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0篇“ 优势类群“的相关文章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 2025年
- 【目的】优化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判别分析方法,为玉米育种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采用固相芯片对60份糯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通过质量控制获得不同密度的SNP标记,采用群体结构分析和遗传距离聚类的方法对60份糯玉米进行类群划分,比较不同密度分子标记和分群方法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对类群划分结果进行抽样和交叉验证,比较玉米自交系类群判别的预测精度。【结果】通过不同的质量控制标准分别获得11431和4022个分子标记,基于2种分子标记密度,分别将60份材料分成5个类群和4个类群,其中,以11431个SNP标记为基础,通过群体结构分析和遗传距离聚类结果发现,类群内样本一致性为63.33%,以4022个SNP标记进行分群,发现2种类群划分方法的群内样本一致性为90.00%;比较玉米自交系类群判别的预测精度结果为:基于4022个标记,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预测精度的平均值(91.43%)高于11431个标记的预测精度的平均值(86.25%),其中,预测精度最高的是采用4022个标记的随机森林预测,预测精度为94.17%。【结论】聚类分析法最终将60份玉米糯自交系分为4个类群,运用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对类群划分结果进行抽样和交叉验证,发现随机森林法比支持向量机法能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 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 关键词:玉米类群划分
- 嵊泗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群落构建机制
- 2025年
- 为探究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的分布特征及群落构建机制,基于2021年春季(4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以及2022年冬季(1月)的嵊泗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Raup-Crick指数、扩散-生态位连续体指数(DNCI)、Mantel分析、邻体矩阵主坐标分析、变差分解分析等方法探究优势类群多样性分布及其与环境、空间因子关系以及群落构建机制。共鉴定发现195种大型底栖动物,筛选出42种优势物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多毛纲占比最高(76.2%),软甲纲次之(7.1%)。四季共有优势种分别为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日本倍棘蛇尾Amphioplus japonicus、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多样性指数的时空变化波动较大(0.63—2.39),总体上养殖区内部的优势类群多样性高于养殖区外围,养殖区平均多样性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硝酸盐、亚硝酸盐、溶解氧、水温及离岸距离等因素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优势种的分布和多样性受环境过滤影响显著。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的群落构建机制同时受到随机性过程和确定性过程的影响。秋季群落构建中随机性和确定性过程的作用相对平衡,春冬季确定性生态过程如环境过滤在群落构建中起主导作用,夏季群落构建受随机性过程的影响较高。进一步解析发现,扩散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共同主导优势类群的群落构建,其中扩散过程对群落构建的影响较生态位过程大。研究结果为贻贝养殖活动的生态效应评价及其养殖容量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 陈屹洋张秀梅胡成业裴文豪张秋宏李王灿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厚壳贻贝
- 一种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分析方法,属于基因组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玉米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筛选出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2以上,位点没有缺失的SNP分子标记;将上述玉米材...
- 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武尔娜
- 利用SNP标记划分玉米地方种质杂种优势类群被引量:2
- 2023年
- 利用1021个SNP标记对20份参照物和100份地方种质资源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21个SNP标记在供试材料中的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95,杂合率在0~29.3%之间,平均杂合率为2.5%;缺失率在0~19.4%之间,平均缺失率为1.7%。120份地方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453~0.653。根据遗传距离信息,通过NJ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20份地方种质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划群结果和系谱来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0份河南地方种质全部聚为一类,被划分为黄源群,表明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遗传背景相同,亲缘关系较近,纯合度较高。其中遗传距离最小的2个地方种质资源是短腿玉米和黄马牙,纯合度较高,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10。研究结果可作为杂优模式的选择依据。
- 张培风任帅孙佩王蕊张瑞平王文洁马朝阳李合顺王学军周联东
- 关键词:玉米SNP标记类群划分杂种优势群
- 13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的相关性状鉴定及杂种优势类群划分被引量:5
- 2023年
- 为筛选爆裂玉米不同类群的优异种质资源,采用40对玉米核心SSR分子标记对来源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的13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并测定爆裂相关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籽粒膨爆特性和穗部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3.34%~42.26%,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膨爆特性、果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爆花率与膨爆倍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膨爆倍数与穗行数、行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与穗行数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利用核心标记将爆裂玉米自交系分为5个杂种优势类群,结合表型性状鉴定,各类群共筛选出21个优良自交系,其中Ⅱ类群的‘XF 133’在所有优良自交系中膨爆倍数最高,是最优异的种质资源。
- 王雪飞李婷婷郑云霄李召辉贾晓艳赵永锋祝丽英宋伟彬郭晋杰
- 关键词:爆裂玉米膨爆特性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类群
- 九龙江口潮下带春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优势类群海洋线虫的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小型底栖动物世代周期短,对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估中重要的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分布格局可以作为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为了解福建省九龙江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多样性,于2018年4月(春季)在九龙江口潮下带沿着盐度梯度设置11个站位,进行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密度以及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简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分别是海洋线虫、桡足类、多毛类、寡毛类、动吻类、端足类、介形类、双壳类、纽虫,以及其他类.小型底栖动物和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分别为(323±404)ind/(10 cm^(2))和(292±414)ind/(10 cm^(2)).此外共鉴定出海洋线虫58属,主要优势属有Daptonema、Desmodora、Sabatieria、Parodontophora、Spilophorella和Neochromadora.海洋线虫主要摄食类型为非选择性沉积食性者和刮食者.地理位置接近的站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也较相似,部分站位平行样间呈现较高的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根据海洋线虫的各项生物变量进行九龙江口生态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近河口和远河口的环境受到污染或扰动较大.盐度低的站位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低,盐度可能是影响海洋线虫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 傅素晶饶义勇林和山赵小雨陈丙温蔡立哲
-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 利用SNP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被引量:3
- 2022年
- 利用4550个SNP位点对8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分析,质控后剩余79份自交系用于后续分析;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39;79 份自交系间的遗传相似度变化范围为 24.9%~99.9%,平均遗传相似度为51.2%。根据遗传距离信息,利用NJ聚类法将79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两大类、7个亚群。一类包含瑞德、黄改、P群和Lancaster;一类包含Iodent、迪卡选系和先锋改良群。其中系谱来源不清晰的玉米自交系均被划分至不同类群中,明确了其优势类群。
- 师亚琴孟庆立杨少伟张宇文雷格丽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SNP标记杂种优势群
-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高多态SSR引物筛选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高多态SSR引物筛选。【方法】遴选均匀分布在玉米10个连锁群上160对SSR引物,在104份玉米自交系DNA中扩增,根据引物的染色体分布和PIC值,分别取40、30、20和10对高多态引物建立4套新引物体系,检测104份自交系的分类效果。【结果】(1)160对引物中的63对引物带型稳定,多态性高,最高PIC值0.7623,高于过去常用核心SSR引物,63对引物中过去常用核心SSR引物仅保留40%左右;(2)4套引物体系中,40和30对引物体系的分类结果与已知自交系类群高度吻合,20对体系与40对体系比较具90.5%一致性,10对体系与40对体系比较的一致性81.0%;(3)40对体系分类104份材料为5大类群,分别是瑞德、改良瑞德、兰卡斯特、黄改和和旅大红骨,与目前国内利用的优势群划分结果一致,也能鉴别出每个群中亲缘关系最远的亚群是相近群间二环系来源的混合基因型;(4)各群的代表自交系是单一遗传结构成分,亚群是多遗传结构成分。【结论】部分SSR引物的多态性在新自交系中会出现下降,建立的新的40对引物体系有精确的分类功能,可应用于类群划分,20对体系的分类精确性稍低,但检测工作量减半,在批量材料分类中有利用价值。
- 巴爱丽杨靖贾菲芸樊苗苗张冉李友勇
- 关键词:玉米SSR引物杂种优势群群体遗传结构
- 川渝部分地区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及优势类群系统发育研究
- 土壤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它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真菌类群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参与碳循环,还是植物和动物的病原体和互惠互利共生体。土壤真菌对包括蔬菜、食用菌在内的园艺作物健康生长具有重...
- 张志康
- 关键词:真菌分类系统发育分析
- 西双版纳勐海县不同生境蛛蜂群落结构及优势类群动态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究不同生态环境下蛛蜂的群落结构及不同季节蛛蜂优势类群的个体数量变化,为蛛蜂与生态环境协同演化及传粉昆虫和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5月每月定时、定点在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村采用马氏网结合黄盘诱集法系统调查农田区(样地Ⅰ)、农田与茶园交界区(样地Ⅱ)、茶园区(样地Ⅲ)和次生林区(样地Ⅳ)4种不同生境蛛蜂群落特征及优势物种种群动态。【结果】在西双版纳勐海县4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到蛛蜂标本801号,隶属于2亚科33属112种,其中农田生境的蛛蜂个体数量和物种数量最多;4种生境中共有的属有9个,Poecilopompilus、副湾蛛蜂属、铁色蛛蜂属、童蛛蜂属、盗蛛蜂属和隐唇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生境,刺沟蛛蜂属仅分布于农田与茶园混合生境,狭鳞沟蛛蜂属仅分布于落叶阔叶林生境;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为优势类群,未采集到稀有类群。4个样地蛛蜂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Ⅰ(12.42)>样地Ⅲ(8.47)>样地Ⅱ(8.04)>样地Ⅳ(6.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样地Ⅰ(3.50)>样地Ⅲ(3.26)>样地Ⅱ(3.01)>样地Ⅳ(2.46);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Ⅳ(0.44)>样地Ⅱ(0.24)>样地Ⅰ(0.20)>样地Ⅲ(0.15);Pielou均匀度指数排序为:样地Ⅲ(0.87)>样地Ⅰ(0.81)>样地Ⅱ(0.80)>样地Ⅳ(0.71)。不同生境蛛蜂群落不相似,一种生境与周围生境共有部分蛛蜂种类,且距离相对接近的农田区与茶园农田混合区、茶园区与次生林区中的蛛蜂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2个优势类群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的个体数量在4个样地中均是干热季最多,湿热季和雾凉季数量相对较少;奥沟蛛蜂属在样地Ⅰ中个体数目雾凉季比湿热季多,其余样地的奥沟蛛蜂属和扁腹沟蛛蜂属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均是湿热季大于雾凉季。【结论】西双版纳勐海县蛛�
- 濮永胜陶玉王金秀赵苓李强马丽
- 关键词:生态环境群落结构种群动态
相关作者
- 林英华

- 作品数:72被引量:71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黑土区 土壤动物 农田土壤 土壤性质 群落多样性
- 郭砺

- 作品数:43被引量:258H指数:11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壤动物 内蒙古典型草原 科尔沁沙地 草原沙蜥 组织学
- 王智

- 作品数:138被引量:43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稻田蜘蛛 拟环纹豹蛛 蜘蛛 优势种 目标害虫
- 刘新民

- 作品数:72被引量:45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内蒙古典型草原 群落特征 土壤动物 典型草原 大型土壤动物
- 窦妍

- 作品数:6被引量:7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刺参 优势类群 高通量测序 养殖池塘 虾夷扇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