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0篇“ 今古文经学“的相关文章
- 中国式的“语言学转向”——清代今古文经学的哲学实质及其意义再探
- 2024年
- 相较于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经学过于专注文字考据的“小学”功课,而使中国传统经学中义理之“大学”特色大为褪色,乃至有了所谓“死在字下”之说,甚至有了冯友兰所谓“中国经学终结”之说。然而,如若我们以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作为清代经学可资参照借鉴的他者,那么在这个全新的视角下,清代经学的面貌将会彻底改观。通过这一视角,不仅能够真正展现中国经学固有的实证和实用精神,而且能够从古老的东方文化出发,为人类文化进入“后形而上”时代开辟新的篇章。
- 张再林
-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东方文化今古文经学
- 王者无外与天下有界——汉代今古文经学视域下的复仇辨义被引量:1
- 2023年
- 儒家复仇说虽然有宣扬孝道、捍卫公义的一面,但又有破坏秩序与规则的危险,其间所展现的人情与秩序的张力,使今古文经学家对此多有辩难。今文经学强调复仇不共戴天,孝道与天下的普遍性和王道秩序的绝对性达成统一,虽然亦有诸种复仇限制,但注重人情的宣泄是其显著特征;古文经学出于对礼法规范的捍卫,强调复仇行为与伦理秩序的紧密勾连,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今古文经学的义理张力,表面上看是对天下是否有边界存在分歧,而实质上当归诸于二者对文明秩序理解的差异。古文经学设定了天下的边界,保证了天下秩序的封闭性与伦理社会的有效性,呈现出文家主导下的复仇观,更可能是在宗法天下体系走向郡县国家模式之后衍生的理论成果。
- 高瑞杰
- 关键词: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复仇伦理秩序
- 中国式的“语言学转向”——清代今古文经学的哲学实质及其意义再探
- 2023年
- 考察清代经学会发现,其拘泥于文字、章句、典籍考据,其哲学思想、哲学精神较之中国传统经学已大为褪色。然而,如若以当代哲学“语言学转向”作为清代经学可资镜鉴的“他者”,那么清古文经学不仅深契当代语义学的“实证”精神,而且与当代语用学的“实用”思想若合符节,为我们开出了中国文化消解形而上学之先河。正如当代“语言学转向”是以所谓“后经学文化”的到来为其结果那样,清今古文运动,尤其是今文经学运动亦以后哲学时代的来临为其时代的必然选择。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接踵而来的是从“蹈空”走向“务实”,从“圣人化”走向“祛圣化”,从“泥古”走向“尚今”,从“重经轻子”走向“平视子经”,一言以蔽之,是从不无自闭的前现代性向无限开放的现代性转型的一场划时代的范式革命。
- 张再林
- 关键词:语言学转向
- 略论清代今古文经学的三种理论形态
- 2022年
- 今古文经学是继汉学、宋学之后经学研究的又一理论范式,它的很多内容被现代学术研究所吸收,成为历史、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话语。在现代学术视野中,今古文经学理论成为一种匀质的、统一的理论体系,但当我们深入观察晚清学者关于今古文经学的研究时发现,他们的研究彼此充满了矛盾,甚至同一个学者前后不同时间段的研究也不一样。今古文经学理论是不断构建的结果,根据理论内涵和体系构建的不同,今古文经学理论大致有三种理论形态,一是学派说,二是微言大义说,三是制度说。
- 李树军
- 关键词:今古文经学
- 周予同今古文经学划分标准问题新探
- 2022年
- 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古文经学划分标准的讨论是周予同经学史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然而反观有关今古文经学的文献记载,却发现周予同提出的今古文经学划分标准与历史实际相去甚远。作为成长于五四时期的学者,周予同既受“化经为史”思潮的影响,致力于推动经学研究转化为经学史研究,同时又对晚清廖平、康有为等今文经学家划分今古文标准有所继承。传统经说与启蒙性经学史观间的矛盾,既塑造了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框架,也是导致其划分今古文经学标准难以自洽的根本原因。
- 范静静
- 关键词:周予同今文经学古文经学
- 从“天子亲迎”说看汉魏今古文经学的君亲之辩
- 2022年
- 天子婚礼要端正人伦,彰明王者教化,所以尤为重要。亲迎为婚礼六礼之一,但对于天子是否亲迎的问题一直有诸多争议。公羊家从亲亲之义出发认为天子必亲迎;左氏学者立足天子至尊观认为天子不亲迎,主尊尊之道。郑玄作为学贯古今文的经学大家,表面上同意今文经学家的亲迎说,但其本质还是立足于尊尊原则巩固君权,由此来看,这是对今古文家的融合与超越。
- 万萍萍
- 关键词:亲亲
- 汉代文字古今观念与今古文经学理论
- 2021年
- 在汉代,古文是指以孔壁文献书写文字为代表的字体,也特指孔壁文献的书写字体,人们认为这种文字是周代的标准字体,也是孔子书写的字体,籀文大篆是从古文演变过来的,小篆是从大篆变化而来的。隶书在汉代有一个从秦隶演变为汉隶的过程,其应用非常广泛,但它只是汉代文字书写系统中的一种字体,小篆和秦隶都源于大篆,西汉初年它们不是古今字体的关系,而是同源关系。两汉时期,古文与隶书不是一组古今对立的概念。今古文经学理论认为,在汉代隶书称为今文,以今文书写的经书是今文经,篆书称为古文,以篆书写的经书是古文经,从而形成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种学派。这种认识不符合汉代今古文字的观念。
- 李树军
- 关键词:今文隶书今古文经学
- 两汉之际谶纬神学与今古文经学的分歧、互动与合流被引量:1
- 2020年
- 自独尊儒术以来,今文经学取得官学地位,牢牢掌握了理论权与话语权,并进而垄断了仕进之途。西汉末年随着复古思潮的涌动,古文经学开始崛起,并与今文经学形成两强对峙的态势,而谶纬神学的勃发兴起,又使得这一时期的思想格局愈加复杂。王莽的兴衰起落,固受益于这一思想乱局,同样亦亡于始终无法解决经学体系与谶纬神学之间的内在矛盾。东汉初期,这种矛盾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且在治国理戎与学术思想层面有诸多表现。直到白虎观会议召开,标志着今古文经学与谶纬神学并轨合流、融通互补,这一尖锐问题始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 袁宝龙
- 关键词:两汉之际今古文经学
- 今古文经学之争对汉代史学的影响——以《史记》《汉书》为中心
- 2020年
-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二者起初仅为今文经和古文经版本的不同,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两个不同的学派,并产生了激烈的论争。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经学史上的大事,当然会对史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发展为史学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来源,有助于史学家辨伪存真;另一方面,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思想差异也使得史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思想风格。
- 黄海涛庞伟伟
- 关键词:汉代史学《史记》《汉书》
- 《春秋》、孔子与今古文经学之争——以东汉的诏书奏议为例
- 2017年
- 东汉诏书奏议中对《春秋》三传及孔子言论、孔子事件的征引情况反映了古文经学及孔子本身在东汉政治中的地位变化,表明孔子在东汉政治中已取得高于六经的政治地位。今古文经学家争立学官时抬出孔子已经为后来的今古文经学合流埋下了伏笔,但也使得其始终无法在官学上压倒谶纬化、神秘化、阐明孔子"《春秋》之义"的今文经学。
- 佟晟昱
- 关键词:今古文经学孔子东汉
相关作者
- 朱翠翠

- 作品数: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
- 研究主题:《左传》 今古文经学 春秋时期 两汉 礼崩乐坏
- 李树军

- 作品数:42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经》 周代 文体 意象 乐府
- 成祖明

- 作品数:26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儒学 今古文经学 西汉 汉武帝 汉代儒学
- 葛志毅

- 作品数:135被引量:331H指数:8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
- 研究主题:周代 考论 中国文化 谶纬 《左传》
- 杨旭辉

- 作品数:40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清代 诗歌 传统村落 数据集 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