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94篇“ 伦理教育“的相关文章
伦理教育
高延智
关键词:青年读物伦理学
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三重境界
2025年
人工智能人才是数智时代新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伦理教育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对于“认识与评价”这一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尚没有清晰的把握。基于人工智能伦理的学科交叉属性,学科交叉度能够为明晰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是”与“应当”提供理论视角。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根据学科交叉程度由弱到强可分为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三种类型。以独立伦理课程为表征的多学科类型是当前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主流形式,代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现实境界。以嵌入式伦理模块为表征的跨学科类型主张将伦理教育融入技术课程,能够弥合多学科类型在教育目标达成度方面的不足,代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发展境界。超学科类型虽尚未实现落地,但其因具有“跨界合作-知识整合-解决问题”的核心特质,能够突破跨学科类型的效果上限,代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理想境界。基于教育效果与开展难度的综合考量,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应以达到跨学科层次为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超学科层次的达成路径。
白钧溢于伟
关键词:跨学科
职业院校“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创建研究
2025年
新的时代背景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对职业院校德育建设产生巨大冲击。针对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职业导向缺位、在校生职业价值导向偏离等问题,以本然、应然、实然3个维度下目的、潜能、理性等12个核心品质为基本架构,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创新方面创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职业院校“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伦理意识。
郭素森张成宽宋瑞玲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伦理教育
高等学校科技伦理教育系列教材 数据伦理
数据是对与人有关的现象和行为的记录。数据伦理研究如何以负责任的方式获取、存储、管理、解释、分析、应用和销毁数据。其价值导向是,以善为理念,促进人、数据、事(物)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朝着更安全、更和谐、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数...
丛杭青编
隐忧与进路:人工智能时代的传媒伦理教育
2025年
随着AI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闻生产效能提升,但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传播、隐私侵犯、算法偏见等伦理问题。本文分析了AI时代的传媒伦理教育现状,指出理论教学需要迭代更新,实践教学亟待重构。技术发展带来的理论挑战和道德冲突的不可见性,使得传媒伦理教育面临新的教学难题。本文主张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重塑教学场景来应对挑战,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倡体验式教学以锚定问题。最后,本文强调坚守传媒伦理底线,培养伦理素养与责任感,掌握应对伦理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三者是提升传媒伦理教育水平的关键。
刘海明潘洁
关键词:传媒伦理伦理教育新闻伦理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伦理教育:意义、矛盾与重构
2025年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新竞争、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新形势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挑战等因素交织耦合,未来工程伦理教育问题将成为新工科实践中须解决的关键议题。但工程伦理教育尚面临美好理想与残缺体系的耦合矛盾、行业需求与培养体系的脱节矛盾、技术导向与社会伦理的义利矛盾、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的兼容矛盾等问题与挑战。进一步,未来推进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重构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规划,完善教育制度设计;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育内容载体;对标行业需求,推动教育多方协作;扎根中国特色,丰富教育文化底蕴。
胡德鑫刘晓蝶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育工程教育
材料工程专业科研实验中的工程伦理教育思考
2025年
材料工程专业科研实验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加工等相关的实践伦理,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开展材料工程专业科研实验同时对学生进行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如实验“三废”、实验安全和伦理意识等一系列工程伦理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提升其专业素养,也让他们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高度责任心,具备良好道德品质。
马东亮吴钊峰陈艳华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育伦理意识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工程伦理教育逻辑与实施路径
2025年
在科技快速迭代创新的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对工程伦理教育的本源与新诉求分析,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工程伦理教育的价值内涵,确定“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和“道法自然”等理念作为工程伦理教育的思想根基,引领学生价值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激发工程伦理教育实践活力,指导学生实践。通过构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思想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虚拟现实交互场景,培育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伦理责任感和实践创新力,为深入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In the context of rapid technological ite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origins and new demands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ue of empowering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with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t identifies concepts such as “benevolence”, “people-oriented governance”, “integrity”, “justice”, “harmony”, “pursuit of common good” and “following the natural way” a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guiding students’ values. The innovative spirit inherent i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vigorates the practical vitality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and directs student practices. By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system centered on the core idea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developing virtual reality interactive practice scenarios integrated with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a faculty team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pproach enhances students’ cultura
朱烨沈艳魏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体系工程实践
美德伦理学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实践
2025年
随着现代工程的发展,工程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中,现代规范伦理学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美德伦理学相比之下则较少受到关注。实际上,美德伦理学在契合中国伦理观念特质、构建工程师伦理完整性以及适应多样不确定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更新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美德伦理学在工程伦理教育中的优势,进而助力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全面发展。
杨桦
关键词:美德伦理学工程伦理教育范式转换
乌卡时代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内涵特征、逻辑遵循与进路探赜
2025年
乌卡时代高校科技伦理教育具有落实“立德树人”之教化育人、规约主体之“科技向善”、促进人才之“负责任创新”的三维本质蕴含与内在特征,有必然逻辑、价值逻辑与生态逻辑的三重逻辑遵循。未来推进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实践进路在于以乌卡时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与规律为根本遵循,以有效解答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为何教、教给谁、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问题为根本举措,持续革新复杂多维的高校科技伦理教育体系,重塑高校科技伦理教育新生态,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张会庆
关键词:科技伦理科技伦理教育高校

相关作者

唐代兴
作品数:284被引量:526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伦理 生境 伦理学 道德 《新伦理学》
王前
作品数:200被引量:1,210H指数:17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隐性知识 机体 技术哲学 伦理 技术文化
樊民胜
作品数:83被引量:47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 伦理 伦理审查 知情同意
陈晓阳
作品数:130被引量:1,123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医学伦理学 伦理 健康 人文医学 医患关系
刘胜蓉
作品数:28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生态伦理教育 文化自觉 失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