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8篇“ 产流过程“的相关文章
- 融雪融冰复合产流过程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提供一种融雪融冰复合产流过程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水文资源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融雪温度和融雪因子,得到融雪水量,其中,融雪因子是通过参数率定得到的;根据预设成冰温度和预设融冰温度,得到融冰释...
- 赵强 曹光荣 李玮 李翀 贾泽宇 唐洋博 管梦林
- 秃尾河流域产流过程的演变归因与情景预估
- 随着黄河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深入实施,流域内下垫面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产流过程,进而导致河川径流明显减少。这一现象不仅加剧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对黄河中游的生态平衡构成了新的挑战。深入研究变化环境下流...
- 温艳霞
- 关键词:植被变化
- 枯落物腐殖化程度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
- 田子昊
- 基于DHSVM模型的不同植被对产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 植被类型及覆盖变化是影响流域水文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选择海河流域大清河山区的西大洋水库以上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DHSVM水文模型模拟流域产汇流过程,研究不同植被对实际蒸散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讨论植被类型变化与流...
- 王思奇宋昕熠朱宏鹏鲁帆江明
- 关键词:植被变化产流过程西大洋水库
- 模拟降雨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对坡面地表和壤中流产流过程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植被恢复显著改变流域降雨径流过程,但植被对产流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变雨强条件下,分析不同密度(0、300、600、900 g/m^(2))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枯落物覆盖下坡面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1)随枯落物覆盖密度的增大,地表产流时间延长,产流量逐渐减小;与裸土坡面相比,枯落物覆盖坡面地表产流时间延长3~8倍,地表径流量减少12.38%~53.73%。(2)裸土坡面无壤中流产生,而枯落物覆盖坡面均有壤中流产生;壤中流产流量随着覆盖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最大覆盖密度下壤中流占总径流的比重达12.45%。(3)对于枯落物覆盖坡面,壤中流一般在降雨开始后的0.5~1 h产生,产流峰值出现在降雨结束后1~2 h内,且峰值随枯落物覆盖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壤中流产流延续时间可达7~9 d。研究结果可为分析植被覆盖对坡面水分运动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孙旭马岚张金阁王福星薛梦华宋天翼张旖璇李浩玉
- 关键词:地表径流壤中流模拟降雨
- 城市绿地产流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径流系数研究
-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下垫面类型、条件复杂化,绿地土壤、植被、地形结构等设计多样化以及现代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对应目标多元化,要求对城市绿地产流及径流系数的复杂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文...
- 侯爽
- 关键词:城市绿地产流过程径流系数影响因素关键参数
- 太湖流域平原水文试验区降雨产流过程特征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为研究太湖流域平原地区降雨产流特征,选取金坛水文试验区开展降雨产流过程观测,提取影响次降雨产流的特征要素,剖析典型蓄满、超渗产流案例中的产汇流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以蓄满产流机制为主,超渗产流现象较少。长历时小雨强条件下试验区产流过程可分为补给土壤水、填洼和排水沟出流、全面出流、雨止消退4个阶段。排水沟出流阶段径流系数小,以排水沟面积承接雨水出流为主;全面出流阶段为蓄满条件下的超渗产流,雨强阈值约0.1 mm/min,径流系数大。前两个产流阶段在短历时强降雨中同时发生。若全面出流阶段土壤尚未蓄满,则仍有较大比例雨水入渗,属传统意义上的超渗产流;若土壤已蓄满,则为蓄满条件下的超渗产流。
- 杨海姜月华周权平周权平
- 关键词:排水沟太湖流域
- 长江下游“玉米-花菜”轮作模式下旱地降雨产流过程及氮磷输出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农田氮(N)、磷(P)的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然而农田径流N、P浓度与流失量受到前期土壤含水率(AMC)、降雨量、翻耕等多种因素影响,尚缺乏田间监测方法。本研究以位于长江下游的崇明岛旱地为研究对象,建立自动取样方法,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对农田径流量和水质进行高频率取样与连续监测,分析“玉米-花菜”轮作模式下降雨产流过程及N、P输出特征,采用径流曲线数(CN)表征土壤的持水能力,研究10、30、50 cm深处土壤AMC(AMC10、AMC30、AMC50)对CN的影响,并利用电导率(EC)来反映径流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以及降雨的稀释效应。结果表明:农田径流峰值滞后于降雨峰值,CN值取值范围为37~88,且与AMC10线性关系最好(y=293.40x-39.41,R2=0.7905,P<0.01),与AMC50无显著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后的翻耕导致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浓度升高,夏季翻耕显著增加了P浓度,但N的浓度没有增加;径流N浓度随着径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但P浓度相反。EC与径流速度呈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降雨量增加了径流流量并产生了稀释效应,导致EC下降,且EC可以反映总氮(TN)、NO^(-)_(3)-N的浓度变化,EC的变化可充分反映N的输出特征,而P的输出与N输出不同,当径流速度较大且EC较低时,P的浓度可能较高;NO^(-)_(3)-N、DTP分别是农田N、P输出的主要形式,径流流量和养分浓度差异影响N、P的输出负荷,但养分浓度差异对NH+4-N、TP、DTP输出负荷的影响要大于径流流量对其的影响。
- 朱文俊李金文钱晓雍沈根祥张敏付侃王振旗赵庆节
- 关键词:天然降雨面源污染农田径流
- 岩层倾向对喀斯特槽谷区地表/地下产流过程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喀斯特槽谷区在降雨过程中极易发生水土流失,这使得该区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喀斯特槽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其典型顺/逆层坡面特征及地下孔裂隙发育程度,利用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条件下地表地下产流特征,从而揭示喀斯特槽谷区地表地下产流机制。结果表明:(1)喀斯特槽谷区地表地下产流受雨强影响,小雨强(30 mm/h)条件下地下产流量大于地表产流量,中雨强(60 mm/h)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增大且裸坡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大于地下产流量,大雨强(90 mm/h)条件下裸坡与顺层坡的地表产流量均大于地下产流量。(2)地下孔裂隙发育程度对地表地下产流量的分配比例产生影响,地下孔裂隙度越大则地下产流量越多,且2%~3%的地下孔裂隙度时地表地下产流量分配比例发生转变。(3)不同岩层倾向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及其分配比例最高为裸坡,最低为逆层坡,地下产流量及其分配比例最高为逆层坡,最低为裸坡。(4)不同岩层倾角条件下,顺层坡地表产流量最高为30°,最低为90°,地下产流量则相反;逆层坡地表产流量最高为90°,最低为60°,地下产流量最高为60°,最低为90°。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槽谷区地表及地下产流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提供科学依据。
- 覃自阳甘凤玲何丙辉
- 关键词:降雨强度产流
- 南方风化花岗岩坡地产流过程与侵蚀率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采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坡度(5°,8°,15°,25°)和降雨强度(1.0,1.5,2.0,2.5 mm/min)对南方风化花岗岩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和径流率均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坡度的增大而减小。径流入渗率与坡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p<0.01),而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呈现出3个不同阶段的变化:初始全渗阶段、快速下降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比坡度更明显。平均产沙浓度与坡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694,p<0.01),而其与降雨强度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坡度条件。土壤侵蚀率随降雨延长呈先增后减趋势,整体上与坡度和降雨强度呈正相关(r>0.580,p<0.05)。土壤侵蚀率和径流率在陡坡上呈线性关系(R^2>0.861),在缓坡上呈幂函数关系(R^2>0.966)。最后采用修正的典型土壤流失方程模型来预测土壤侵蚀率,发现模拟值的变化趋势与实际测量值接近,表明该修正模型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风化花岗岩地区的土壤侵蚀率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对进一步理解土壤侵蚀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 邓龙洲张丽萍孙天宇费凯范晓娟邬燕虹倪亮孙睿
- 关键词:侵蚀率坡度雨强
相关作者
- 王占礼

- 作品数:124被引量:1,632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黄土坡面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 黄土 坡面
- 陈浩

- 作品数:87被引量:1,088H指数:20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黄河中游 黄土坡面 流域系统 侵蚀产沙
- 吴普特

- 作品数:689被引量:6,451H指数:4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灌水器 黄土高原 水足迹 干旱半干旱地区 天然降雨
- 周丽丽

- 作品数:81被引量:436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黑土 冻融作用 土壤侵蚀 坡面 冻融
- 刘俊娥

- 作品数:34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黄土坡面 片蚀 细沟 黄土 薄层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