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篇“ 人文化成“的相关文章
- 人文化成被引量:4
- 2019年
- 化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化学对化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本文抛砖引玉地提出了“无常”“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的化学基础,并从化学现象出发提出了“错者美之始也,无错无美”的命题。
- 周其凤
- 关键词:人生观人文化成
- 微公益与“人文化成”理念的契合性分析
- 2024年
- 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兴的公益形式,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化成”在道德价值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人文化成”以道德价值为本质要义,而微公益在实践过程中,处处彰显着道德的力量,从人人参与的公益理念到道德情感的内化,都与“人文化成”的道德追求相呼应,两者共同为社会的道德建设贡献积极力量。传统视角下,“人文”所内含的人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存在成为微公益的本体论依据;“化”作为一种价值创造性行为,为微公益的道德教化提供了价值论源泉;而“成人”则构成“人文化成”的目标指向,微公益一方面致力于成就理想人格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又从横向和纵向拓展、深化了这一价值理想。
- 张静栾春苹
- 关键词:道德价值关怀
-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契合性被引量:1
- 2024年
-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是中华文明最具特色的文化基因。这一基因携带着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功能的核心信息,决定着中华文明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走向,与历史唯物主义能动地结合,谱写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篇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在于创造了具有确定内涵的“文明新形态”,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融为一体,将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与制度生产活动融为一体,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文明“人文化成”的优秀遗产,为真正全面地占有“人的本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符合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方案,开辟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 姜义华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中华文明人文化成
- 人文化成:中华文明之魂被引量:2
- 2023年
- 人文化成的核心思想,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深深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演化为人们普遍性思维和生活习俗,成为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可置疑的应有之义。正是中华文明“人文化成”如此深厚的沃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在中国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极大地激活了中华文明之魂。
- 姜义华
- 关键词:中华文明人文化成
- 中国茶的“自然天成”与“人文化成”
- 2023年
- 我曾经是多么想,我们中国人,能写出一本如东瀛人冈仓天心那样的《茶之书》。毕竟,中国才是“茶的故乡”,中国可谓“茶的国度”,中国塑成“茶的文明”。如今这本《茶人养成》,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这样的梦想。这本书的主编乃是中国“生活美学”教育优秀平台创办者李乐骏先生,他所创办的“弘益大学堂”已经建校十二年了。这个大学堂如今已成果斐然,迄今以“生活美学”为核心为海内外培养了两万余位茶道师、花道师和香道师。这些来自海内外的莘莘学子不仅把“生活美学”的茶之道普及到全国各地,而且使得弘益大学堂正在成为世界“生活美学”教育的最佳目的地之一。
- 刘悦笛
- 关键词:生活美学自然天成人文化成大学堂创办者
- 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被引量:1
- 2023年
-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则不可或缺文化,不可或缺人文化成。思政课教学应追求人文化成,明确人文化成的内涵、价值、主要理念等问题,对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文化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 王红如
-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人文化成
- 跨越时空的中国词 人文化成 礼乐文明的理想指归
- 礼是天地运行的常法和人类生活的恒道,根植于伦理关系、祭祀仪典、道德实践中,发挥着沟通天人、协和人我的作用。理想的雅乐则传达礼的精神,凝结着宇宙整体和谐、人际协调互动的旨趣。礼和乐代表着先民自尊、自律、敬天、爱人的追求,是...
- 吴宝麟
- 博观圆照人文化成——袁济喜教授学术思想论略
- 2023年
- 袁济喜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以及中国美学研究,在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的审美范畴的探赜、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之精神的考索、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研究的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考据、义理、辞章三位一体的学术研究方法,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思路,从四部之学层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学术研究格局,共同构成了袁济喜教授学术研究的特色;而秉承忧患意识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应用于当下理想人格的构建、人文学术的发展,更能体现其人文追寻与理想情怀。袁济喜教授的学术成果和治学思想均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与典范意义,是值得我们传承与开拓的文化瑰宝。
- 程景牧刘玉叶
- 关键词:学术特色人文精神
- 论南朝至唐代“人文化成”文学观的流行历史被引量:5
- 2022年
- “人文化成”之说源于《周易》“文”说,具有原始美学的价值。在齐梁文学风气兴盛、文笔说流行的背景下,被刘勰及萧氏兄弟等人适时引入文学理论范畴,成为齐梁文学的基本原理。唐初诸史沿用齐梁文说,使此说更得以流行,成为初唐文论的常调。但在初盛唐复古文学流行之后,其说逐渐淡出。传统评价,将此论仅视为对齐梁文学的批评观点、单纯从文学复古、重视教化的方面来阐述,并没有凸现从齐梁到唐代人文说流行的全部事实真相。“人文化成说”,至少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用其来缘饰上层的文治及其文学创作的功能。
- 钱志熙
- 天赋德性与人文化成——孟荀天人之学比较
- 2022年
- 天人之学是儒家的重要论域,而孟荀之说正好代表了其"究天人之际"的两种基本路向。孟子讲"仁,人心也",又讲此"心"为"天之所与我者",以心性点化仁学,打通天道与心性,证立了儒家道德境界的天人合一精神,表现了儒家内在超越的精神特质,这是从仁学进路发展了孔子天人之学中道德之天的思想,完善了其天人合德的道德理想精神。荀子讲"积礼义而为君子""礼义之谓治",将成德成治寄望于"人"(礼)而非"天",确立了一种以天人之分、天生人成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天人观念,彰显了儒家人文化成的理性精神,这是从礼学进路发展了孔子天人之学中自然之天的思想,深化了其所倡导的"人能弘道"的人文理性精神。
- 郑治文
- 关键词:荀子天人之学人文化成
相关作者
- 袁济喜

- 作品数:220被引量:34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六朝 《文心雕龙》 中国美学 南朝
- 潘立勇

- 作品数:94被引量:354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休闲 审美 心学美学 美学 境界
- 奚彦辉

- 作品数:48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本土心理学 科学心理学
- 曾繁仁

- 作品数:218被引量:2,062H指数:2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生态美学 生生 美学 美育 天人合一
- 王柯平

- 作品数:72被引量:14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柏拉图 《理想国》 净化说 诗学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