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8篇“ 传统山水画“的相关文章
传统山水画
本书内容涵盖了传统山水画的历史、笔墨和设色、构图、写生、创作,及一些具体对象的表现方法,是中国美院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的经典之作。
张捷
关键词:国画技法山水画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与美感剖析
2025年
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美感体现在情与理、眼与心等方面,是家内心思想与对山水赞美之情的直接体现,主要依托形制与图式、笔墨空间来表现。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结构与美感,希望对山水画的现代化发展起到启发作用。
许清萍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美感笔墨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现代城市景观的融合探索
2025年
在城市化快速演进的今天,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性与文化深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传统山水画,作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文化明珠,以其深邃的意境、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现代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灵感。通过将山水画的自然美学、哲学思想与现代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需求相结合,可以探索出一种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城市景观发展模式,这种融合不仅是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创新尝试,更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深度思考与实践。
韩卓娜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现代城市景观
SN-CLPGAN:基于谱归一化的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迁移方法
2025年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迁移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路径,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已实现了不同图像间的风格迁移,并展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迁移旨在继承中国古代家独特的绘技巧,但存在3个缺陷:①缺乏高质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图像数据集;②忽略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技法和笔墨细节;③风格迁移效果与真实山水画有所差距。为了弥补上述缺陷,首先,创建了一个基于风格迁移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数据集STCLP,包含4281幅高质量的中国山水画以及自然景观图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归一化的中国山水画风格迁移方法SN-CLPGAN。其次,提出了在生成器中使用融合反射填充层的残差稠密块(residual-in-residual dense block,RRDB)学习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笔触和技法。接着,引入了多尺度结构相似性指数测量(multi-scale 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MS-SSIM)损失以减少2幅图像之间的像素差异,使生成图像更接近传统的色彩和颜料。最后,采用了融合谱归一化(spectral normalization,SN)的U-Net判别器增强图像纹理细节,并确保了模型训练过程的稳定性。大量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方法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迁移任务中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胡琦瑶刘乾龙彭先霖张翔彭盛霖范建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山水画
传统山水画元素在非遗缠花艺术中的再现
2025年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山水画元素在非遗缠花艺术中的再现方式及其艺术价值。通过对非遗缠花艺术的技艺进行分析,研究山水画中山、水、树几大元素在缠花技艺中的具体运用。结合经典山水画作品的缠花艺术再现案例,展示了传统山水画元素与缠花艺术融合的可行性和艺术效果。
颜岢鑫王宇欣蒲园园罗秀符靖
关键词:文化传承艺术创新
图像学视阈下传统山水画云雾表现的视觉修辞研究
2025年
作为山水画视觉符号系统的核心意象,云雾的修辞性表征在传统艺术体系中承载着超越自然景观的文化语义。本文基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三层次阐释模型,聚焦宋元至明清经典山水画作中的云雾母题,通过形式分析、符号解码与象征阐释的系统路径,揭示其视觉修辞策略对面空间叙事、虚实辩证及意境生成的建构机制。并通过云雾“留白造境”“墨晕显隐”“线性流动”等修辞范式,既形成“可行可望”到“可游可居”的空间转译,亦完成从物理气象向哲学隐喻的符号化升维。这一视觉修辞系统的解码,更深刻体现山水画“天人合一”美学观阐释维度。
毕璐
关键词:视觉修辞
新金陵派写生作品对传统山水画叙事角度的转换
2025年
新金陵派为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树立了旗帜,是传统现代化转型中极具代表性的案例。本文以新金陵派写生作品为切入点,从不同层面分析写生对传统山水画现代转型起到的重要作用,其中指出,通过两万三千里的写生实践,新金陵派用富有民族审美特色的手法创作出反映新时代建设的作品,在转换传统山水画叙事模式的同时有效拓展了中国的表现维度。同时,写生使新金陵派的作品与传统山水画、新年拉开了距离,确保了具有新时代审美意义的山水创作格局,彰显了写生本身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指向性。
林苗苗宋力
关键词:新金陵画派传统山水主题性创作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性解读
2024年
目的:空间是绘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生命性就在于面的空间性。中国山水画空间具有强烈的意象性,把握意象空间是解读山水画的关键,也是抵达山水画的象外之象,体会其中韵外的关键。方法:文章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着手,梳理相关理论文献,紧扣一个“象”字,从物象空间到意象空间再到象外空间,探索山水画家由现实世界到精神世界的转变,最后结合具体作分析得出山水画中空间营造的重要性,以丰富山水画空间的思想内涵。结果:山水画集思想、情感、精神于一体,是山水画家审美情趣、人生理想的载体。在山水画的空间营造中,物象集“真”与“性”于一体,从物象之真中得出物象之性,从而使山水画走入林寒雪寂湖淡的意象空间,最后在道家的自然、禅宗的空灵中,山水画家实现了从现实空间到精神空间的飞跃。结论: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以物观物中,探究其物象空间的物象之原;在观物取象中,探究意象空间的诗意朦胧;在见象立意中,探究精神空间的象外之象。在从观物到取象再到立象的过程中,山水画家于萧疏清旷的山河湖景中放怀人生,于虚静迷远的静观坐忘中涵泳生命。
兰玉琪
关键词:山水画空间性意象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美育价值探析
2024年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通过美育,公众不仅可以深刻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内涵,还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对传统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及美学内涵进行探析,揭示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美育方面的多重价值,分析山水画在现代美育中的实践应用及其美育功能,并探讨传统山水画在实践过程中美育价值提升的策略,为培养具有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现代人才贡献力量。
王逸滨
关键词:山水画美育价值文人精神
中国传统山水画里蕴含的生态智慧
2024年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传统山水画尤具代表性,它以“焦、浓、重、淡、清”的墨色变化和“勾、皴、擦、点、染”的基本技法,既生动展现了自然山水景观的特质,又营造出深远意境,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生态自然观,蕴含着许多滋养后人的生态智慧。
刘莺
关键词:传统山水画生态智慧山水景观生态自然观基本技法

相关作者

冯炳超
作品数:16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传统山水画 西方风景油画 话语权 题材 审美
邵大箴
作品数:409被引量:22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画 艺术家 山水画 艺术创作 油画
耿杉
作品数:41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山水画 革命现实主义 革命浪漫主义 山水画家 传统山水画
夏可君
作品数:58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歌写作 德里达 传统山水画 写作 现代汉诗
方向军
作品数:15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山水画 笔墨 山水画教学 临摹 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