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45篇“ 低位直肠癌“的相关文章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西安市高陵区医院就诊的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7 d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肛门功能[肛门失禁评分量表(Wexner)]评分和生命质量[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初次经口摄食时间、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低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Wexner评分均高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GIQLI评分均低于术前24 h,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可提高胃肠激素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围手术期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肛门功能评分,效果优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
- 惠小军党斌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胃肠激素肛门功能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 2025年
- 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2月收治的4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主对象,以手术日期作为分组标准,单日手术者24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纳入镜疗组,双日手术者24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纳入术疗组,比较镜疗组与术疗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镜疗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指标、免疫功能、炎性指标、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术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更突出,应于临床普遍开展。
- 徐洪涛魏静静郑华卿徐亮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开腹手术免疫功能炎性指标
- 层面优先入路双隧道法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层面优先入路双隧道法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层面优先入路双隧道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控便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患者选择层面优先入路双隧道法,对促进其术后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排尿功能和提高控便能力效果显著。
- 孙钟武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 保肛手术以及Mile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价保肛手术以及Mile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到赤峰市医院治疗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保肛组(n=45,保肛手术)和M手术组(n=45,Miles手术),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年远处转移率、临床指标与生活质量。结果保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1/45),低于M手术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9,P<0.05);保肛组2年远处转移率低于M手术组,保肛组平均手术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长少于M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保肛组生活质量高于M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保肛手术方法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成效优于Miles手术方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长及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2年远处转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 彭加祺彭海洪智攀王学智
- 关键词:保肛手术MILES手术低位直肠癌
- 保留邓氏筋膜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保留邓氏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的4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另收集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于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保留邓氏筋膜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2周排尿功能及术后6个月性功能资料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最大尿流率较对照组高,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邓氏筋膜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虽较TME延长手术时间,但对患者排尿功能和性功能均有一定保护作用,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高、膀胱残余尿量少,且能减少排尿功能障碍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
- 翟鹏胡志锋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腹腔镜下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1年4月景泰县中医医院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Miles术治疗。统计随访3年的癌症复发或远处转移情况,根据是否复发或远处转移将其分疗效好组(n=89)和疗效差组(n=31)。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60岁、<60岁)、身体质量指数(≥24 kg/m^(2)、<24 kg/m^(2))、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专科及以上)、婚姻状况(在婚、未婚或离异)、肿瘤直径(≥5cm、<5cm)、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否、是)、胚癌抗原水平(≥13.6 U/L、<13.6 U/L)、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4个)。对影响腹腔镜下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癌症复发17例,复发率14.17%;癌症远处转移14例,转移率为11.67%。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胚癌抗原水平、淋巴结转移数目是腹腔镜下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胚癌抗原水平≥13.6 U/L、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是影响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下Miles术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Miles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远期疗效是否理想,与肿瘤直径≥5cm、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接受新辅助化疗、胚癌抗原水平≥13.6 U/L、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关。
- 赵科斌赵德文杨含腾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远期疗效
- 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行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后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不同术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新辅助治疗达到几乎完全缓解(almost-cCR)后行手术治疗,根据所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42例(行局部切除术)和B组3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的预后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4±0.41)h、(2.05±0.58)d、(94.89±14.41)mL,明显短(少)于B组的(2.05±0.58)h、(8.75±1.23)d、(115.21±15.3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B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的WHOQOL-BREF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15.84±2.20)分、(14.09±1.49)分、(13.06±1.30)分、(15.35±1.26)分,明显高于B组的(13.96±1.85)分、(12.42±1.72)分、(11.95±1.83)分、(14.18±2.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达到almost-cCR后,与根治性切除术比较,局部切除术可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预后较好。
- 崔广宾刘成远穆速马广纵李俊江
-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局部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
- 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
- 2025年
- 目的评估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集的78例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肺部感染、术后吻合口瘘及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95.46±15.22)min,对照组为(181.55±18.14)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65.55±18.25)mL,对照组为(155.65±19.4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为(36.55±13.36)min,对照组为(35.65±12.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5.13%),对照组3例(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12.82%),对照组4例(1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56%),对照组6例(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二次手术0例,对照组4例(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根治术中采用预防性末端回肠造瘘术可降低吻合口瘘和二次手术的发生率,但不能作为常规性操作使用。
- 蔡瑞强
- 关键词: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吻合口瘘
- 结肠肛管吻合术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对比
- 2025年
- 目的:探究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与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Dixon组采用Dixon术,Parks组采用Parks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胃泌素(gastrin, GAS)、胃动素(motilin, MOT)、直肠最大耐受量(rectal maximum tolerance, MTV)]、排便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arks组手术时间长于Dixon组,术中出血量高于Dixon组,首次排气时间、进半流质食物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ixon组(P<0.05);术后1 d、3 d, Parks组血清CRP、IL-6、PCT水平低于Dixon组,MTV、GAS、MOT水平高于Dixon组(P<0.05);Parks组排便功能优良率95.35%高于Dixon组79.07%(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ks术与Dixon术均为低位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Parks术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减轻炎症,促进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
- 孔伟博李会力张定喜
- 关键词:直肠癌结肠肛管吻合术直肠低位前切除术胃肠动力排便功能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联合回肠末端预造瘘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联合回肠末端预造瘘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联合回肠末端预造瘘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d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下床及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两组患者WBC、IL-6、hs-CRP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值,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偏低,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与回肠末端预造瘘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确切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副反应更低,不过吻合口瘘风险不高的患者则不必进行回肠末端造瘘治疗,具体是否进行还需要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不可一概而论。
- 张晓峰范丽杉
- 关键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相关作者
- 李世拥

- 作品数:371被引量:1,794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直肠癌 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保肛手术
- 郁宝铭

- 作品数:322被引量:3,560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大肠癌 直肠肿瘤 低位直肠癌 外科手术
- 陈纲

- 作品数:120被引量:39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直肠肿瘤 直肠癌 保肛手术 中低位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
- 傅传刚

- 作品数:392被引量:3,212H指数:29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研究主题:直肠癌 直肠肿瘤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 大肠癌
- 韩方海

- 作品数:160被引量:77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低位直肠癌 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直肠肿瘤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