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4篇“ 体外抑菌作用“的相关文章
- 复方祛风止痒洗剂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 2025年
- 研究复方祛风止痒洗剂体外抑菌作用,并与市售洗剂的抑菌效果进行对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种洗剂对菌株(含细菌和霉菌)的敏感性,采用96孔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洗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用不同浓度乙醇对复方祛风止痒洗剂处方原药材进行梯度渗漉,探讨不同极性部分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复方祛风止痒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均为150mg/m L,MBC值均为300 mg/m L。洗剂原药材梯度渗漉样品中60%乙醇渗漉液样品组分的抑菌效果最好。对比市售6种洗剂的抑菌效果,清热止痒洗剂抑菌效果最明显。复方祛风止痒洗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明显的抑菌效果,不同的提取工艺对该洗剂的抑菌效果有较大影响。
- 李辉罗盾华肖勇辉温海涛
- 关键词:体外抑菌作用
- 40种中草药水提液及其复方对黑斑蛙源米尔伊丽莎白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2025年
- 为筛选出对黑斑蛙(Plophylax nigromaculatus)源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了40种中草药水提液对米尔伊丽莎白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并进一步通过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效果较好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发现:米尔伊丽莎白菌对五倍子(Rhus chinensis)、苏木(Caesalpinia sappan)、乌梅(Fructus mume)3种中草药表现为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 mm、(15.67±4.33)mm、(15.67±4.33)mm;对牡丹皮(Moutan cortex)、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石榴皮(Punica granatum)、夜交藤(Polygni multiflori Caulis)、分心木(Semen juglandis)5种中草药中度敏感;对柯子(Terminalia species)、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赤芍(Radix paeoniae rubra)3种中草药表现为低度敏感;对其余29种中草药不敏感。五倍子对米尔伊丽莎白菌的体外抑菌、杀菌作用最强,其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其次为苏木和乌梅,两者的MIC和MBC均为62.5 mg/mL;石榴皮和大黄的MIC和MBC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五倍子、乌梅和苏木可以有效防治米尔伊丽莎白菌引起的疾病,可为使用中草药防控黑斑蛙歪头病提供参考。
- 朱能斌陈毅凌屈学磊徐洪森
- 关键词:中草药黑斑蛙抑菌效果
- 栀子乙醇提取物联合万古霉素对MRSA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栀子乙醇提取物单用和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体外抑菌效果,为栀子应用于临床耐药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MRSA菌株32株分离自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浓度栀子乙醇提取物药液纸片对MRSA的抑菌圈直径;棋盘稀释法测定栀子乙醇提取物单独和联合万古霉素后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以FICI≤0.5为协同作用,0.5抑菌圈直径也逐渐增大(P<0.05);栀子乙醇提物浓度介于500~1000 mg/mL时对MRSA表现出敏感。万古霉素与栀子乙醇提取物联合用药时MIC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万古霉素MIC均值由(1.63±0.98)μg/mL降至(0.37±0.40)μg/mL,栀子乙醇提取物MIC均值由(734.38±253.50)mg/mL降至(160.16±57.10)mg/mL;万古霉素与栀子乙醇提取物联合FICI均值为(0.46±0.18)。结论栀子乙醇提取物联合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 梁建斌李丹熊雪吉丽许爱霞
- 关键词:万古霉素体外抑菌
- 40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2024年
- 为有效防治因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引发的水产疾病,测定了40种单方中草药及其复方中草药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运用平板打孔法测定40种单方中草药的抑菌圈大小,然后测定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对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对这4种中草药进行复方作用评价。实验结果表明,12种中草药具有抑菌作用,其中乌梅的(Fructus mume)抑菌圈直径为23.33±0.33 mm,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抑菌等级为极度敏感。五倍子的抑菌圈直径为18.00±4.00 mm,最小抑菌浓度为62.5 mg/mL,为高度敏感。复方中草药中乌梅+五倍子组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大小为16.50±0.41 mm,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这一研究表明,单方中草药乌梅和复方中草药乌梅+五倍子对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以用于水产养殖中克氏原螯虾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的防治。
- 朱能斌陈毅凌岳华梅刘洪明徐洪森
- 关键词: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克氏原螯虾
- 碘化钾联合亚甲基蓝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具核梭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目的:光动力疗法(PDT)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光敏剂,使光敏剂激活后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产生单线态氧等物质,从而破坏病变细胞,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碘化钾(KI)与光敏剂亚甲基蓝(MB)协同应用于光动力疗法(P...
- 刘智娜
-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具核梭杆菌碘化钾抑菌作用
- 臭常山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及活性成分鉴定
- 2024年
- 为探究臭常山(Orixa japonica)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活性成分,以臭常山为试验材料,采用60%乙醇溶液、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丙酮获得提取物和水层物质,并制备臭常山水提取物,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评估臭常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采用质谱法(MS)鉴定活性成分。结果表明,臭常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和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抑制作用均不明显;6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均较好;6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4.00 mm;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 g/mL。60%乙醇提取物对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平均抑菌率为16.67%。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鉴定出14种化合物,其抑菌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有关。
- 罗正才胡祥秦丽张旭
- 关键词:化学成分抑菌活性抗真菌活性
- 抗弧菌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的制备与体外抑菌作用
- 2024年
- 【目的】制备抗弧菌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并研究其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体外抑菌作用,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以及弧菌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制备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和霍乱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制备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并检测IgY的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抑菌试验初步探究制备的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3种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使用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IgY效价,分别以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河流弧菌作为抗原,特异性IgY效价峰值高达1∶51200,可持续4~5周。对水稀释-盐析分离纯化的IgY进行SDS-PAGE分析,可见IgY的重链和轻链,且蛋白杂带逐渐减少,纯度逐渐变高。免疫印迹分析发现,特异性IgY可以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IgY的蛋白条带。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IgY可以与3种弧菌发生特异性结合,出现明显的菌体凝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特异性IgY处理过的3种弧菌,菌体黏附,菌体细胞结构遭到破坏。体外抑菌试验发现,特异性IgY对3种弧菌的体外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随抗体用量增加而增强。【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抗弧菌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和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弧菌混合感染的防治和开发新型抗生素替代品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 张林鹏洪宇聪孙凯辉赵书燕刘沥涵林蠡秦真东
- 关键词:卵黄抗体创伤弧菌河流弧菌霍乱弧菌
- 小檗碱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小檗碱及其联合3种抗生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小檗碱、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对26株临床分离的MRSA的MIC值;棋盘法测定小檗碱联合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对MRSA的MIC值,观察小檗碱对MRSA的抑菌效果;时间杀伤曲线研究小檗碱联合抗生素对MRSA的抑菌动力学。结果26株MRSA对苯唑西林耐药,5株对庆大霉素耐药,17株对左氧氟沙星耐药,6株对阿米卡星耐药,22株对克林霉素耐药,19株对环丙沙星耐药,21株对红霉素耐药,18株对莫西沙星耐药,1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17株对四环素耐药,26株均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小檗碱对USA300的MIC值为128μg/mL,对26株MRSA的MIC范围为32~256μg/mL。小檗碱与庆大霉素联合后,4株(80%)呈相加作用;小檗碱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后,3株(17.64%)呈相加作用;小檗碱与阿米卡星联合后,4株(66.67%)呈协同作用,1株(16.67%)呈相加作用。64μg/mL小檗碱联合16μg/mL庆大霉素抑菌效果最好;64μg/mL小檗碱联合64、32μg/mL左氧氟沙星抑菌效果最好;32μg/mL小檗碱联合4μg/mL阿米卡星对MRSA02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结论小檗碱对MRSA有较理想的抑菌效果;小檗碱联合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MRSA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谷雪妹周芳芳林明王蕾
- 关键词:小檗碱联合用药抑菌效果
- 丁酸钠和刺梨渣体外抑菌作用及其在鲤鱼中替抗效果
- 曾成容
- 脂质体亚麻酸LipoLLA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质体亚麻酸(LipoLLA)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菌作用,为LipoLLA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50例幽门螺杆菌菌株,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LipoLLA和阿莫西林(AMX)、甲硝唑(MTZ)、左氧氟沙星(LVFX)、克拉霉素(CAM)4种抗生素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对幽门螺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通过抑菌曲线评估LipoLLA在不同浓度、时间和pH值条件下的抑菌活性。检测LipoLLA处理后培养基上清液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葡萄糖(GLU)和三磷酸腺苷(ATP)水平,以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结果LipoLLA的MIC范围为3.750~15.000μg/mL,并与4种抗生素(AMX、MTZ、LVFX和CAM)联合使用时呈现协同抑菌效果。LipoLLA的抑菌效果受浓度、时间和pH值的影响。LipoLLA处理后幽门螺杆菌外膜屏障被破坏,培养基中AST、GLU和ATP水平的上升。结论LipoLLA通过破坏幽门螺杆菌外膜屏障杀灭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且能与传统抗生素联合使用,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
- 陈静赵恒蒋静万芬张才成刘东升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耐药性
相关作者
- 高光平

- 作品数:256被引量:4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草药 紫锥菊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口服液 大肠杆菌
- 郭朝晖

- 作品数:28被引量:238H指数:9
- 供职机构: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 研究主题:HPLC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体外抑菌作用 抑菌作用 HPLC
- 史秋梅

- 作品数:593被引量:1,321H指数:15
-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中草药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大肠杆菌 紫锥菊
- 李剑勇

- 作品数:560被引量:1,22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喹烯酮 丁香酚 兽药 高效液相色谱法 奶牛
- 崔一喆

- 作品数:148被引量:5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研究主题:甲氧苄啶 小鼠 抗菌增效作用 乳酸菌 笼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