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62篇“ 交界性“的相关文章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CCB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合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卵巢CCB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块大体呈囊实,直径约8 cm,实区切面灰白、蜂窝状、质韧。镜下实区以纤维瘤样间质为背景,出现大小不等、疏密不均的腺体,大部分腺腔内衬单层上皮,肿瘤细胞形态扁平、立方形、靴钉样,部分细胞伴透明胞质,细胞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无融合生长(筛状、实、微囊样及乳头状结构),无间质浸润。结论卵巢CCB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交界肿瘤,诊断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免疫组化NapsinA和HNF-1β联合使用有助于区别其他类型卵巢上皮肿瘤。单纯卵巢CCBT预后良好,无复发病例,建议长期随访。
陈勇张和平赵彩霞刘婷珽
关键词:卵巢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透明细胞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在卵巢交界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针对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在卵巢交界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卵巢交界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筛选本院2022年7月-2023年9月诊治的84例卵巢交界肿瘤患者,依据研究需求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执行切除子宫、双侧子宫附件,切除部分腹主动脉及盆腔淋巴结,或切除结肠下网膜。实验组患者采取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医护人员需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其病变情况,灵活选择切除子宫附件、附件+对侧囊肿或行单/双侧卵巢囊肿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其治疗满意度、手术治疗情况与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非常满意与一般满意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瘤体大小与瘤体破裂发生对比未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与合并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调差表的各项内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在卵巢交界肿瘤应用中,以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实现肿瘤治疗又兼顾生育功能的目标,值得应用。
曾洪兰
关键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卵巢交界性肿瘤
MRI对良卵巢黏液囊腺瘤与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良卵巢黏液囊腺瘤与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经穿刺活检及病理学检查为60例良卵巢黏液囊腺瘤与24例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对比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MRI检查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检出104个肿块,以完全囊或囊为主,其中良卵巢黏液囊腺瘤75个,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29个。MRI诊断两种囊腺瘤的准确率为90.38%,其中在良卵巢黏液囊腺瘤的诊断准确率高于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P<0.05);MRI检查显示两种卵巢囊腺瘤在蜂窝状子房上产生差异,且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多为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5 mm、结节或乳头状突起≥5 mm;信号方面良卵巢黏液囊腺瘤在T1WI单一低信号和T2WI单一高信号上的出现率较高(P<0.05)。结论基于MRI鉴别诊断良卵巢黏液囊腺瘤与交界卵巢黏液囊腺瘤,能显著提高临床诊出率,对鉴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徐燕鲍伟宇尤云峰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MRI平扫及DWI序列在鉴别卵巢交界肿瘤与卵巢上皮恶肿瘤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卵巢交界肿瘤(BEOT)与卵巢上皮恶肿瘤(MEO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2月睢宁县中医院76例上皮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证实包括BEOT者37例,MEOT者39例,比较两种病灶MRI平扫形态学和信号特征,分析DWI序列扫描下两种病灶的信号强度及病灶实成分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差异。结果:常规MRI平扫显示,MEOT病灶分叶或不规则、肿瘤边界不清晰、囊实分界不清晰、实成分T2WI高信号、肿瘤构型实比例高于BEOT病灶,囊液成分T1WI高信号、肿瘤构型纯囊比例低于BEOT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OT病灶MRI-DWI高信号比例低于BEOT病灶,DWI信号强度低于BEOT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OT病灶实成分ADC值均低于BEOT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信号强度及b值=200、600、1000 s/mm^(2)时ADC值鉴别诊断BEOT、MEOT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0、0.822、0.856、0.958,b值=1000 s/mm^(2)时AUC高于其他检测条件。结论:相较于BEOT病灶,MEOT病灶多有异型,边界不清晰,DWI信号强度低,病灶实成分ADC值低,DWI序列可有效鉴别BEOT、MEOT病灶,且当b值为1000 s/mm^(2)时诊断效能最佳。
孙静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上皮性卵巢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
CA199和HE4及VEGF在卵巢交界和恶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肿瘤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和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这些标志物在卵巢肿瘤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卵巢上皮肿瘤(ovarian epithelial tumors,EOT)患者112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组46例、交界组34例和良组32例。比较不同患者临床资料和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CA199、HE4、VEGF及其组合对不同质EOT的诊断价值。结果 VEGF、HE4和CA199水平恶组最高,良组最低。恶组中,FIGO分期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阳患者的CA199、HE4和VEGF水平较高。CA199与HE4和VEGF的组合鉴别不同质EO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均高于单一标志物,CA199+HE4+VEGF区分良和恶、良交界交界与恶EOT的敏感度分别为93.75%、85.71%和72.13%,特异分别为96.77%、90.97%和68.25%,其诊断价值高于CA199+HE4和CA199+VEGF组合。结论 CA199、HE4和VEGF水平与EOT的质密切相关,CA199、HE4和VEGF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或两者联合应用更能准确鉴别EOT的质。
李新经袁珊
关键词:糖类抗原199卵巢上皮性肿瘤
输卵管交界肿瘤合并扭转及坏死1例
2025年
回顾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1例输卵管交界肿瘤合并扭转及坏死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急诊行腹腔镜下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因术后病检提示右侧输卵管交界浆液肿瘤,后再次入院行腹腔镜下右侧卵巢术及部分大网膜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未见复发。总结输卵管交界肿瘤合并扭转及坏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罗曼万晨昕张淳
关键词:输卵管肿瘤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
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
2025年
目的探究卵巢透明细胞交界肿瘤(clear cell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CCBO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为诊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CBOT患者共23例,同时整合Ricotta研究队列中的19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学转归。结果本研究入组了42例CCBOT患者:其中我院队列23例,Ricotta队列19例。与Ricotta队列相比,我院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比例(34.8%)明显高于Ricotta队列CCBOT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5.3%)(P<0.05)。在我院队列中,22例患者具有术中冰冻病理信息,术中冰冻诊断的准确为50%(11/22),另外50%(11/22)患者术中冰冻低估了病情。合并后的队列整合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60岁,好发于绝经后女(66.7%);多数因盆腔包块(59.5%)和腹痛腹胀(19.0%)就诊;肿瘤多为单侧卵巢受累(90.5%);术前肿瘤标记物信息缺失较多,无法准确评估;10人(23.8%)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2人(76.2%)行根治手术,手术病理提示所有患者均为I期患者;部分患者(21.4%)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32例患者接受了全子宫切除,其中10人(31.3%)合并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1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31个月,未见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CCBOT患者总体预后好,复发率低;保留生育功能安全可行,但要注意排查是否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病变。鉴于CCBOT罕见,未来要开展多中心的前瞻研究来更好地阐明CCBO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李俊顾伟勇王杰玉武贝贝鹿欣陈瑞芳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远端交界峡部裂滑脱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选择
2025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远端交界峡部裂滑脱(distal junctional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DJI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例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发生DJIS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45~75岁(63.4±10.3岁),纳入DJIS组。按照年龄、别、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及手术方式匹配,以1∶2比例选取同期因腰椎退变疾病在我院接受后路减压内固定术但未出现DJI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椎体CT值、骨质疏松患者比例]、下端椎椎板切除范围(下端椎椎板横向减压百分比、棘突切除百分比)、初次手术后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等,分析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DJIS发生的危险因素,总结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DJIS的治疗方法。结果:DJIS组患者的BMI显著高于对照组(27.4±4.1kg/m~2vs. 23.7±3.4kg/m~2,P<0.001),L1椎体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105.2±43.9HU vs. 133.5±23.5HU,P=0.028),骨质疏松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0%vs. 10%,P=0.003)。DJIS组患者的PI(52.5±8.8°vs. 45.8±7.4°,P<0.05)和初次术后LL(47.4±14.3°vs. 36.5±10.6°,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T和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下端椎椎板横向减压百分比[(89.3±9.0)%vs.(78.0±3.2)%,P<0.05]和下端椎棘突切除百分比[(51.1±16.1)%vs.(39.3±9.1)%,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8例DJIS患者行远端减压、滑脱复位固定融合术,翻修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改善;2例临床症状不重,采取保守治疗,随访过程未诉症状加重。结论:高BMI、骨质疏松、高PI以及术中远端椎椎板切除范围过广是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发生DJIS的可能危险因素。
王永强袁磊李危石刘晓光
关键词:机械性并发症翻修手术
老年脊柱患者术后近端交界后凸解剖学危险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老年脊柱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术后近端交界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95例老年脊柱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手术患者,依据术后PJK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PJK组及非PJK组。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测量影像学参数,包括脊柱骨盆参数、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fat infiltration,FI)以及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的椎体CT值。采用组间比较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现PJK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24.6±5.4)个月,术后出现PJK 34例,发生率为35.8%。PJK组BMI显著高于非PJK组(P=0.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别比、吸烟史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K组平均内固定节段数[(6.6±1.4)个]显著高于非PJK组[(5.6±1.2)个](P=0.001);两组的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PI-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UIV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JK患者的ES和多裂肌-相对横截面积(multifidus-relative cross sectional area,MF-rCSA)均显著小于非PJK组(P均<0.001),ES-FI显著大于非PJK组(P=0.001),PJK组UIV椎体CT值显著低于非PJK组。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内固定节段数较多(OR=1.486,95%CI=1.035~2.135,P=0.032),较小的MF-rCSA(OR=0.451,95%CI=0.269~0.756,P=0.003),较低的UIV CT值(OR=0.957,95%CI=0.931~0.984,P=0.002),是老年脊柱长节段内固定术后患者群体出现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JK是老年脊柱内固定融合术后患者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内固定节段数较多,MF-rCSA较小,UIV椎体CT值较低是老年长节段内固定患者群体术后出现PJK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玮丁浚哲孔超朱卫国李翔宇鲁世保
关键词:脊柱后凸椎旁肌手术后并发症脊柱融合术
卵巢交界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研究进展
2024年
卵巢交界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 BOTs)常见于年轻女,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保留生育功能手术(fertility-sparing surgery, FSS)可以改善患者的生育相关功能和心理健康,早期BOTs患者可根据组织学亚型和预后因素选择FSS。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回顾卵巢交界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韩瑛刘崇东
关键词:卵巢交界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

相关作者

邱勇
作品数:1,460被引量:4,199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朱泽章
作品数:953被引量:2,652H指数:2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沈丹华
作品数:418被引量:2,152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诊断 病理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子宫内膜癌
崔恒
作品数:481被引量:2,349H指数:2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卵巢癌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性癌 抗独特型抗体 肿瘤细胞减灭术
强金伟
作品数:161被引量:1,275H指数:1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 卵巢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