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80篇“ 人口数量“的相关文章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与城市经济韧性
2025年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口正经历从总量持续增加到持续减少、素质由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和短寿命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长寿化转变的阶段。文章在讨论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质量红利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则不明显;城市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且对任何一类城市的经济韧性提升作用均不显著。而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片区的城市、内陆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更明显,对其余城市的影响效应则较弱;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影响则不明显,甚至有削弱人口质量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趋势;同时,劳动生产率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以后,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其向西部等边疆地�
何雄浪王诗语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化及分布动因探究
2025年
本文通过对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历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资料的计算和比较,以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近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陈述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的现状,对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与分布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据此总结了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如当地教育水平提高、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地方基础建设设施的改善等。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化及分布现状对社会的影响,并建议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以上社会影响。
王嘉禾
关键词:生育政策经济发展
长时间跨度下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模拟测算研究
2025年
在长时间跨度下,生育模式不变假设将不再成立。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摒弃传统的总和生育率法,拓展真实队列年龄别生育率估算方法,应用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间接估计相关出生队列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采用人口间接估计技术,测算1975-2085年出生队列女性人口的年龄别生育率及其在育龄期的人口规模,以及未来80年长时间跨度下的中国出生人口数量。考察分析不同生育水平下的未来出生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如果保持测算所得出生队列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出生人口数量将从2024年的1 010万人震荡下降到2050年的944万人,之后快速降至2100年的495万人;如果出生队列生育率保持1.5不变,2047年之前的出生人口数量处于1 100万人以上,之后快速下降至2100年的600万人;如果出生队列生育率保持1.8不变,2045年之前的出生人口数量处于1 400万人以上,2100年时的出生人口数量保持在1 000万人以上;如果出生队列生育率保持更替水平2.1不变,2024-2100年出生人口数量稳定保持在1 600万人以上。近期出生人口数量主要受到生育水平偏低的影响,中远期出生人口数量不仅受到生育水平偏低的影响,还会因近期出生人口数量下降而使中远期育龄妇女规模进一步减少,进而引致中远期出生人口数量下降速度更快。同时,本文还分析了保持一定出生人口数量所需要的生育水平,如果出生人口数量保持1 000万人不变,需要出生队列生育率从2024年的1.137快速增至2069年的2.105,之后保持在更替水平2.1左右;如果出生人口数量保持1 500万人不变,需要出生队列生育率从2024年的1.705增至2056年的2.194,之后缓慢下降到更替水平2.1左右;如果出生人口数量保持2 000万人不变,需要出生队列生育率从2024年的2.274增至2048年的2.674,之后快速下降到更替水平2.1左右。近期加大生育政策激励力度,增强生育�
胡耀岭荀月康原新
人口数量对生猪生产的影响
2024年
生猪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稳产保供关系国计民生,其生产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人口数量这一因素对生猪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对两者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卿珍慧朱林梁誉耀零达宇苏家联李岚
关键词:人口数量生猪生产
中国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被引量:3
2024年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胡耀岭徐洋洋
关键词:人口质量人口数量
“大国经济史:人口数量、疆域变迁与中国传统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4年
2024年4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经济史:人口数量、疆域变迁与中国传统经济”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光明日报社、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宋纤
关键词:人口数量中国经济史研究疆域变迁
黑龙江省人口数量时空变化分析
2024年
本文以我国黑龙江省的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对2015~2019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的年末总人口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并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口不均衡指数以及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近五年黑龙江省人口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为黑龙江省今后的发展规划,人才引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1) 黑龙江省总人口在研究期间内一直呈现负增长的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呈现负值,且2017到2019年间人口负增长速度逐渐加快;(2) 各地级市人口在研究期间内增长幅度与黑龙江省人口数量增长略有差异,但是总体上人口呈负增长的城市占绝大多数。从空间上:(1) 西南部城市人口密度最高,东部城市人口密度处于中等水平,北部两个城市人口密度最低;(2) 东部城市群人口分布最均衡,北部城市群人口最分散;(3) 西南部城市群年末平均人口数量变异系数值最高,北部城市群年末平均人口数量变异系数值中等,东部城市群年末平均人口数量变异系数值较低。说明西南部城市群受高校数量、城市发展等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性较大。
刘硕
关键词: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影响因素
社区人口数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社区人口数量的确定方法和系统,涉及人口统计技术领域,应用于社区人口数量的确定系统,系统包括:信息采集设备、边缘计算设备、以及中心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信息采集设备将当前时刻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目标社区...
肖辰彬张平邵晓威陈照罗乾鹏贾爱军傅长弘
污水处理厂人口数量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厂人口数量的估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污水厂的污水参数,从中选取最能够反应人口波动的污水参数作为主参数,其他污水参数作为辅助参数;对主参数和辅助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造判断矩阵;对构造的判断矩阵进...
席柳琳王策
网格人口数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网格人口数量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将目标区域中的目标网格对应的目标图像块的第一数据集合输入至目标模型中,通过目标模型中的全局空间关系提取模块根据第一数...
阎继宁王力哲封佩君李军韩伟黄晓辉

相关作者

田良臣
作品数:70被引量:277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栏目主持人 教育·课程与教学 教学 课程 学习者
李建新
作品数:162被引量:2,227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人口 生育政策 人口结构 人口数量 老年人口
原新
作品数:282被引量:2,687H指数:3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人口老龄化 人口 老龄社会 老龄化 生育政策
葛剑雄
作品数:306被引量:634H指数:1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学 人类文明 中华文明 谭其骧
穆光宗
作品数:438被引量:4,928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口 人口老龄化 人口问题 中国人口 人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