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371篇“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文章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2025年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为监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与实效,基于文化教育相关理论,结合国家政策要求与国外经验,借鉴CIPP模型,初步构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轮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筛选修订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各地中小学校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评价时,建议立足学校发展实际,适当调整现有评价体系框架,提升评价指标的包容性和实施过程的弹性化;细化评价指标等级梯度,找到自身“最近发展区”,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优化评价过程,混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深刻性。
王苏丫陈伟杨凌姚林群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25年
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院校落地生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以“生活美学”和“生活美育”为切入点,秉承“审美性与日常性相统一”“前沿性与普及性相统一”“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三统一”原则,构建四年制立体式、全覆盖的课程体系,遵循“美育与德育相结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地域文化教育与校本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实施路径,引导学生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由之路。
赵其国邓芳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活美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与路径选择
2025年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沉淀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文明风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优秀文化资源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而且,其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文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展开分析,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提升校园文化魅力,展现其育人价值,进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苏鑫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教学传统文化活动
文化基因识别与智能推荐: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优化策略
2025年
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庞杂性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基因,有效识别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基因,同时创新教育模式,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个性化与差异化传播,是当前文化建设与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该文采用多维度解析与策略构建的研究路径,从文化基因的挖掘、智能推荐系统的构建以及教育内容优化的创新视角出发,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策略。同时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在传统文化教育应用中的潜在挑战,包括文化基因的过度简化、数字鸿沟的加剧以及商业资本对文化价值的侵蚀。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价值引领与技术创新并重”的发展理念、“构建包容性数字教育生态系统”的实践策略以及“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共治模式,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持续优化与广泛传播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佳文
关键词: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2025年
文章从政策背景、调查现状以及意义入手,论述了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路径,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通过跨学科资源整合,汇编以教育游戏为特色的传统文化教材,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以多样、趣味的课程形式在特色课程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颖黄晓玲
关键词:特色课程
系统论视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2025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发展及促进个体发展的双重使命,需要从系统论视角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要义,全面认识其构成要素、课程结构及价值意蕴,深入剖析当下面临的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外部适应性挑战。基于此,可立足学生终身发展,构建一体贯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家校社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良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推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
王文秀
关键词:系统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挖掘区域资源,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以“画”说北京中轴线实践活动为例
2025年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养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首都的一条历史文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画”说北京中轴线这一实践活动,探讨了如何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美育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郭爽
关键词:美育区域资源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须端正“三态”
2025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中国心和铸就民族魂的树人工程、战略工程、系统工程。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守正创新,有必要从样态、状态与姿态三重维度进行理性审视并对相关问题做出回应。样态分析侧重总体关照,注重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和如何防止走样变形。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校准“样态”,就是要具有本真性,彰显精髓要义;具有时代性,注重时代转换;具有落实性,能够落地生根;具有实效性,聚焦铸魂育人。状态分析侧重深层透视,注重回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然状态和如何防止不在状态。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进入“状态”,就是要有活力,要可持续,要有秩序,要能聚变。姿态分析侧重具体环节,注重回答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应有姿势态度和如何防止走向误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调整“姿态”,就是要礼敬平视,要辩证扬弃,要循序渐进,要入心入行。
吴林龙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2025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支撑。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以课程教材为主渠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格局,建构了素养导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新样态,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考试评价的育人新导向。同时,也面临着载体路径、数智化转型升级等系列新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立足新时代,面向未来,探索主题教学,打通实践育人堵点;培育数字教育教学新生态,提升数智赋能水平;加强理论研究,服务指导育人实践。
张广斌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数字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三大主题的逻辑关联——修订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
2025年
修订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精神的重要载体。本单元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核心主题,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展开阐述。这三大主题相互联系、彼此支撑,共同构筑了一个有机且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框架体系。分析三大主题的内涵、核心内容及其逻辑关系,为教师开展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
何志攀田春玲
关键词:中华人文精神

相关作者

孙汝建
作品数:46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缺失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句法 语义
李莉
作品数:42被引量:8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初任教师 语文教学 师范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养成
钟斌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 价值观 职业技术教育
华婷
作品数:35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警察学院
研究主题:公文写作 公安院校 高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金钊
作品数:69被引量:8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法治教育 邓小平理论 课程 立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