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1篇“ 亚当.斯密“的相关文章
亚当·斯密
本书以亚当·斯密的生平为背景,对斯密的思想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重点介绍并评价了斯密的几部重要著作,包括《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等。作者在书中强调了贯穿斯密所有著作的“向后看”的历史观,并试图以此澄清时下流行的关于斯密...
加文·肯尼迪编著
亚当·斯密
晏智杰
关键词:生平事迹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
于俊文著
关键词: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
林森木著
关键词: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写作太难了!
2025年
写作是个体力活,而亚当·斯密从小体弱多病。他的书写笨拙、缓慢、吃力,就像一个刚学会写字的小孩:“斯密一生都保持着一种大大的、小学生字体的笔迹,他觉得书写方面的操作很困难,写作本身对他而言好像总是一个问题。”
亮叔
关键词:亚当斯密写作
亚当·斯密“经济人”的道德基础
2025年
深入剖析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阐述的市场经济、个人利益以及自由竞争等核心观点,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探讨这些经济理论对于道德基础的潜在影响。同时对斯密的另一著作《道德情感论》中的道德情感、同理心等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意在明确这些观念在“经济人”进行道德决策时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这两部经典著作的综合分析与研究,致力于揭示“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期望能够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关于道德基础的重要启示,为经济伦理学的理论框架注入新的思考维度,并为推动道德经济学的发展贡献出有益的观点与建议,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如何坚守道德底线、实现经济与道德的和谐共生提供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张彭松曹旭睿
关键词:经济人道德
现代文明的探索者:亚当·斯密的文明观
2025年
斯密摈弃了契约论的“自然状态—文明社会”的历史哲学框架,采用了社会演化论的历史的、动态的“社会四阶段论”范式。这一文明史观奠定了文明理论的社会史基础。斯密具有“进步”意涵的“文明”概念,超越了法语“文明”的文雅、有教养之义,使文明概念具有了启蒙时代的精神内涵。斯密从工业时代的来临预见到一个新社会和新文明的诞生,并揭示了“商业社会”的现代性,以及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而商业文明的现代化趋势。斯密的文明史观融贯着启蒙时代的自由人文主义精神,他以“自由”与“人道”为标尺,从经济、政治、道德各领域全面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趋势,以及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高力克
关键词:文明人道
亚当·斯密是如何参与马克思的思想建构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笔记本再解读
2025年
斯密为巴黎时期的马克思提供了透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框架。这一整体架构即是工人、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三大阶级构成的社会结构。马克思从这三大阶级的三种不同收入形式入手,看到了作为工人谋生活动的劳动创造了同工人相对立的全部产品,揭示了被斯密掩盖的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这一矛盾。在摘录和批判斯密的基础上,马克思以“异化”概念来把握国民经济的事实,并以此为出发点探寻超越国民经济学的出路。然而,马克思此时只能发现斯密理论的矛盾,还无法彻底批判并真正超越斯密奠定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郭弄舟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牛津通识读本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凭借《国富论》奠定了其“经济学之父”的历史地位。当下的人们常常将他与提倡自利、为贪婪辩护以及批评政府对市场交易的任何“干预”关联在一起,因为如果把市场交易交给“看不见的手”,就会产生繁荣和自由。然而,如果你真的读...
(英国)克里斯托弗·J.贝里作
商业与德性:亚当·斯密对商业社会的伦理辩护
2025年
长期以来,商业社会受到了各种道德批评。斯密通过同情心确立社会的消极正义、发展个体的德性,通过考察社会历史表明商业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进步和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并批判古典德性的过时,最终回应了商业社会遭受的道德批判,论证了商业社会的道德意义。无论是斯密所揭示的个体之社会性维度,还是他所采用的历史性方法,都使得他对商业社会的辩护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当下,我们可以立足商业社会建构正义与规范,在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李育书
关键词:商业社会自私正义德性

相关作者

罗卫东
作品数:133被引量:783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学 经济发展 浙江经济 《道德情操论》 跨学科
吴安新
作品数:79被引量:197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教育 素质教育 政府
宋宏图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伦理化 中西法律 正当 不起诉裁量权 亚当.斯密
张娜
作品数:12被引量:10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工商大学
研究主题:长江经济带 门槛模型 区域创新能力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数字经济
高瑞鹏
作品数:16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顶岗实习 职业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