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3篇“ 人工合成小麦“的相关文章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突破的育种实践
- 2024年
- 【目的】人工合成小麦是科学家模拟小麦进化过程,利用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杂交、染色体加倍而成的新型六倍体小麦资源,集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可作为桥梁改良现代小麦。【方法】回顾了四川小麦80多年的育种历程,对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实现产量水平突破的方法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为进一步利用小麦近缘属种育种应用提供参考。【结果】利用大群体有限回交法和重组自交系育种法改良初级人工合成小麦及其衍生系,育成了产量提升近30%的小麦品种川麦42及衍生品种川麦104,维持四川小麦产量台阶20余年。【结论】种质资源发掘、育种方法技术创新,是实现产量新突破有效途径。
- 杨武云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
- 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育种利用效率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小麦穗发芽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限制因子。具有抗穗发芽特性的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是改良栽培小麦穗发芽抗性的重要基因资源,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位点,评价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小麦新材料,为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提供数据和材料支撑。【方法】以抗穗发芽的人工合成小麦SYN792和四川地方品种涪陵须须麦为母本,以穗发芽敏感品种川麦45为轮回亲本,构建2个BC1F7群体。2017年,通过整穗发芽鉴定法对2个BC1F7群体的1796个株系进行穗发芽表型初筛,然后利用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连锁的SS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选择,筛选出整穗发芽率(SGR)小于35%且携带PHS-3D和PHS-A1抗性位点的导入系;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对初筛选出的PHS-3D和PHS-A1导入系进行整穗发芽率、籽粒发芽指数(GI)和产量相关性状鉴定,其中,籽粒发芽鉴定试验设置25℃(18GI)和32℃(19GI)2个发芽温度。通过不同环境下穗发芽抗性和产量数据,分析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抗穗发芽育种利用效率,筛选抗穗发芽且综合性状好的优异导入系。【结果】经整穗发芽鉴定初筛,从1796个衍生系中筛选出SGR值小于35%的株系537个;进一步对筛选出的537个株系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发现332个株系导入了人工合成小麦PHS-3D和地方品种PHS-A1穗发芽抗性位点,包括人工合成小麦导入系73个、地方品种导入系259个;地方品种PHS-A1导入系的频率显著高于人工合成小麦PHS-3D导入系。2018和2019年通过对332个穗发芽抗性位点导入系穗发芽鉴定发现,不同年份穗发芽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发芽指标SGR和GI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导入系的3个穗发芽指标平均值(18GI、18SGR和19SGR)
- 刘泽厚王琴叶美金万洪深杨宁杨漫宇杨武云李俊
- 关键词:小麦人工合成小麦穗发芽产量相关性状
- 人工合成小麦及其亲本不同生长时期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的养分吸收、病虫防御和土壤肥力至关重要。多倍化即全基因组加倍事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是被子植物进化中的常见现象。全面探究多倍化后植物不同生长时期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群落组成...
- 高姗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根际细菌多倍化土壤理化性质
- 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的灌浆期人工合成小麦抗旱性评价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及产量数据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抗旱性,优选高通量抗旱性鉴定指标,发掘抗旱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为加快拓展小麦抗旱遗传资源、提升旱地小麦育种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种质材料。【方法】以80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及对照小麦品种新春37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小区播种,设置干旱和灌溉2种水分处理;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及热红外相机采集试验材料灌浆期多源影像进行拼接处理,通过阈值分割等方法提取各试验材料的光谱指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选抗旱相关光谱指标,结合单指标及综合评价方法鉴定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抗旱性。【结果】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提取了80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19种光谱指数。不同光谱指数抗旱系数与小区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OSAVI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最高,NDVI、CIre和NDRE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较高。部分光谱指数的抗旱系数间相关性较高,存在冗余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光谱指数的抗旱系数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3个综合指标的贡献度分别为59.6%、12.0%和9.6%。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聚合综合指标,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各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旱性度量值。基于抗旱指数鉴定出6份强抗旱人工合成小麦种质,基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鉴定出5份强抗旱种质,其中,SW004和SW009在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中均被评为强抗旱种质。基于OSAVI的抗旱系数对80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进行抗旱性分级,分级结果与基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的分级结果基本一致。根据OSAVI的抗旱系数鉴定出的6份强抗旱种质中,有5份在基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分级中也被鉴定为强抗旱种质。【结论】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提取的光谱指数NDVI、OSAVI、CIre和NDRE,以及基于光谱指数
- 燕雯金秀良李龙徐子涵苏悦张跃强景蕊莲毛新国孙黛珍
- 关键词:光谱指数人工合成小麦抗旱性灌浆期
- 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的构建及抗赤霉病QTL的发掘
- 小麦赤霉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一类重要病害,不仅会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原菌在侵染过程中还会分泌霉菌毒素,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尽管前期对赤霉病已经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已经发现的主效QTL依然十分有限,严重限制了抗赤霉病育种进...
- 张红莉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QTL重组自交系
- 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群体的种子活力分析
- 2023年
- 【目的】种子活力是筛选优质(高发芽率,高出苗率等)品种及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种子活力遗传机制的探究,为选育高活力品种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利用具有不同种子活力的SHW-L1和川麦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材料,对当年新收获的种子和3种不同老化处理(人工加速老化、自然老化1年和5年)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进行了QTL定位,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已发表的种子活力相关的基因与主效QTL置信区间对应的小麦基因进行同源比较分析,同时对老化前后活力表现差异极端的材料进行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自然老化1年的种子QTL位点分布在7D上,人工老化的种子QTL位点分布在1B、2D、3A和7D,自然老化5年的种子QTL位点分布于3B上,当年新收获材料未能定位到QTL。7D含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共同的位点。筛选得到与种子发芽密切相关候选基因27个。与未老化种子相比,人工老化72 h后的种子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降解显著,高活力种子醇溶蛋白降解更快。【结论】不同自然老化年份的QTL位点处于动态变化;候选基因主要与种子发育、萌发、能量代谢和响应逆境的信号传导相关;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1年条件下,发现染色体一致的QTL位点7D(QGpy.sicau-7D-1和QGra.sicau-7D-1、QGpy.sicau-7D-2和QGra.sicau-7D-3);控制种子活力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SHW-L1,为进一步利用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改良小麦种子活力提供了依据。
- 李阳郭晓江唐华苹雷越堃张连全张连全王际睿刘登才郑有良王际睿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醇溶蛋白HMW-GS
- 盐胁迫和外源物对人工合成小麦发芽及生长生理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盐浓度和外源物对人工合成小麦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解析材料耐盐差异,为进一步选育耐盐品种或研究耐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以人工合成小麦S79和S80为材料,盐浓度设置了6个不同浓度,外源物设置了3种不同方式,研究材料在不同处理下的发芽、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盐浓度提高,人工合成小麦材料的发芽率呈先增后降趋势,盐浓度0.15%时达顶峰,随后呈下降趋势。S80在6个盐浓度下3种外源物处理下的发芽率均显著优于S79。S79和S80幼苗期的根长、单株根数、单株根鲜重、苗高、单株苗鲜重随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盐浓度增加到0.3%,人工合成小麦生长严重影响。S80在6个不同盐浓度下幼苗的生长均优于S79。与蒸馏水处理相比,添加外源物H_(2)O_(2)和GA_(3)后人工合成小麦发芽率,幼苗根长、苗高、单株根重以及单株苗重均显著提高,GA_(3)的效果优于H_(2)O_(2);盐浓度处理下,人工合成小麦幼苗中脯氨酸、质膜相对透性、可溶性糖、MDA增加,ɑ-淀粉酶活性、可溶蛋白质、SOD、POD和CAT减少,S80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均高于S79。【结论】S80在萌发期和幼苗期的耐盐性显著优于S79,可用于进一步分析其耐盐相关性状及QTL定位;GA_(3)在缓解盐胁迫对人工合成小麦生长的影响强于H_(2)O_(2),可作为缓解盐胁迫对小麦萌芽和幼苗生长毒害的物质之一。
- 胡文万洪深何娟李俊李俊肖春杨武云杨晶杨玉敏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盐胁迫萌发生理特性
- 人工合成小麦及其衍生后代染色体变异分析
-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目前栽培品种(特别是D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狭窄,小麦生产存在很大的遗传脆弱性。人工合成小麦将不同来...
- 方佳欣
- 关键词:小麦人工合成小麦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染色体变异
- 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株高、条锈病抗性及生育期QTL鉴定
-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小麦生长环境的恶化,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保障小麦生产的产能与品质,发掘和利用重要农艺性状QTL/基因对小麦的产量及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
- 陈安泽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株高性状条锈病抗性QTL定位
- 实心茎人工合成小麦的创制及鉴定
- 小麦茎秆是小麦的支持部分,提高小麦茎秆的强度是提高小麦抗倒伏的理想方法。实心茎小麦具有较高的茎秆强度,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与实心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2n=6x=42,AABBDD)相比...
- 梁东玉
-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硬粒小麦FISH抗倒伏
相关作者
- 杨武云

- 作品数:232被引量:80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川麦42 人工合成小麦 节节麦 普通小麦
- 李俊

- 作品数:1,331被引量:7,360H指数:35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小麦 佐剂性关节炎 肝纤维化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橙皮素
- 刘登才

- 作品数:250被引量:90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节节麦 人工合成小麦 普通小麦
- 张连全

- 作品数:105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人工合成小麦 节节麦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 郝明

- 作品数:77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分子标记 人工合成小麦 节节麦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