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89篇“ 优势菌群“的相关文章
- 阿魏酸和绿原酸对特应性皮炎优势菌群及细胞活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阿魏酸和绿原酸对特应性皮炎的体表优势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白葡萄球菌)以及相关细胞(HaCaT细胞、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配制阿魏酸和绿原酸药液,浓度为60、120、240、480、960、1920、3840、7680、15360μmol·L^(-1)。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白葡萄球菌,加入阿魏酸或绿原酸药液进行干预。采用MMT法检测细菌活性,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菌生物膜活性。取HaCaT细胞和RAW264.7细胞(0.1%脂多糖诱导),加入阿魏酸或绿原酸药液进行干预,并采用MTT法检测细菌活性。结果:MTT检测显示,阿魏酸浓度为15360μmol·L^(-1)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白葡萄球菌活性降低(P<0.05)。阿魏酸浓度为960μmol·L^(-1)和1920μmol·L^(-1)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增强(P<0.05)。绿原酸浓度为15360μmol·L^(-1)时,表皮白葡萄球菌活性降低(P<0.00005)。阿魏酸和绿原酸浓度为3840、7680、15360μmol·L^(-1)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活性降低(P<0.05)。阿魏酸浓度为960μmol·L^(-1)、15360μmol·L^(-1)时,表皮白葡萄球菌生物膜活性增强(P<0.05)。绿原酸浓度为60μmol·L^(-1)、15360μmol·L^(-1)时,表皮白葡萄球菌生物膜活性降低(P<0.05)。绿原酸浓度为1920μmol·L^(-1)时,HaCaT细胞存活率降低(P<0.0005)。绿原酸浓度为30、120、240、480、960、1920μmol·L^(-1)时,RAW264.7细胞存活率降低(P<0.005)。结论:阿魏酸和绿原酸对特应性皮炎的2种优势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白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朱克彬牛蔚露王宁丽王海燕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阿魏酸绿原酸RAW264.7细胞细胞活性
- 茯砖茶加工工艺及其发酵过程中优势菌群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茯砖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金花”菌赋予其独特风味和多种保健功效,但由于传统茯砖茶加工工艺复杂、较难控制,有害菌容易生长繁殖,同时对其品质及健康功效的认识不够全面,引发一些疑虑,因而有必要探索和了解茯砖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分布、代谢产物及健康功效。鉴于此,综述了茯砖茶加工工艺及其发酵过程中菌群分布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优势菌分离鉴定方法、冠突散囊菌的应用现状及保健功效等,为挖掘茯砖茶中功能菌株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冠突散囊菌未来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茯砖茶的推广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 王昕范晨伟刘金虎
- 关键词:茯砖茶菌群分布冠突散囊菌次级代谢产物
- 鸡粪好氧堆肥中影响抗生素降解的理化因子和优势菌群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以鸡粪为原料,外源添加土霉素、泰乐菌素模拟抗生素残留来进行模拟堆肥,研究EM菌剂作用下对抗生素降解的关键优势菌群的影响,揭示好氧堆肥过程中抗生素去除的生物强化作用机制.试验设置4个处理:OCK(土霉素)、OTK(土霉素+EM菌剂)、TCK(泰乐菌素)、TTK(泰乐菌素+EM菌剂),抗生素添加量均为100mg/kg,菌剂添加量为堆体总质量的5%,结果表明:抗生素残留几乎不影响堆肥腐熟,各处理均能达到腐熟标准.其中堆肥温度在60℃持续6d以上,pH值为8.5~9.0,EC为3~3.5mS/cm.高温期是抗生素去除速率最快的阶段,高温期各处理抗生素去除率分别为OCK:71.63%,OTK:76.40%,TCK:93.86%,TTK:92.95%.EM菌剂能够加快抗生素特别是土霉素的降解,可使土霉素降解速率增加5倍,泰乐菌素降解速率增加2.24倍.好氧堆肥有效的地去除了抗生素的残留,腐熟期各处理抗生素去除率分别为OCK 89.97%,OTK 91.32%,TCK 99.99%,TTK 99.99%.pH值是影响土霉素、泰乐菌素降解的关键理化因子,与抗生素的含量呈现负相关性,适当的调节堆体的pH值有利于更快的降解抗生素.利于土霉素降解的优势菌群主要有扁丝菌(planifilum),温双岐菌(Thermobifida),芽孢杆菌(Bacillus)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相对丰度(RAs)分别为0.24%~8.76%,2.70%~10.91%,11.38%~26.16%,1.95%~4.56%.利于泰乐菌素降解的优势菌群主要有热芽孢杆菌(Thermobacillus),芽孢杆菌(Bacillus).RAs分别为7.19%~39.09%,41.70%~44.29%.芽孢杆菌对土霉素和泰乐菌素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
- 黄飞霏刘建坤王晓明雷蒙龙田晓美崔彦如张大雷
- 关键词:好氧堆肥抗生素生物强化优势菌群
- 植物生长调节剂胁迫下稻飞虱体内优势菌群变化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 稻飞虱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其中,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
- 任云龙
- 关键词:稻飞虱
- 一种基于优势菌群差异鉴定兔肉新鲜度的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及贮运保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表面优势微生物组成差异鉴定调理兔肉冷藏时间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为:调理兔肉的制备,冷藏中样本表面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引物合成和细菌基因组V3V4区PCR扩...
- 吴周林何薇徐茂琴李晓钰张佳敏王卫魏冉磊白婷刘达玉周德才
- 传统酸马奶优势菌群互作及与风味物质的关联性
- 2024年
- 为研究酸马奶的优势菌群的互作以及菌群与特征风味的关系,对传统酸马奶中分离得到的4株乳酸菌和2株酵母菌进行单菌和混菌发酵,测定14组发酵组酸度,pH值,乳酸菌、酵母菌菌量变化,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发酵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并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R)分析酸马奶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相互作用系数以及优势菌群与特征风味物质形成的关联性。乳酸菌中干酪乳杆菌产酸速率最快,在发酵后期pH值达到3.89;酵母菌中,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在发酵后期pH值降至4.16,混菌发酵组的产酸优于单菌发酵组。乳酸菌和单孢酿酒酵母混菌发酵促进单孢酿酒酵母的生长,其中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分别与单孢酿酒酵母混合发酵72 h后,酵母菌菌落数达到1.91×106CFU/mL和1.66×106CFU/mL;并能够促进辛酸、正癸酸等酸类风味物质的产生。而乳酸菌和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混菌发酵形成竞争抑制,两者共发酵体系下对酯类物质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的产生有抑制作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对产酸速率较快的干酪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瑞士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
- 孟岳成毕建喆孙哲航陈杰仝静雯李延华
- 关键词:酸马奶乳酸菌酵母菌风味物质相互作用
- 发酵馕面团中优势菌群的分离及其在馒头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对新疆地区3份发酵馕面团样品中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测定乳酸菌的产酸和酵母菌的产气能力,筛选优良菌株用于发酵馒头的制备,分析其对馒头感官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36株乳酸菌和51株酵母菌,乳酸菌包括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4种;酵母菌包括发酵毕赤酵母(Pichia fermentan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膜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ifaciens)3种。植物乳杆菌产酸量最大,为113.55~127.8 g/L;酿酒酵母和发酵毕赤酵母产气较快。发酵毕赤酵母与安琪酵母单独发酵馒头时,在醇类和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风味差异明显;植物乳杆菌与发酵毕赤酵母菌混菌发酵馒头时,随着发酵毕赤酵母添加量增加,可降低馒头中醇类、醛类和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酮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从而形成不同于安琪酵母发酵馒头的风味;当添加比例为1∶2时,馒头感官评分最高(87分)。
- 张甜刘艳全丁真真郁佳丽王继莲
- 关键词:酵母菌馒头风味物质
- “陕西主料”烟叶优势菌群鉴定及微生物发酵烟叶技术研究
- 2024年
- 以“陕西主料”烟叶为材料,检测烟叶自带菌群的种类及数量,分别使用单一菌和复配菌对片烟进行发酵处理,结合评吸结果,探究微生物发酵对卷烟品质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陕西主料”烟叶中优势菌类群为细菌,真菌次之,未分离到酵母菌和放线菌;细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分离得到的5号菌株有较强的淀粉水解能力。微生物发酵后烟叶的总糖和淀粉含量随发酵时间呈现出下降趋势,总氮和还原糖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芽孢杆菌发酵可改变烟叶中的一些组分,改善各组分不同的比例,对卷烟具有增香提质的作用。
- 高明博胡颖梅秦明倩杨保伟
-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烟叶
- 基于粪便肠道优势菌群检测数据的高尿酸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血尿酸与肠道优势菌群的相关性,探讨高尿酸血症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浙江树人学院树兰国际医学院树兰(杭州)医院体检并进行肠道优势菌群检测人群的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其中高尿酸血症人群和正常血尿酸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基线资料进行1∶1匹配,共匹配出178对,分别命名为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肠道优势菌群差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尿酸与肠道优势菌群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奇异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双歧杆菌、丁酸梭菌数及双歧杆菌数与肠杆菌数比值(B/E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奇异菌(r=-0.224,P<0.01)、拟杆菌(r=-0.116,P<0.05)、柔嫩梭菌(r=-0.196,P<0.01)、普拉梭菌(r=-0.244,P<0.01)、双歧杆菌(r=-0.237,P<0.01)、直肠真杆菌(r=-0.125,P<0.05)、丁酸梭菌数(r=-0.176,P<0.01)及B/E值(r=-0.127,P<0.05)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氨酰转肽酶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7,95%CI:1.002~1.012,P<0.05),而奇异菌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714,95%CI:0.605~0.842,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其中奇异菌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
- 吉朝阳徐明智金钗
- 关键词:血尿酸高尿酸血症肠道菌群优势菌群
- 江西部分地区微小扇头(牛)蜱中肠优势菌群分析
- 2023年
-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江西省宜春、萍乡、万载、新余四个地区的牛、羊体表微小牛蜱中肠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微小牛蜱体内细菌主要有8种,分别为立克次氏体、柯克斯氏体、犬埃立克体、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假单胞菌、孔雀立克次氏体、弯曲芽孢杆菌。牛体表微小牛蜱肠道优势菌主要为柯克斯氏体和立克次氏体。萍乡地区微小牛蜱除以上两种菌外,还含有犬埃立克体。克雷伯氏菌仅见于新余地区。山羊体表微小牛蜱肠道菌数量少于黄牛体表的微小牛蜱,其优势菌主要为假单孢菌。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微小牛蜱中肠内容物优势菌群存在一定差异。
- 徐兴莉杨虎
- 关键词:微小牛蜱肠道菌群DGGE
相关作者
- 高会杰

- 作品数:369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含氨废水 生长促进剂 亚铁盐 硝化细菌 羟胺
- 陈功

- 作品数:280被引量:1,19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
- 研究主题:泡菜 发酵 乳酸菌 四川泡菜 盐渍
- 陈元彩

- 作品数:189被引量:69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降解 五氯酚 污泥 废水处理 微生物
- 孙丹凤

- 作品数:123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生长促进剂 含氨废水 亚铁盐 保藏方法 硝化细菌
- 徐爱玲

- 作品数:109被引量:25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硝化细菌 水产养殖设备 细菌群落结构 水质净化 空气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