著影响AMF侵染强度,物种与坡位的交互作用仅对AMF丛枝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3)影响AMF侵染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深度和全钾含量(P<0.05)。因此,合理利用土壤AMF促进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需要考虑地形与物种的选择,并应注重兼顾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该研究结果为合理利用土壤AMF和植物的共生关系,促进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美凤王忠诚蒋南南郑生猛胡亚军陈香碧何寻阳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丰度
恶性疟原虫对云南省傣族人群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症红细胞侵染的比较研究
目的:本研究基于既往工作的基础,对云南省傣族人群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基因进行诊断,通过恶性疟原虫侵染患有这两种疾病的人以及正常人的红细胞,了解有缺陷的红细胞和正常红细胞之间的原虫侵染情况...
李晓松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地中海贫血G6PD缺乏透射电子显微镜

相关作者

唐明
作品数:175被引量:1,435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 AM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 VA菌根真菌
包玉英
作品数:66被引量:555H指数:15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菌根侵染率 丛枝菌根 AMF
刘润进
作品数:271被引量:2,611H指数:33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菌根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AM真菌 菌根 丛枝菌根 菌根真菌
罗充
作品数:148被引量:970H指数:17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刺梨 丛枝菌根真菌 钙调素 白刺花 侵染率
宋福强
作品数:149被引量:797H指数:15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丛枝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 AM真菌 阿特拉津 紫穗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