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篇“ 低密度肿块“的相关文章
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的CT诊断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提高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 52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纵隔低密度肿块病例资料。结果 :52例中皮样囊肿 4例 ,畸胎瘤 6例 ,胸腺囊肿 3例 ,支气管囊肿 5例 ,心包囊肿 4例 ,脂肪瘤 1例 ,胸内甲状腺肿囊变 4例 ,胸腺瘤囊变 6例 ,淋巴结肿囊变 7例 (淋巴瘤 2例 ,淋巴结结核 5例 ) ,神经源性肿瘤囊变 4例(神经节细胞瘤 1例 ,神经鞘瘤 2例 ,恶性神经纤维瘤 1例 ) ,纵隔血肿 2例 ,纵隔脓肿 6例。CT诊断正确率 92 .3 % (48/52 )。结论 :纵隔低密度病变种类较多。CT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特点 ,结合临床表现一般能作出准确的术前诊断。
林鹏飞唐光才韩福刚罗斌毛启玉
关键词:CT诊断纵隔囊肿纵隔血肿纵隔感染
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CT诊断被引量:16
1999年
目的:提高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确诊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的CT表现。结果:(1)不同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均有其较特定的发病部位;(2)含脂肪密度肿块病变包括囊性畸胎瘤(n=3),脂肪瘤(n=6);(3)水样低密度肿块病变包括囊性淋巴管瘤(n=3),胸腺囊肿(n=5),支气管囊肿(n=4),心包囊肿(n=3),神经纤维瘤囊性变(n=3),囊性畸胎瘤(n=3),椎旁脓肿(n=3);(4)含气及水样密度肿块包括食管癌术后胸腔内胃(n=14),食管憩室(n=1);(5)2例胸腺脂肪瘤未明确显示脂肪密度。结论:CT是诊断纵隔低密度肿块病变最有效的方法。
谭理连李扬彬陈剑魂
关键词:低密度肿块纵隔肿瘤CT
肝脏血管周上皮瘤CT、MRI、PET影像表现一例
2018年
患者女,37岁,因"发现肝脏进行性增大肿块4年"就诊。回顾病史患者曾于2009年胆囊结石术前检查时发现肝右叶不均匀低密度肿块,最长径约7 cm,临床考虑为肝血管瘤,未予处理。2012年健康体检复查CT显示肝右叶病灶增大至10 cm×7 cm,遂于2014年7月至我院请求进一步诊治。
邓慧媛廖承德
关键词:肝脏血管影像表现上皮瘤PET低密度肿块进行性增大
肺部巨大节细胞神经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患者在当地医院体检胸片示右下肺阴影,并伴有胸部针扎样痛,行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下叶占位,考虑:①肺隔离症,②食道囊肿,③错构瘤。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呼吸音,叩诊呈实音,局部无压痛。影像所见PET-CT示:胸3椎体至胸11椎体右旁缘稍低密度肿块,较大截面约6.38×10.24cm,PET于相应部位见不均匀性放射性分布略增浓影,SUVmax3.01。PET-CT影像学考虑良性病变。胸部CT平扫:右肺下叶可见一巨大的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光整锐利,大小约10.16cm×8.42cm,病变内部密度欠均匀,肿块压迫右肺上叶支气管略前移(图1)。手术及病理术中见右肺下叶外侧基底段一肿块,大小约10×8×9cm 3,有一蒂与肋间神经相连(图2)。病理所见:梭形细胞肿瘤,肿瘤内见散在分布节细胞,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符合节细胞神经瘤(图3)。免疫组化:SMA-,CD34-,Bc1-2-,CD99-,EMA-,Ki-67(+),S100+。
陈志祥居来提.艾尼瓦尔伊力亚尔.夏合丁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文献复习低密度肿块胸部增强CT肺部右肺下叶
肾上腺混合性嗜铬细胞瘤一例
2017年
患者男,69岁。因反复头昏4年加重4d于2016年9月6日入院。患病期间,患者血压波动较大,最高达230/150mmHg(1mmHg=0.133kPa)。CT检查示左肾上腺区见大小约5.5cm×5.7cm不均匀低密度肿块
朱志坚于燕妮缪作华肖学文
关键词:左肾上腺区嗜铬细胞瘤混合性低密度肿块患病期间血压波动
肝外型肝母细胞瘤一例
2016年
患儿男,7岁1个月。因发现腹部包块3d入院。患儿3d前因摔跤后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B型超声检查示:腹部包块。进一步行CT平扫示:肝门区见一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大小约3.2cm×4.3cm,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肝脏未见明显占位。CT增强检查示:肿块不均匀强化,肿块中心强化明显,内可见小血管影,肝脏未见异常(图1)。
陈吉易军孙斌周峻黄磊孙梦娇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肝外型低密度肿块腹部包块B型超声检查CT增强检查
左侧小脑半球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患儿男,1岁5个月。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史,羊水量正常。主因间断呕吐10余天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未见咖啡样物。神经科检查:前囟未闭合,张力较高,余均阴性。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CT平扫:后颅窝偏左侧可见类圆形等-稍低密度肿块,边缘较清楚,双侧脑室颞角明显扩张(图1)。
陈静李欣王春祥刘俊刚赵滨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小脑半球低密度肿块胃内容物CT平扫双侧脑室
CT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1例
2014年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1],我院遇到1例,由CT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供同道参考。〈br〉 患者,男,67岁,农民。以腰部隐痛1周,B超提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 CT检查:CT平扫示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呈等或略低密度肿块,大小约3.6cm×2.8cm×4.0cm,边界欠清,肿块向肾盂内突出,密度较均匀,CT值30 Hu,中见斑块状钙化(见封三图1)。CT增强三期扫描示皮质期右肾下部实质内类圆形等或低密度肿块轻度均匀强化,CT值约35~40 Hu;髓质期病灶继续明显强化,CT值约65~70 Hu,病灶边界更清;延迟期病灶强化减弱,CT值约45 Hu,但仍高于肾皮质期,病灶强化呈“快进慢出”之特点(见封三图2,3,4,5)。结合临床及CT特点诊断意见:①肾嗜酸细胞腺瘤可能性大;②肾嫌色细胞癌待排。后经手术除切病灶,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
李志丹王周会蒲民哲孙一琼
关键词:肾嗜酸细胞腺瘤CT诊断低密度肿块病灶强化肾脏良性肿瘤肾占位性病变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儿女,1.5岁。腹部渐进性肿大伴腹胀2个月,加蓖10天入院。体检:T36.5℃,腹部膨隆,以有上腹为著,肝脾扪及不清,全腹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CRP)〈1.00mg/L(正常值:0.00~8.00mg/L),甲胎蛋白(AFP)5.75.g/m1.(正常值:0.00—7.00ng/m1),癌胚抗原(CEA)0.95rig/ml(正常值:0.00~4.70ng/m1)。B超探及腹部巨大囊性为主包块,与肝右叶关系密切。CT表现:肝脏体积增大;肝右叶示多房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CT值10~33HU);各房大小不一,囊壁薄,边缘光滑锐利,分隔清晰,未见壁结节。增强扫描各期囊腔未见强化,囊壁及分隔呈中度强化(图1—3)。病变向左侧生长跨越中线,下缘达髂嵴水平,
冯平勇高洁
关键词:肝脏间叶性错构瘤腹部膨隆低密度肿块正常值甲胎蛋白癌胚抗原
甲状腺平滑肌肉瘤一例被引量:3
2012年
甲状腺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1-3],我科收治1例甲状腺平滑肌肉瘤患者,因肿瘤发展迅速,于术后半年内死亡,现报道如下.患者女,67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并进行性肿大2个月,于2010年6月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4/86 mm Hg(1mm Hg=0.133kPa),无突眼,双手无震颤.左侧甲状腺可触及约6.0 cm×4.0 cm大小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右侧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块.双侧颈部无触及淋巴结肿大.心肺听诊和腹部检查无发现异常.颈部和胸部CT扫描显示左侧甲状腺有-6.0cm×4.0cm低密度肿块(图1),双肺和纵隔可见多发结节.
覃谦梁卓虹李爱辉
关键词:平滑肌肉瘤颈部肿块胸部CT扫描低密度肿块肿瘤发展入院查体

相关作者

周峻
作品数:30被引量:7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 肝移植 儿童 腹腔镜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兰春虎
作品数:20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北矿工总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肝癌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静脉治疗 食管胃底
覃谦
作品数:65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研究主题:甲状腺切除术 外科手术 肝切除术 肝后下腔静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祁吉
作品数:482被引量:2,390H指数:20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CT MRI 肝移植
瞿中威
作品数:33被引量:197H指数:7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CT表现 MRI诊断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