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8篇“ 优质粳稻“的相关文章
- 寒地优质粳稻品种绥粳309的选育与分析
- 2025年
- 为了选育多优集成的突破性香稻新品种,以香稻遗传解析、种质创新、骨干亲本构建、香型粳稻品种选育作为主要工作目标,并构建由62份资源组成的香型粳稻核心资源库,创制香稻核心种质绥9230。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水稻品质育种研究所以黑龙江省首个香稻品种绥粳4号(绥9230)为母本、东农424为父本杂交,建立综合育种模块,打破遗传累赘,突破香味、早熟、优质、抗病、高产、广适性等多性状难以快速聚合的技术瓶颈,选育香稻新品种绥粳309。2018-201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059.6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8.8%;2020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568.1 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21增产8.7%。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具有香味浓郁、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征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需≥10℃活动积温2500℃区域种植。
- 刘晴高世伟刘宇强常汇琳马成王婧泽聂守军
- 关键词:寒地分子标记
- 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云南省植烟区轮作模式下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 2025年
- 烟-豆-稻轮作是优化植烟区土壤结构、减轻病虫害、提升烟叶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丰富适宜云南玉溪植烟区烟-豆-稻轮作模式下的优质水稻品种资源,本研究探讨了将黑龙江的优质早熟粳稻品种引入玉溪植烟区的可行性。以寒地优质粳稻品种龙稻18、龙稻21、松粳9、松粳22为试验材料,于2023年分别在云南省玉溪市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展大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光热资源方面,云南玉溪与黑龙江哈尔滨在水稻生长季(5—9月)的活动积温分别为3344.5℃和3076.4℃,平均温度分别为21.9℃和20.1℃,日较差分别为9.3℃和10.6℃,日照时数分别为737.0 h和1226.6 h。在生长发育方面,龙稻18、龙稻21、松粳9和松粳22在玉溪的移栽-成熟天数相较在哈尔滨分别缩短6 d、4 d、5 d和4 d。其中,移栽-分蘖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3 d、12 d、12 d和11 d;分蘖-始穗期的天数分别缩短14 d、13 d、14 d和18 d;始穗至齐穗期的天数分别增加6 d、3 d、4 d和3 d;齐穗-成熟期的天数分别增加15 d、18 d、17 d和22 d。在产量方面,龙稻21和松粳22在玉溪的实测产量比在哈尔滨分别增加2.82%和9.04%,而龙稻18和松粳9的实测产量则分别减少4.89%和6.55%。除松粳22外,其他品种在两地间的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各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发现,单位面积穗数有所增加,但多数品种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下降趋势。单位面积粒数(即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被证实是影响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在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和直链淀粉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而蛋白质含量普遍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综上所述,云南玉溪在水稻生长季具备与黑龙江哈尔滨相似的光热资源,黑龙江水稻品种引种至玉溪种植,能够有效缩短移栽至成熟的周期,从而更好地适�
- 崔士泽吴迪杨贤莉陈华杨传铭王立志王洋洋李江舟尹丽云姜树坤张喜娟
- 关键词:粳稻生态适应性
- 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5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5年
-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南粳5758为材料,2021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本部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氮量处理试验,设置4个不同施氮量处理,成熟期测定每个处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相关指标及RVA谱特征值等,研究施氮量对南粳5758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5758稻米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300 kg/hm^(2)施氮量产量最高,稻米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不同施氮量间,南粳5758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黏度、外观和食味值等品质性状有显著差异,胶稠度和硬度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间,RVA谱特征值各参数均有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外观、黏度和食味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时间、最终黏度、消减值和峰值黏度明显降低,成糊温度上升,回复值先降后升。
- 朱镇赵凌赵庆勇陈涛王才林张亚东
- 关键词:施氮量稻米品质
- 优质粳稻新品种软玉7276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 2024年
- 软玉7276是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4天左右,株高99厘米左右,叶色中绿,叶姿较挺,分蘖力较强,株型集散适中,群体整齐度好,成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适宜机械收割;每亩有效穗22.2万,每穗总粒数138.1粒,结实率91.8%,千粒重23.2克;中感稻瘟病。
- 刘斌张永保熊丹莹
- 关键词:机械收割群体整齐度粳稻新品种
- 聚合Wx-mp、fgr和Pi-ta、Pi-b基因选育优质粳稻新品种被引量:1
- 2024年
- 以同时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p、香味fgr基因、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优良食味粳稻中间品系‘宁7020’为母本,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扬粳9538’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3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稻瘟病Pi-ta和Pi-b的多重PCR体系、Wx-mp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香味fgr基因的InDel标记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世代进行目标基因跟踪,结合抗性、香味和籽粒胚乳外观表型鉴定,成功地将上述4个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优质、高产、多抗、早熟的水稻新品系‘南粳58’。本研究为选育多抗、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技术,同时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 张亚东姚姝陈涛王军朱镇赵庆勇周丽慧赵凌赵春芳路凯梁文化王才林
-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
- 不同类型优质粳稻对氮肥施用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不同类型优质水稻品种的适宜施氮量,有效解决因片面追求产量、大量施用氮肥而造成的氮肥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以中熟中粳‘南粳5718’、迟熟中粳‘南粳9108’、早熟晚粳‘宁香粳9号’三类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育期及生育进程来看,中熟中粳稻‘南粳5718’对氮肥用量基本无响应,而早熟晚粳稻‘宁香粳9号’对氮素施用较敏感。在一定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与‘南粳5718’在施氮量为315 kg/hm^(2)时,产量最高;而‘宁香粳9号’在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此外,增施氮肥会显著影响‘南粳9108’与‘南粳5718’的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但‘宁香粳9号’的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几乎无影响;同时,施氮量的增加还会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降低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
- 陈静温凯王君仇景涛唐建鹏
- 关键词:优质粳稻稻米品质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粳稻产量、品质与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优质粳稻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试验材料,研究剑叶展开期喷施脱落酸(ABA)、6-苄氨基腺嘌呤(6-BA)、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亚精胺(Spd)、3-吲哚丁酸(IBA)、3,5-二硝基水杨酸(SA)、油菜素内酯(BL)、玉米素(ZT)、三十烷醇(TRIA)、茉莉酸甲酯(MeJA)和N6-呋喃甲基腺嘌呤(KT)对水稻产量、品质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喷施BL提高了抽穗后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转运能力,增加了每穗粒重、千粒重、结实率和粒叶比,两年平均增产7.61%;喷施6-BA有利于延长抽穗期至蜡熟期绿叶面积持续期,改善抽穗后光合特性,增加每穗粒数、每穗粒重、千粒重和粒叶比,两年平均增产6.40%;而喷施DA-6、ZT、ABA、Spd、IBA、SA和KT的增产效果存在品种和年份间稳定性差异。在品质上,喷施DA-6和ZT提高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改善了稻米外观品质。综上,剑叶展开期喷施BL和6-BA有利于供试品种增产,而喷施DA-6和ZT则更有利于稳产或增产前提下提质。
- 赵黎明王亚新蒋文鑫段绍彪沈雪峰郑殿峰冯乃杰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优质粳稻光合特性
- 基于灌浆期籽粒代谢产物解析氮肥后移对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研究氮肥后移对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以优质水稻辽粳香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常规氮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6∶2∶2)、氮肥后移10%(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5∶2∶3)、氮肥后移20%(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4∶2∶4)和仅施用基肥(基肥∶蘖肥∶穗肥比为10∶0∶0)4个处理,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灌浆期籽粒的代谢产物,解析氮肥后移对稻米品质、产量和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氮肥相比,氮肥后移对辽粳香2号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其中,氮肥后移10%处理的稻米整精米率和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1.73%、10.27%,垩白率和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降低9.33%、2.80%,产量增加8.99%。从代谢产物角度分析氮肥后移增加葡萄糖-6-磷酸、α-酮戊二酸、乌头酸、琥珀酸的相对含量,诱导糖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反应的活跃,促进淀粉的合成;氮肥后移增加了辽粳香2号稻曲病的病穴率和病穗率,这可能和氮肥后移降低了抗性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α-生育酚、儿茶素、异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关系;氮肥后移10%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稻米中的氨基葡萄糖酸、半乳糖醇、硬脂酸、软脂酸、二十二碳烯酸等与营养有关的代谢产物含量,增加了稻米的营养价值。综上,氮肥后移10%对辽粳香2号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促进作用,是适合其生产上推广的一种施肥方式。
- 马亮董立强杨铁鑫李志强
- 关键词:优质粳稻氮肥后移病害代谢产物灌浆期
- 7个优质粳稻品种在寿光地区的种植鉴定
- 2024年
- 在潍坊市寿光市进行7个粳稻品种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表现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津原U99表现早熟、优质、丰产性较好,适于寿光试验区作优质米种植。圣稻22、圣香1826丰产性好、米质优良、中感稻瘟病,应加强稻瘟病的防治。津原U99、润农303、润农11表现抗稻瘟病,津原985高感稻瘟病,圣稻2620感稻瘟病。该试验为当地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王志炜王一刘宏元朱文银刘伟徐建第王沙沙陈峰
- 关键词:优质高产机械插秧稻瘟病
- 不同优质粳稻品种在豫南地区的品质特征
- 2024年
- 研究比较分析了从江苏省引进的5个优质粳稻品种在豫南地区的稻米品质特征,以期筛选出适宜豫南地区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提升豫南地区粳稻稻米品质提供品种支撑。结果表明,这5个优质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在豫南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加工品质以金香玉1号最好,南粳5718最差;垩白度以南粳晶谷最低,南粳9108最高;蒸煮食味品质则以金香玉1号最好,其次为南粳晶谷,南粳5718最差。因此,在豫南地区推广种植优质粳稻时,可以选择金香玉1号和南粳晶谷。
- 刘亚丽刘洋刘秋员宋晓华
- 关键词:粳稻
相关作者
- 张亚东

- 作品数:440被引量:1,944H指数:27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
- 王才林

- 作品数:612被引量:3,180H指数:3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杂交粳稻 优良食味
- 朱镇

- 作品数:405被引量:1,847H指数:26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基因
- 赵凌

- 作品数:379被引量:2,109H指数:28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优良食味 QTL
- 陈涛

- 作品数:569被引量:1,667H指数:2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粳稻 条纹叶枯病 基因 优良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