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16篇“ 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文章
- 255个玉米自交系产量相关性状分析
- 2025年
- 为了筛选出产量较高的玉米种质资源,采用255个温带与热带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对植株性状、穗部性状、籽粒性状等13个相关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呈极显著正相关,散粉期和吐丝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重与穗宽、穗投影面积、穗长、穗百粒重、总穗粒数和行粒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利用表型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初步阐明了255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后期培育高产品种和杂交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 田丰刘宁闫紫薇贾银锁王玲杨喆高山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产量相关性状
- 高丹草3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2025年
- 为筛选与高丹草产量性状相关的优良基因,以亲本材料红壳苏丹草(父本)、散穗高粱(母本)及高丹草F 2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在前期已构建的超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上,采用Map QTL 6.0软件对穗、茎叶、分蘖鲜重等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高丹草F 2代群体的3个产量性状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可用于QTL定位分析。控制3个产量性状的QTL有9个,分布除在1号、3号染色体外的其余8条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穗鲜重的QTLs有2个,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8.1%和10.8%;控制茎叶鲜重的QTLs有4个,其遗传贡献率为7.6%~10.0%;分蘖鲜重的QTLs有3个,其遗传贡献率为8.5%~10.2%。
- 徐文锋赵雅琦王慧婷田振平张霞于肖夏
- 关键词:高丹草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 大果型番茄果实品质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 2025年
- 为研究大果番茄自交系及其F_(1)代遗传效应,本文以8个大果番茄自交系为试材,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P(P-1)]正反交共组配56个杂交组合,对品质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效应值分析、遗传力参数分析。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GN10作为母本时,杂交后代品质指标含量及单株产量较高。GN8作为父本时,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单株产量较高。GN19作为父本时,杂交后代单株产量、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总配合力分析表明:GN8×GN10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优势组合;GN3×GN10为高维生素C含量、高产优势组合;GN19×GN21为高产优势组合。遗传力参数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广义遗传力均大于90%,狭义遗传力均超过40%,这2个性状可在早代进行适当选育。
- 王春勇陈志董艾美闫颖陈胜萍
- 关键词:番茄配合力
- 花生荚果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 2025年
-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其荚果大小与单株产量紧密联系,是重要的农艺性状。本研究以大果地方品种“东莞半蔓(DB)”和小果材料“ZLA”杂交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利用花生10K液相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结合4个种植环境下的荚果大小(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总共检测到30个QTL,分布在A01、A03、A05、A06、A07、A08、B02、B04、B06和B10等10条染色体上,LOD值为4.04~34.17,贡献率为3.10%~33.52%,加性效应为-2.43~16.64。检测到13个与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厚和百果重有关的主效QTL,LOD值为4.41~34.17,贡献率为11.21%~33.52%。在这些主效QTL中,qPLA07在4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qPWA08.1、qPWB02、qPTB06在3个种植环境下均被稳定检测到。另外,检测到14对上位性QTL,LOD值为5.07~6.67,PVE为4.21%~21.84%。对qPWA08.1、qPWB02、qPTB06定位区间内的基因进行了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合基因功能注释和花生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分析,预测了4个候选基因,分别是Ahy_A08g039622、Ahy_B02g057642、Ahy_B06g085859和Ahy_B06g085890。该研究结果有望为花生荚果产量关键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参考。
- 林伟津郭泽佳刘浩李海芬王润风黄璐余倩霞陈小平洪彦彬李少雄鲁清
- 关键词:花生荚果QTL候选基因
- 基于新麦草BC_(1)F_(1)群体的饲草产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 2024年
- 为解析调控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饲草产量的遗传机制,深入开展新麦草产量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育种,进而为提高和改良新麦草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基于新麦草F 1代群体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两个亲本和307株回交子代群体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观测,利用origin 2021软件对表型值进行频度分析检验,随后采用MapQTL 6.0软件进行QTL分析。结果发现:共检测到1个株高QTL,遗传贡献率为10.4%;8个分蘖数QTL,遗传贡献率为10.4%~11.7%;6个基丛径QTL,遗传贡献率为10.5%~11.3%;1个生殖枝数QTL,遗传贡献率为10.5%;7个叶长QTL,遗传贡献率为6.2%~7.2%;6个叶宽QTL,遗传贡献率为6.5%~7.2%;6个冠幅QTL,遗传贡献率为6.3%~7.4%。这7个性状分别定位于连锁群LG1,LG2,LG3,LG5和LG6上。本研究明确了各个QTL位点的遗传效应,为新麦草育种中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
- 常宇冬云岚高志琦李珍李珍韩峰
- 关键词:新麦草产量相关性状
- 种植方式对工业大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 2024年
- 不同用途的工业大麻种植方式不同,种植方式的不同可以体现在种植密度上。为此,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3个工业大麻品种在2种种植方式下的10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方式与株高、茎粗、节数、鲜茎重和干茎重成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皮重成显著负相关,与节间长成显著正相关;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提取到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043%,从中筛选到4个产量关键性状;引进资源和汉麻10号适宜籽纤兼用种植方式(250粒/m^(2),行距30 cm),汉麻12号适宜纤维用种植方式(450粒/m^(2),行距15 cm)。
- 李洪超李紫薇崔鹤露蔡萌萌王晓楠
- 关键词:工业大麻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分析
-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的大麦种质干旱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于2019—2021年,通过测定62份大麦(Hordeum vulgare L.)种质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大麦7个产量相关性状与灌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z1450066w的生育期较短,正常灌水条件下为82.67 d,干旱胁迫下为65.33 d;TRADI70w的穗长较长,正常灌水条件下为7.82 cm,干旱胁迫下为8.11 cm;ZDM5458的产量较高,正常灌水条件下为397.93 g·m^(-2),干旱胁迫下为309.52 g·m^(-2),且3个试验年份均呈增产趋势。依据62份种质在干旱胁迫下产量相关性状适应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5类,I类的有效分蘖、千粒重性状表现较好,II类和III类分别在穗长和株高性状上表现较好,IV类穗粒数、产量性状表现较好,V类的生育期性状表现较好。与正常灌水相比,干旱胁迫下大麦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穗粒数和产量分别降低14.25%、11.37%、1.64%、5.68%、7.61%和27.98%。正常灌水下,穗长与株高、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穗长、生育期和穗粒数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干旱胁迫下,穗长与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分蘖与株高、千粒重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筛选出4份抗旱的大麦种质(ZDM5458,GERTROV,ZDM5430,G0401018K-1),其中干旱胁迫下ZDM5458产量较高,GERTROV和ZDM5430穗粒数较多,G0401018K-1有效分蘖较多。
- 何鹏旭闫妍湛潇潇张震欢吴银盈朱致速崔洪瑞张宏汪军成李葆春杨轲司二静孟亚雄马小乐王化俊姚立蓉
- 关键词:大麦产量相关性状灌水条件种质筛选
- 基于产量相关性状综合评价晚播甜菜品种的适应性
- 2024年
- 【目的】研究甜菜在新疆南疆特定生态区的生长发育特性,为新疆南疆晚播甜菜提高产量及含糖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引进的14个甜菜品种为材料,测定甜菜生物量积累分配、收获株数、块根单重、产量及产糖量等11个产量相关性状指标,分析晚播甜菜变异系数、相关性、主成分、隶属函数及划分聚类,综合评价晚播甜菜品种适应性。【结果】不同甜菜品种适应性不同,11个产量相关性状转化为3个主成分,分别为生物量因子、块根产量因子及产糖量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886%。14个甜菜品种聚类划分为3类,其中品种KWS1130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根冠比及单根重等产量相关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最强,综合排名第一。【结论】甜菜品种KWS1130适宜新疆南疆晚播种植,且能保证较高的产量和产糖量。
- 阿不都卡地尔·库尔班潘竟海陈友强刘华君董心久白晓山李思忠高卫时沙红李小惠
- 关键词:甜菜产量相关性状综合评价适应性
- 不同密度下玉米掖478衍生系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2024年
- 用掖478衍生系K22、沈5003、U8112、早48和郑58为被测系,以Mo17、齐319、丹340和昌7-2为测验系,基于NCII设计得到20个杂交组合,在高、低种植密度下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掖478衍生系及其杂交种的产量性状受密度、基因型等影响。早48和郑58的4个以上穗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在高密度下效应值较高,且高于低密度下的效应值。早48×丹340和郑58×齐319在高密度下单穗粒重最高且多数性状特殊配合力均为正效应。早48和郑58在高密度下综合表现较其他衍生系更好,在该区域耐密高产育种中可以重点利用。
- 杨泽兵谭家颖王浩汪程侯宪斌柏光晓易强刘应红
- 关键词:玉米产量相关性状耐密性
- 旱作丘陵区不同酿造高粱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通过筛选适宜在山西省旱作丘陵区种植的酿造高粱品种,以集成丘陵旱作区高粱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选取了12个高粱品种进行不同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折合产量最高的是晋粱211,为10 56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8.35%;其次是晋杂44号,为10 502.12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7.74%;吉杂225排第3,为10 500.15 kg/hm^(2),较对照品种高杂4增产7.72%。晋杂44蛋白质含量最高(126.6 g/kg),高杂4脂肪含量(56.4 g/kg)和淀粉含量最高(773.8 g/kg)。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穗数、生育期、穗长、株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产量相关指标划分成3个主成分因子,第1主成分与鲜穗重、产量、穗数有关;第2主成分与穗粒数、出籽率、水分含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千粒重有关。综合分析可知,晋杂51号、禾粱1号、晋杂44号、吉杂225、晋粱211和高杂4号适宜在山西省旱作丘陵区推广种植。
- 彭之东范娜白文斌
- 关键词:高粱品种
相关作者
- 梁康迳

- 作品数:228被引量:1,845H指数:25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籼稻 杂交稻 杂种优势 选育
- 宁海龙

- 作品数:142被引量:87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农学专业 QTL 重组自交系群体 脂肪含量
- 王洪飞

- 作品数:111被引量:199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杂交水稻 选育 杂交稻 栽培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
- 仇秀丽

- 作品数:42被引量:201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杂交稻 生态农业 产量相关性状 水稻 农业科研院所
- 李文滨

- 作品数:527被引量:2,390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大豆 QTL 基因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