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4篇“ 伦理性“的相关文章
道义实存论视角下的康德实践哲学之理性
2025年
在《道义实存论理学》中,邓安庆以“道义实存论”为线索,在形而上学的存在论和历史谱系的发生学中展开了对于整个西方理学史的剖析与重构。邓安庆通过对“理”和“德性”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分析理学”的批判,对西方理学研究内在理路和哲学范式进行了重构。同时,从道义实存论理学的视角出发,我们同样可以在康德道德哲学的语境中阐明这种实存论意义上的“理性”对于其道德证成的意义。
钱康
关键词:康德伦理学
具身认知与审美呈现:影像化身体的理性被引量:1
2023年
基于新兴的身体哲学、身体理学对“身体”的关注,电影中的影像化身体可被领受为一种具身性的存在,即它所指着现实社会中人的活生生的意向化身体实践。由此,影像化的身体演绎具有丰富的理性内涵。结合电影艺术在审美上具有的戏剧性、超越性和主体性三个表现特征,可见影像化身体的理性呈现出以下三种样态,即戏剧性身体能够再现社会理实践的矛盾发展律、超越性身体能够演绎社会道德从经验走向先验的社会律、主体性身体则能够引导社会生存主体步入关注人的具身处境的涉身理世界。
蒋峰袁智忠
关键词:戏剧性主体性
关于人工智能介入艺术及其理性的思考被引量:3
2022年
人工智能介入艺术创作,是当前艺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与传统艺术创作不同,人工智能是作为理智工具介入艺术创作之中的。在艺术创作主体发生更替的人工智能“造物”中,从功能性定义上来说,人工智能介入的艺术作品被认为是“不入流”的,而在程式性定义上解释,人工智能介入的艺术作品作为人工制品被授予了向公众展示的资格。人工智能介入艺术的程度愈深,艺术就愈发边界不明,产生了诸如创作主体模糊、原创性争议、公众接受程度不同、艺术是否终结、传统艺术家是否消亡等艺术理性问题。
王丽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化影像的理性被引量:1
2022年
在文化人类学视野下,仪式本身就是具有理性的活动,仪式进入电影就形成了仪式化影像。电影具有理性,电影不仅记录和表现了人类共同的仪式文化,在仪式与电影理性的双重作用下,仪式化影像也具备了理性。仪式化影像首先通过象征(隐喻)化手段表现其理性;其次仪式化影像借助电影艺术手法强化仪式之美来表现其理性;最为重要的是电影影像通过动作、造型、摄影角度、景别、蒙太奇、表演和音乐等视听手段强化仪式的神圣性以实现其理性。无论是宗教仪式化影像、民俗仪式化影像还是政治仪式化影像,一旦进入电影影像就与创作者的理观表达密切相关。电影的仪式化影像是电影审美理表达的中介,它在电影中被造型化展示,其意图是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创作者的理观,引发观众正/负两面的理情感,从而引导观众的理认同或理疏离。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强化造型性功能,提升观赏性和艺术性,在视觉化造型之美中隐含理判断;仪式化影像可以产生和创造象征(隐喻)意义,创新影像艺术语言来突出理性;仪式化影像可以丰富和提升影像的思想性,从而凸显其理思想内涵,催生经典影像文本。
袁智忠杨璟
关键词:仪式伦理性伦理精神
大学治理的理性分析--基于师生治理主体
2022年
理贯穿在现代化的大学治理实践中,大学治理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不能忽略大学治理的理性建设。本文通过理对大学中多元主体的协调和对大学文化的滋养作用,塑造多元的理价值体系,促进大学师生主体间理建设,统一主体间权责关系,使之有效参与治校,最终形成法治、教治、善治协同展开的大学治理理模式,创造理价值共鸣。挖掘现代大学治理的理层面,有助于彰显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内涵,促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有效开展。
张政
关键词:大学治理伦理师生主体伦理建构
影像语言的理性被引量:17
2021年
影像语言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叙事规则和现代科技的支持下,与文学等艺术语言一样具有主观表意功能。通过将影像语言加以结构化,形成符号系统进行表情达意后便有了理属性,影像对是非、善恶、暴力、性和意识形态等命题的表现,诉诸视觉、听觉的结构化符号内容传递了特定的理价值取向和信息。由此,必须注重影像语言的理指向,推动其朝着民族化、审美化的方向发展。
袁智忠田鹏
关键词:影像语言伦理性伦理审视审美期待
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理性的思考
2021年
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冲击,包括翻译领域,翻译的手段、效率、质量、模式等都较以往发生了改变。而翻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及社会行为,也需要受到道德标准的制约,就当前的机器翻译来说,更涉及到翻译理问题。本文基于切斯特曼翻译理模式,就当下人工智能大背景下的机器翻译领域所涉及到的理问题做以简要概述,以期引起广大翻译界人士的重视,规范当下的翻译行业与市场。
刘耀欣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翻译技术翻译伦理
音乐的经验性、审美性和理性
2020年
在人类的选择和行动领域中,除了通过理性来掌握普遍原则外,我们同时亦需把握和探索艺术经验,以获得敏锐的感知能力识别个别情境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音乐具有建立在时间连续性上的经验性特质,这种经验性不依赖语言学或符号学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现有理模式,并且有助于我们学习从回应音乐中的"偶然性",延伸到回应现实世界的他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好的音乐经验里,音乐得以自证其审美性与理性的共存。因为当我们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聆听期待与偏好,或是仅是为了追求纯粹审美趣味,而是真正地投入在音乐里,尤其是具有肯定生命品质的音乐,我们将透过出于对音乐同感回应(共鸣)的能力,扩展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并且增加自我理解和自我实现的可能。
郑琬馨
关键词:伦理性艺术经验审美价值
让机器做得对:对人工智能理性的思考被引量:1
2020年
当下,人工智能的应用与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不久前,Neuralink发布脑机接口产品,惊艳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世界的梦幻与想象。人机交互、脑机相连……人类与AI共生的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本文对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望提出了独特的冷思考,从机器学习到机器行为,深入浅出,提出了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不可忽略的重要议题,即理性的哲学命题。本文倡导用东方文明特有的包容,扎扎实实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在赋予机器智能的同时,也不忘对机器行为进行审视,这才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方向。
郭毅可
关键词:人工智能伦理性人机互动
家族、理与家族小说叙事的理性
2020年
家是人类社会的"细胞",由家庭血缘关系衍生出的家族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家庭聚合体,通常以一定的理观念和制度规范为基础。在传统社会,家族的兴衰荣耻和文化精神往往以"家谱"、"族谱"的形式记载与传承,作为以血缘、地缘和人情结合为纽扣的文化复合体,家族本身也构成了小说叙事的潜在内容。中外很多具有史诗气质的小说往往以"家族"为切入点,以"理"为叙事基点,并由此表达作者的理立场与生命观念。
徐汉晖
关键词:家族家族文化家族小说叙事伦理

相关作者

袁智忠
作品数:170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伦理 中国电影 伦理学 影片
杨璟
作品数:30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伦理性 乡村 《西游记》 纪录片
张睦楚
作品数:88被引量:263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教育 教育学科 教学 教学论研究
樊浩
作品数:221被引量:1,800H指数:24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研究主题:伦理 伦理道德 伦理精神 道德 道德发展
李小红
作品数:74被引量:336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教学 教学有效性 教学学术 伦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