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44篇“ 人文经济“的相关文章
- 论文明学维度的人文经济学
- 2025年
- 当前学界主要通过经济学维度和人文学维度对人文经济学的内涵予以解读,尽管这两重维度都能以自身为坐标去兼容对方,但是又无法对人文与经济的“互化”过程予以全面认识。因此,有必要找到一个能超越并统一二者的新维度,而文明学维度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文明学维度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具体社会形态为背景的文明意涵,服务对象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具体实践在于对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形塑。它以文明新秩序的构建为切入点,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和人文互促互荣,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人文经济建设提供指导。
- 王立胜段博森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经济学人文学
- 人文经济学:标识性概念与建构路径
- 2025年
- “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是人文经济学的三个标识性概念。文化经济化,是指利用经济手段将文化从抽象的精神形态转化为物质生活中的具象表达,以文化为支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文化化,是指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以文化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文化与经济的结构性互嵌,实现文化与经济互融互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构中国人文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同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其重点路径包括:以研究“三化”的形成机理为重点,建构基本理论框架;立足中国实践,提炼“三化”发展的中国经验。
- 孙俊芳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
- 人文经济学:科学困境下的人文回归
- 2025年
- 经济学兼具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这是理解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关键。经济学作为一门以人的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必须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和多维度需求,深入剖析人的经济行为动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忽视经济学的人文特质,将人的情感、道德、信仰、传统、文化等人文要素排除在经济学研究之外,必将使经济学陷入科学困境。新时代人文经济学通过方法论的创新、历史观的深化以及实践向度的拓展,有望实现经济学的人文回归和范式转变。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能够妥善处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关系、传统文化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高原叶祝弟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人文回归
-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理论构建的三重维度
- 2025年
-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是对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反思,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自觉审视,更是对构筑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期许。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它的构建不是在“文化沙漠”中的自然生长,而是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作为理论支撑。鉴于此,本文尝试从马克思经典文本中的人文经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底蕴及其经济伦理思想,以及西方经济思想中的人文元素等三个维度出发,总结与提炼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思想资源,试图打破以西方经济学为主导的学科定式思维的同时,深化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基底与文化底蕴,继而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构建培育系统而深厚的理论根基。
- 苏培君
- 关键词:人文元素思想资源
-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
- 2025年
-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发展起来的。对其理论渊源、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的讨论可以构成理解这一新兴经济学学科分支的基本框架。从理论内涵的角度看,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源于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需要与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并吸收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经济思想,也包含着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部分吸纳与超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语境下,人文经济学的丰富内涵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研究过程中突出人文与经济融合共生的特征、研究对象上呈现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导向。从实践价值的角度看,人文经济学对于引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人文与经济相互融合共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文化繁荣和文化产业兴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 刘芳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式现代化人文经济学
-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形成、基本内涵及内在逻辑
- 2025年
- 人文经济学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初心回归。文章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人文经济学的起源、含义和内在逻辑。研究认为:(1)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人文思想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化,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思想;(2)人文经济学强调以人文价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观和发展理念,人文价值是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3)人文价值是文化和经济的纽带,对两者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塑造人文价值,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又为文化和人文价值提供物质支持,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整体。人文经济学发展需要突出人文思想以注重人文价值,发掘文化内涵以注重文化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双向多维矫正,提升国际接受度和影响力。
- 魏鹏举冯星宇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人文价值经济增长
- 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及践行路径
- 2025年
- 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文化之维,是揭示中国文化赋能经济增长并实现经济人文双重繁荣现象内在规律的思想体系,其生成发展源于新时代的改革创新实践,对中国经济多重转型、全面突围和提质升级等变革过程具有纲领性和普适性的重要意义。聚焦时空视阈中人文经济学产生的内外因,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呈现历史传承、现实发展和合作共赢三大逻辑。究其理论内涵,则需要强调经济发展目标所涵括的人文蕴涵、整体效益、历史价值和文明互鉴等4个重要方面。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的践行路径为: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文明成就,努力传承创新新时代中国文化;探索人文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规律,创造以社会效益增长为目标的优质文化产品;以历史遗产项目为载体,赋能区域国别交流。作为一种旨在解决社会科学知识供给不足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习近平人文经济思想将带来经济学理论的范式创新。
- 席伟健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基础
- 2025年
- 澄清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唯物史观基础,基于准确厘定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以及与西方人文经济学的区别、解释相关地区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匹配现象的需要。推进这项工作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唯物史观理论框架中合理说明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核心主张即文化与经济的双向驱动关系,做到既不违背经济决定文化这一基本原理,也不陷入西方产业经济学仅仅把文化视作资本增殖要素的思想窠臼之中。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深刻揭示当代全球大变局大转换何以造就经济与文化关系的新变化新特征、何以催生人文经济这一崭新经济形态,而这一探讨则指向对全球经济的当代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形态以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历史性分析。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不仅奠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地坪、扎根于当今时代的历史现实,而且寄托于人类发展的长远未来。
- 桑明旭桑明旭
- 关键词:唯物史观人文经济中国式现代化
- 人文与经济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人文经济学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苏杭地区的现代化实践提出了人文经济学的概念。人文经济学不是新的学科概念,而是对人文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理性表达。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人文经济学的实践样本。中国式现代化包含文化现代化。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内容,一是传承历史文化,二是融合现代文明,三是高科技创新。以此为内容的文化现代化,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所包含的人文经济学,内在逻辑是“文化—人—经济”,即“以文化人—以人化经—以经育文”。近代以来,江南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些文化特点可以概括为崇尚实业、以义为先、义利兼顾、崇文重教、开放包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苏南模式新文化是激发营商环境活力之源,包括:“四千四万”精神、企业改革文化、集体富裕的文化、创新文化和诚信文化。从文化到经济现代化,过渡环节是以文化人,包括:以文化培育价值观道德观,以文涵养企业家,以文汇聚科学家、教育家,以文培育大国工匠。经济和文化的投入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呈正相关关系。以经育文、增加文化供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遗产在挖掘、保护和传承中彰显其价值,二是依托现代科技发展文化产业。强政府与强市场的协同推动对江南地区人文与经济相互促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洪银兴
- 关键词:人文经济学江南文化文化现代化
- 关于当前人文经济学研究的若干体会——在江苏人文经济学座谈会上的发言
- 2025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命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要求。根据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方江山提议,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人民论坛杂志社参与组织的江苏人文经济学座谈会于2024年12月18日在南京召开。李扬、樊和平、任平、朱庆葆、李向民、桑明旭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金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彭国华、副总编辑何民捷等出席会议,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在认真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后作了交流发言。现将方江山交流发言材料予以刊发。
- 方江山
- 关键词:经济发展人文经济学
相关作者
- 任平

- 作品数:215被引量:1,585H指数:19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出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交往实践观
- 王亚南

- 作品数:83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需求 测评 文化
- 顾江

- 作品数:195被引量:1,67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 文化
- 魏鹏举

- 作品数:112被引量:657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文化 中国文化 文化强国 文化体制改革
- 向勇

- 作品数:57被引量:3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文化 审美 创意 中国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