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7篇“ 亏缺灌溉“的相关文章
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蒙古黄芪光合特性、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膜下滴灌蒙古黄芪光合特性、水生产力和药用品质的影响,分别在苗期、现蕾开花期、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设置轻度(65%~75%田间持水量)和中度(55%~65%田间持水量)的水分亏缺处理,以全生育期充分灌溉(75%~85%田间持水量)作为对照(CK),在河西绿洲冷凉灌区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均会显著(P<0.05)降低同期蒙古黄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与CK相比,在苗期和现蕾开花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并无显著差异,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3.98%和12.99%;在根茎伸长期和根茎增粗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处理的黄芪甲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4.05%和3.57%,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分别显著提高9.53%和10.20%,但二者的产量分别显著降低8.79%和13.99%。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苗期进行轻度水分亏缺的处理可推荐作为河西绿洲灌区蒙古黄芪适宜的亏缺灌溉策略。
李艳翠李福强周波
关键词:水分亏缺光合特性综合评价蒙古黄芪
关中地区亏缺灌溉与二元覆盖促进猕猴桃节水增产提质
2025年
为探究陕西关中平原季节性缺水对猕猴桃生长的限制,确定最佳灌水量和覆盖措施。该研究设置3个灌水梯度:W1(灌水上限为85%θf,θf为田间持水量)、W2(75%W1)和W3(60%W1),4种地面覆盖组合:FG、FN、NG、NN(F:行内地布覆盖、G:行间生草覆盖、N:裸地),共12个处理,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分析土壤储水量、猕猴桃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F覆盖在W1处理下显著提高行内土壤储水量,G覆盖在W2处理下显著提升行间储水量(P<0.05)。FG处理在保持猕猴桃行间储水量不变的同时使行内储水量增加了2.21~42.23 mm。FGW2处理可增加猕猴桃果实膨大期-成熟期叶片光合指标(Pn、Tr和Gs),并使其单果质量增加了30.38%、单株产量提高了76.38%、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5.15%和44.26%(P<0.05)。FGW1处理显著降低有机酸含量19.70%,提高固酸比37.75%(P<0.05)。覆盖与灌水量组合通过提高土壤储水量影响猕猴桃关键生育期叶片光合,进而改善产量与品质,其中果实膨大期储水量与猕猴桃生长、产量和品质关系最密切。在关中地区采用FG覆盖结合W2灌水措施可有效提高猕猴桃园土壤储水量和光合效率,保证产量并提升果实品质,为猕猴桃生产提供可行措施。
李曼宁曹红霞赵俊城彭美龄丁邦新李志军
关键词:灌溉猕猴桃土壤储水量光合作用
亏缺灌溉对向日葵幼苗生长及喷施SA前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025年
以本地区主栽的向日葵品种SF36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亏缺灌溉处理(灌溉量80%、60%、40%处理)对向日葵生长指标的影响,分析喷施水杨酸(SA)前后不同灌溉处理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由80%下降到40%,向日葵幼苗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呈现出轻度、中度、重度胁迫现象。随着灌溉亏缺程度的增加,MDA含量和SOD活性呈现较稳定水平,POD活性受到显著抑制,CAT活性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喷施SA后,随着亏缺程度的加剧,MDA含量呈先稳定后升高的趋势,SOD活性呈上下波动趋势,POD活性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在水分亏缺较轻和中等程度情况下,喷施SA能够有效提升向日葵的修复能力,对向日葵的节水灌溉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韩海霞云玉林宋凯姚岭柏
关键词:向日葵抗氧化酶亏缺灌溉
紫花苜蓿亏缺灌溉栽培的综合管理策略研究
2024年
本文综述了亏缺灌溉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栽培中的应用及效果,重点关注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优化作物产量与水利用效率的方法。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探讨了精确灌溉调度和先进农业技术的结合应用,以及这些策略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综合各类研究发现,亏缺灌溉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维持紫花苜蓿高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同时强调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综合管理策略的必要性,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政策建议。
武欣张芮李妙祺张小艳张真荣卢小波
关键词:亏缺灌溉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
亏缺灌溉对切花菊“神马”采后品质的影响
2024年
以鲜切菊花“神马”为供试品种,以鲜切菊花参考作物蒸散量(ET0)为标准,设置T1(90%ET0)、T2(75%ET0)、T3(50%ET0)和CK(100%ET0)4个灌溉处理,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切花瓶插鲜切菊花的花径、鲜重、水分平衡值和寿命,研究亏缺灌溉处理对鲜切菊花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度亏缺灌溉(T2)的鲜切菊花瓶插寿命最长,严重亏缺灌溉(T3)的鲜切菊花瓶插寿命最短。(2)适度亏缺处理(T2)的鲜切菊花径增大幅度最大,严重亏缺灌溉(T3)花径缩小幅度最大,花朵凋谢速度最快。(3)轻度亏缺灌溉(T1)可以使鲜切菊花保持较大鲜重。(4)适度亏缺灌溉(T2)会使鲜切菊花在瓶插后及凋谢时保持较高水分平衡值。T2处理可显著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增加花朵花径并提高水分平衡值,切花菊保水能力和外观品质好,观赏性强。T2处理为南京地区鲜切菊花的最佳灌溉量。
田沛江晓东邹纯丽周剑飞贾浩煜
关键词:亏缺灌溉切花菊花径鲜重瓶插寿命
基于亏缺灌溉的利津县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2024年
针对利津县当地灌溉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用水的难题,采用亏缺灌溉的调控方式控制作物生育期灌溉用水量,选取作物经济效益、综合水分生产力、生态效益最大为目标,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AE-FOS-MOP)进一步对利津县不同水平年下的农作物进行种植结构调整。研究表明:①亏缺灌溉方式下,灌溉水量仍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用水需求,但显著缓解了灌溉水供需矛盾。②在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不同水平年下模型优化的结果有效地调整了粮经作物的比例并实现了节约耕地。③现状年(2022年)通过调减冬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的播种面积,增加花生的播种面积,可实现经济效益提升1.9%,综合水分生产力提升4.5%,生态效益提升3.1%。④规划年(2025、2035年)进一步增加蔬菜、花生的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分别提升9.5%、14.3%,生态效益分别提升16.9%、14.1%,综合水分生产力分别提升2.1%、5.0%,节水率分别为8.2%、5.5%。
毕春宁孙斌薛建春杨萌
关键词:亏缺灌溉
亏缺灌溉棉花对氮素与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的响应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新疆棉花的农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93%,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氮肥是棉花生育期内需求量最高的肥料,不合理的施氮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与作物减产。因此,合理调控水资源利用与氮肥施用对新疆绿色农业发展...
彭浩源
关键词:亏缺灌溉施氮量物质积累与分配
亏缺灌溉对新疆不同品种春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不同亏缺灌溉水平对春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优化新疆春小麦水肥管理、提高小麦生产水肥效益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2、2023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进行了管栽试验和小区试验,灌溉方式为滴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干旱敏感品种新春22号(XC22)和耐旱品种新春6号(XC6);副区为灌溉处理,设置全生育期充分灌溉对照[CK,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FC)的75%~80%];分蘖期轻度亏缺(T1,60%~65%FC)、中度亏缺(T2,45%~50%FC);拔节期轻度亏缺(J1,60%~65%FC)、中度亏缺(J2,45%~50%FC)5个处理。调查了开花前后春小麦茎鞘、叶、穗及籽粒干物重、氮素含量,及成熟期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计算了花前氮素积累与转运、花后氮素吸收量及氮素利用率。【结果】两品种小麦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166.15~238.87 kg/hm^(2))、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分配率、各器官花前氮素转运量(21.76~57.66 kg/hm^(2))及其贡献率(14.15%~31.66%)、植株花前氮素转运量(78.67~147.66kg/hm^(2))及贡献率(51.58%~81.11%)均表现为T2、J2处理低于T1、J1,而T2、J2处理下籽粒氮素分配率、植株花后氮素吸收量及贡献率则高于T1、J1。亏缺灌溉处理下,品种XC6各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各器官花前氮素转运量及贡献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总体上高于干旱敏感品种XC22。与CK处理相比,T1处理下耐旱品种(XC6)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了9.98%,茎鞘花前氮素转运量及贡献率分别提高了24.06%、18.91%,植株花前氮素转运量及贡献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9.21%、12.53%,产量显著提高了12.17%,氮素利用率提高了2.25%,氮肥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了12.16%,氮素收获指数提高了3.71%。而干旱敏感品种XC22的各项指标在4个亏缺灌溉处理下均低于CK。【结论】在新疆灌溉绿洲农业区,分蘖期轻度亏缺灌溉(60%~65%FC)可显著
车子强涂洪铭蔡静怡尹豪杰马熠琳蒋桂英
关键词:春小麦亏缺灌溉氮素利用率
基于Meta法定量分析亏缺灌溉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2024年
【目的】综合分析亏缺灌溉对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亏缺灌溉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通过亚组分析不同区域、作物、降水量及灌溉方式下的变化。【结果】亏缺灌溉显著降低了我国北方地区作物产量,平均减产率6.66%,东北地区平均减产率最为显著,达9.43%;显著提高了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升率10.59%,西北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提升最为显著,达到12.70%,而东北地区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提升;小麦、玉米和棉花均显著减产,棉花减产率最高为10.67%;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率最高,达到了15.63%;在不同降水量区间存在显著减产效应,200~400 mm区间内减产10.74%,而在此区间内水分利用效率并无显著提升;传统地面灌、滴灌和膜下滴灌下产量均显著降低,滴灌减产率最高为8.93%,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升,滴灌下WUE提升率最高为15.95%。【结论】亏缺灌溉可显著提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作物产量,但在不同种植区域、作物种类、气候条件和灌溉方式下作用效果各不相同。
刘富余张江辉白云岗赵经华曹彪
关键词:META分析亏缺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施氮对亏缺灌溉措施下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2024年
研究节水灌溉措施结合氮肥管理对棉花干物质积累、生理响应、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区棉花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农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棉花‘新陆早7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2种灌溉处理下(正常灌溉,W1;亏缺灌溉,W2)不同施氮量(210 kg·hm^(-2),N1;300 kg·hm^(-2),N2;390 kg·hm^(-2),N3)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养分吸收、抗氧化防御、渗透调节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溉相比,亏缺灌溉通过降低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养分吸收降低了籽棉产量。与亏缺灌溉下进行适量施氮相比(W2N2),增加施氮量处理(W2N3)的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12.5%和10.9%,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分别提高13.6%、42.6%,这些过程减轻了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造成的伤害,促进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最终籽棉产量提高5.6%。此外,与正常水肥管理处理(W1N2)相比,亏缺灌溉后增加施氮量(W2N3)并没有降低籽棉产量,反而通过改善冠层光合能力、抗氧化防御及渗透调节能力延长了干物质持续积累时间,使植株提前3~4 d结束生育进程。综上所述,在干旱区开展棉花节水灌溉措施时,建议在常规施氮量的基础上再增加30%,该施氮量可以在保证棉花不减产的同时节约更多的灌溉水,并且该措施对干旱区滴灌棉花生产中的节水增效和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杜峰孙玉华李锦虎蹇瑷王浩宇杨明凤
关键词:亏缺灌溉氮肥管理籽棉产量

相关作者

刘明池
作品数:156被引量:1,394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番茄 黄瓜 亏缺灌溉 韭菜 营养液
刘小刚
作品数:273被引量:1,109H指数:1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小粒咖啡 灌溉 水分利用 小桐子 干热区
杨启良
作品数:422被引量:1,076H指数:1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灌水 小桐子 灌溉 小粒咖啡 节水灌溉技术
刘向莉
作品数:13被引量:23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亏缺灌溉 番茄 番茄果实 番茄果实品质 水分利用率
蔡焕杰
作品数:443被引量:5,850H指数:4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冬小麦 膜下滴灌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