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篇“ 传教策略“的相关文章
- 晚明耶稣会龙华民传教策略的形成和发展
- 2024年
- 本文根据晚明在华耶稣会保守主义的实际历史状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展开论述,再现了龙华民在广东韶州的传教策略。龙华民在韶州民间传教的经历为后来以儒家士大夫为主要传教对象的耶稣会利玛窦传教策略向平民阶层转换提供了经验。换言之,译名礼仪保守策略、信仰的纯粹性固守、乐观论的直接传教工作、平民归化运动等耶稣会文化传教策略,基本上是初期韶州灵性神学的平民传教经验的延伸。龙华民福音保守传教策略是从恢复教会的纯洁性和信仰完整性的角度出发,向着探索与利玛窦文化适应策略的动态均衡的方向发展,从客观上增加了信教人数。
- 关键词:耶稣会保守主义
- 18世纪末中国西南教区女性与巴黎外方传教会“本土化”传教策略
- 2023年
- 作为清代来华传教士团体,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路线与耶稣会截然不同,往往采取直接布道的方法。随着清代传教形势的变化,巴黎外方传教会越来越注重培养本土传道员,逐渐实现天主教“本土化”。本文以西南地区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活动为切入点,利用巴黎外方传教会档案馆的相关档案原稿和《中国与东印度地区有教益的新书简》,指出本土传道员在西南地区天主教传播中的贡献。巴黎外方传教会士利用“本土化”策略,培养“贞女教师”,组织女性教民参与幼童洗礼和堂区小学教育,发挥妇女在传教活动中的作用。同时,该举措从客观上提升了清代妇女,特别是社会下层妇女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度,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提升和文化传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 李晨哲
- 关键词:巴黎外方传教会本土化
- 从失真到还原——龙华民对儒学的诠释及其传教策略评议
- 2022年
- 1610年龙华民接任利玛窦后,在耶稣会内部挑起了译名之争,为此他在1623年撰写了一份影响深远的报告。此报告是西方首次对儒家形而上思想进行系统的诠释与评判,折射出天主教与新儒学在宇宙论和本体论上的真正对话,这正是在利玛窦时期所遮蔽的。本文通过对此报告的文本解读,结合当时耶稣会传教工作的历史背景,重新审视龙华民的中国儒教观和传教策略及影响。他重新讨论了天主教“Deus”的内涵,这种转变符合耶稣会士在晚明传教进入新时期的需求。从利玛窦到龙华民在传教策略上既有传承也有调整,目的是维持天主教的纯正与合儒之间的平衡,有着现实发展的需要。
- 祝海林
- 关键词:传教策略儒教
- 基督教视角下的民国回耶对话——以梅益盛的“缓和”文字传教策略为中心
- 2022年
- 为回应中国穆斯林对基督教宣教文献的批评与反驳,民国时期基督教传教士探索调整文字传教策略。1920年梅益盛明确提出“缓和”的文字传教策略,主张用缓和的方式代替批评和辩教,后发展为穆民交际会“与穆斯林为友”的传教政策。通过对“缓和”文字传教策略提出的背景、内涵、发展及其意义的剖析,可以丰富民国时期回耶对话的研究,同时通过梅益盛的个案,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民国时期基督教传教士缓和与中国穆斯林关系的尝试。
- 刘钦花
- 明清天主教妇女群体传教策略研究以“女柱石”许甘第大行实为例
- 2022年
-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采取充满适应性意味的妇女群体传教策略,吸引了颇多妇女受洗入教。然而,妇女的社会边缘性角色却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宗教活动空间,可进行个人神修和妇女宣教之热忱。明清女信徒中最具象征性的人物当推许甘第大,堪称天主教传教事业的“女柱石”。本文尝试以许甘第大行实为例,结合传教士和时人所撰述的资料,对明清天主教妇女群体传教策略作一探析,实现从布道方式层面认识明清妇女信徒的形成和发展,继而彰显明清妇女传教史在整个天主教在华传教史中的重要意义。
- 杨莹
- 晚清美国新教在华传教策略研究 ——以卫三畏、伯驾、丁韪良为例
- 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传播经历了从被禁止到缓慢发展再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特别是美国新教通过对传教方式的革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传教效果。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伯驾(Peter Parker)、丁韪...
- 邱维雯
- 关键词:晚清传教策略
- 明清传教士传教策略下汉语学习研究
- 在中西跨文化交流史上,明清传教士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华期间,他们为了更好的传播教义采用了“文化适应”的策略,该策略主要内容是鼓励传教士学习汉语,以解决沟通障碍,穿华服以获得民众信任。除此之外,他们还将掌握的儒家学说、...
- 屈姣娇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传教策略汉语学习跨文化交流教学策略
- 《中国哲学家孔子·前言》对利玛窦传教策略的辩护
- 2020年
- 《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1687年在巴黎付梓。其出版与1667-1668年间的"广州会议"以及从中国席卷欧洲的"中国礼仪之争"有着莫大的关联。"广州会议"之后,耶稣会士翻译儒家经典的方法也随之改变,加上后来柏应理的编辑工作,《中国哲学家孔子》才得以面世。这本译介中国经典的巨著,其目的其实在于为利玛窦文化适应的传教策略做出有力辩护,这尤其体现在柏应理所修改和补充的《前言》部分。《前言》第一部分从哲学角度系统介绍了宋明理学的诞生、思想源泉和基本原则,指出因为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使得以理学为代表的近儒思想陷入了偶像崇拜和无神论的思想;鉴于当时中国"三教合一"的思潮,该书延续利玛窦的思路强调回到先秦儒家和古代经典中的自然理性与一神论。在第二部分中,柏应理从历史的角度试图将中国古代历史纳入圣经历史的框架之内,继而证明中国古人认识了真神,并以自己的语言命名了他;同时,追溯使徒与教父们的传统和权威,为利玛窦的传教政策辩护。
- 汪聂才
- 关键词:辩护
- 浅议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不同传教策略
- 2019年
- 17世纪中叶之前来华传教士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传教对象分为文官和百姓两类,并施以不同的传教策略。文章从语言、政治社会、本土宗教的角度论证传教对象分类的合理性,并通过不同的传教活动探讨差异化传教策略带来的传教效果。
- 孟悦
- 德国新教传教士郭实腊的中国观及其传教策略
- 新教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罗伯特·马礼逊是第一位来华的英国新传教士,他在19世纪初便进入中国。随后,德国新教传教士的在华传教活动也发展起来。作为马礼逊的继任者之一,第一位来华传教的德国新教传教士卡尔·郭实腊(1803-1...
- 张翰轶
- 关键词:基督教新教中国观宗教文化传教策略
相关作者
- 王一普

- 作品数:13被引量:1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李提摩太 新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 传教策略 基督教
- 曾峥

- 作品数:72被引量:3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利玛窦 权函数 数学文化 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 HILBERT不等式
- 颜白瑜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传教策略 基督教 传教士 传教
- 陈新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传教策略 对话情境 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地位 《天主实义》
- 孙轶旻

- 作品数:9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传教策略 《聊斋志异选》 注释 套话 翟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