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4篇“ 优生学“的相关文章
优生学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遗传与优生,环境与优生,感染与优生,产科相关因素与优生,产前诊断与优生,胎儿宫内治疗,优生咨询,生殖指导与优生健康教育,优生服务中的伦理原则等。
李芬
重思哈贝马斯的自由优生学批判——一种“弱”自然主义的解释方案
2025年
哈贝马斯在《人性的未来》中基于人性的道德化为生物技术和优生实践确立规范性的限制,他认为自由优生学模糊了主观与客观、生长与制造之间的界限,破坏了人类道德上的自我理解。近年来,研究者指责哈贝马斯的人性论证预设了基因决定论的错误前提。这种解读是把哈贝马斯明确反对的自然主义强加给他的人性观点。事实上,哈贝马斯曾多次表达过他的“弱”自然主义立场,换言之,他是从方法论意义上的视角二元论出发,探究人们在施行基因干预时的“视角”如何侵蚀人类规范性的自我理解。此外,哈贝马斯的社会个体化理论表明,视角二元论是由“我们”这种语言和交往共同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建构的生活形式,对于人类而言是“不可避免的”。
任梓远
关键词:哈贝马斯
表观遗传视域下《白虎》对帝国优生学的批判
2025年
表观遗传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基因表达发生的可遗传变化,其中,环境的改变诱发表观遗传变异,产生与环境相适应的表观基因组。印度作家阿拉文迪·阿迪加的小说《白虎》讲述了印度的底层青年巴尔拉姆的成长故事,于2008年荣获布克奖。本文从表观遗传——社会基因的视角,分析主人公巴尔拉姆从一个受遗传及环境影响的低种姓阶级,跨越到精英阶级的故事,从而证明:个体能够通过努力去克服不利的遗传与环境因素,实现阶级跃升,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并进一步批判西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帝国优生学理论。
蒋天平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种姓制度
地域、种族、优生学:论安德森与福克纳的文创作异见
2024年
对比分析安德森与福克纳的作品细节,回顾后者对前者的戏谑评价,可发现两位作家在作品中传达的地域观、种族观、血统观有明显差异,先后分别构成对优生学种族本质主义主张的容纳和批驳。对二者创作异见的彰显并非否认其风格的共性和关联,而旨在揭示他们对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主义的不同立场,进而深度剖析两代美国作家写作视阈的动态传承和演进,更以此管窥20世纪初美国文界与种族科话语的跨界互动。
张玉婷
关键词:福克纳种族优生学
坍塌的“圣殿”:论优生学视域下“残疾身体”的压抑与突围
2024年
《圣殿》中主人公金鱼眼“性无能”的残疾身体承载着“种族混杂”的罪恶因子,他为反抗“性无能”而强奸白人女性谭波儿,表现了对白人至上的身体政治的打破。这一罪恶在“怪诞婴儿”身上延续,婴儿被赋予了“坏血”继承者身份,而福克纳借用优生学逻辑,以婴儿的虚弱暗示了南方罪恶将随之消弭的决心。进而,金鱼眼以暴力确立自身存在,用残疾身体达成对主流优生话语的反抗,谭波儿亦通过“性堕落”反叛优生话语体系对女性的性监管,用残破的灵与肉完成了与“坏血”罪恶者同谋的反攻,由此揭示了《圣殿》文本中隐含的积极面向。
伍江月
关键词:优生学威廉·福克纳《圣殿》
优生学的迷思及其对早期中国人类的影响——以潘光旦、吴定良和陶云逵为例
2024年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民族”的认知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生物意涵。以科面目出现在西方的优生学知识体系,是这种意涵的知识表现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美国和德国分别形成了三个优生学研究中心,大致同期留于三地的潘光旦、吴定良和陶云逵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这套知识体系的观点和视角。基于近年中西方出版的有关术史文献,本文分析了优生学对于早期中国人类术影响,并探讨了这一西方思潮为何未能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兴起。本文发现,潘光旦等三人批评优生学包含的种族主义观点,同时也接受了生物性的种族概念和较为平和的种族差异理论。优生学传入中国后未能在术和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不只由于人事和政策上的原因,更在于重文化不重种族的中国传统排斥优生学的基本理论和价值观。本文还从优生学角度阐明了潘光旦人类思想的术源流,辨析了其中的种族主义成分,为建设人类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历史性的经验教训。
田方萌
关键词:优生学潘光旦人类学史
《环境优生学--可控环境的科》(第4--9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源文本节选自艾伦·H·理查兹所著的《环境优生学——可控环境的科》(Euthenics,the Science of Controllable Environment)一书,该著作于2010年3月由凯辛...
刘伟娜
关键词:变译理论科技文本
线上教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究与实践--以人类繁衍与优生学课程为例被引量:4
2024年
人类繁衍与优生学是北京师范大珠海分校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已有33个教班的3320名生选修此课。2020年初,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线上教成为高校的主要教模式。利用长江雨课堂,作者进行线上教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的探索和实践,2020年春季期,尝试课程的线上授课,课程教顺利进行;2020年秋季期,开始探索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涵盖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环节,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可增加生自主习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取得较好的教效果。
高文臣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
多元化教模式在“医遗传与优生学”课程教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医遗传与优生学”是助产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内容包括医遗传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预防遗传性出生缺陷。对大多高中为文科生的助产专业生来说,课程内容多且繁杂、概念抽象,传统单一的教模式已无法满足该课程的教需求。文章基于多元化教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及内容,并有机融合慕课教、案例教、课程思政、临床见习及实验室见习等多种方式,探讨多元化教模式在“医遗传与优生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唐陶杨俊宝蔡燕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教学改革
上海中:以大中合作“导师制” 提升资优生学术素养被引量:1
2024年
上海市上海中与复旦大携手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导师制计划”实践,突破中与大合作育人边界,聚焦高中资优生学术志趣激发与术素养提升;破解高中资优生教育方式与资源开发上的现实难题,树立了大中携手的导师带教多样态;打造了大中共同参与的术探究共同体,持续丰富高中三年的全程导师制形态与运行机制,为大中合作培育高中资优生学术素养提供了实践范例。
冯志刚
关键词:资优生学术素养

相关作者

蒋功成
作品数:46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优生学 生物学 洪泽湖 潘光旦 进化论
郭亦寿
作品数:60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遗传病 精神发育迟滞 高血压 遗传学 常染色体
邱仁宗
作品数:189被引量:1,63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生命伦理学 伦理学 伦理问题 伦理 知情同意
龚瑶琴
作品数:104被引量:470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汉族人群 基因 高血压 小鼠 基因定位
陈丙玺
作品数:51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遗传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遗传病 中国汉族人群 短串联重复序列 遗传多态性 STR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