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9篇“ 人口质量“的相关文章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与城市经济韧性
2025年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口正经历从总量持续增加到持续减少、素质由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和短寿命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长寿化转变的阶段。文章在讨论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质量红利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则不明显;城市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且对任何一类城市的经济韧性提升作用均不显著。而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片区的城市、内陆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更明显,对其余城市的影响效应则较弱;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影响则不明显,甚至有削弱人口质量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趋势;同时,劳动生产率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以后,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其向西部等边疆地�
何雄浪王诗语
人口质量和配置红利的双赢: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25年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的挑战,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追求人口质量和配置红利这一长期、全局目标。文章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空间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在地方政府具有短期、局部发展的倾向下,人口流动带来的空间外部性以及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的限制,阻碍了人口质量和配置红利有效实现,需从更新观念和深化改革两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应在观念上认识到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在集聚中提升教育回报激发教育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应对随之而来的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的教育供需分化问题;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应加强中央政府的协调作用,克服空间外部性,并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实现人口质量和配置红利的双赢。
陆铭杨潇
关键词:人口质量空间外部性公共教育
人口红利变化对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人口质量红利上升视角的实证研究
2025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结构发生转变,人口质量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攀升。对此,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人口质量红利上升对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人口质量红利上升均能显著推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且其影响具有明显时滞性。就各控制变量而言,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中东部地区人口质量红利上升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要远高于西部地区。最后,为进一步丰富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从人口质量红利上升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徐泰平陈颇
关键词:体育用品制造业
人口质量红利与经济增长
人口问题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当前,我国人口形势正在经历重大转向:一方面,适龄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口数量红利逐渐式微;另一方面,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人口质量红利优...
翟福驰
关键词:人口红利经济增长人力资本
中国人口质量测度与地区差异分解
2024年
文章采用融合一级指标重要性的保序主成分评价法,测度我国人口质量并对其地区差异进行空间与结构分解。研究发现:从人口质量排名来看,北京、上海、天津稳居前3,云南、新疆、贵州、甘肃、青海排名靠后;新冠疫情对人口质量影响较小,2019—2020年,仅有内蒙古人口质量略有下降;三大地区人口质量从东向西依次递减;我国人口质量呈现空间集聚现象,地区差异较大且震荡下降,从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从人口质量差异结构分解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区域间(2013—2016年)的思想道德的贡献为负,西部地区正好相反;东部地区、区域间的科学文化贡献率较高,其次为西部地区的科学文化、区域间的身体素质。地理位置、人均GDP对人口质量差异影响显著,人口质量三个方面对差异的解释力从高到低依次为科学文化、身体素质、思想道德。
王丙参魏艳华马立平
关键词:人口质量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
人口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年
为了测度我国各地区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协调适配状况,构建“适配基础-适配过程-适配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法,量化测度我国30个省市人口质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适配度。测度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总体协调适配度水平不高,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分维度分析可知,制约当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人口基础与制造业基础水平不高,是未来亟须提高的重点。
范业才王玲玲
关键词:人口质量
中国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被引量:3
2024年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胡耀岭徐洋洋
关键词:人口质量人口数量
人口质量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以消费升级为中介
2024年
2023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报告显示,“人口总量有所下降,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人口素质持续提升,人口质量发展取得成效。”在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人口总量减少和结构老龄化表明我国人口数量红利正在衰减,人口素质的提升将为我国提供迈向人口质量红利的机会。作为消费主体,人口质量的提高必然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化,而消费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产业结构。因此,研究人口质量、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至2020年的数据,在消费升级中介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人口质量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分析了消费升级在人口质量和产业之间的中介效应及具体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王泷
关键词:人口质量中介效应
人口质量代际扶持与居民家庭消费行为研究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加凸显和子女教育成本日益高涨,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已婚家庭来说,较大的养老负担和抚幼负担增强了家庭的预...
张倩作
区域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依据滨州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通过相关模型测算,得出2011-2020年滨州市人口、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数值。结果表明:滨州市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水平偏低,人口发展指数略高于经济发展指数;两系统处于中度耦合状态,耦合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趋于优化,由濒临失调转化为中级协调。最终本文提出滨州市的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陈淑清李吉英
关键词: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变迁

相关作者

杨成钢
作品数:55被引量:288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人口质量 人口 人口红利 人口数量 中国人口
朱国宏
作品数:72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人口转变 人口控制 中国人口 经济发展 出生率
李景毅
作品数:14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人口质量 马克思恩格斯 领导者 规定性 相处
郑晓瑛
作品数:414被引量:3,625H指数:3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老年人 人口健康 残疾 中国人口
杨风
作品数:80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
研究主题:农民市民化 城市化 农民 四川民族地区 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