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07篇“ 二重性“的相关文章
数字资本对共同富裕的双重作用——基于数字资本二重性视角
2025年
数字资本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作为基本依托,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凭借数字雇佣劳动实现价值增殖和剩余价值,具有高综合和强渗透的资本形态。数字资本具有生产要素属和生产关系属二重性,在生产运动中呈现出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二重性,这也决定了它在共同富裕视阈下的双重作用:既具有促进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富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价值,同时也出现了挤压劳动报酬、加剧贫富分化、削弱人的主体地位的价值困境。基于此,要辩证对待数字资本的二重性,科学把握数字资本的“在场”与“退场”;坚持工具理和价值理的辩证统一,坚持数字技术的共同富裕指向;坚持“发展”和“限制”的辩证统一,完善数字资本积极效应的放大机制和消极效应的约束机制。
朱成全杨彤彤
关键词:共同富裕二重性数字技术
能源与商品二重性视角下的绿氢多元化流通机制研究
2025年
为了更好的推动绿氢的流通,需要对绿氢的能源与商品双重属及其对流通机制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文章分析了绿氢作为高效能源载体的应用挑战与储运方式的多样,探讨了基于能源属的系统集成、协同流通与标准化质量控制机制。同时,文章还研究了绿氢作为商品的市场交易机制创新、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绿氢的多元化流通提供了策略建议,旨在促进绿氢的有效流通和市场化发展。
戴苗强刘润佳吴倩颖周颖
关键词:能源
以报告文学“二重性”辩证驱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25年
本文尝试在新时代、新教材背景下重新挖掘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包身工》的独特教学价值,推进学生对新闻(真实)与文学(艺术)这组报告文学核心特质的深入理解,在报告文学“二重性”辩证关系的探究中,驱动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与语言鉴赏能力的提升。
赵蓓沁
关键词:辩证思维审美鉴赏
“公私二重性”与家政服务职业道德的四重张力
2025年
本文从别视角引入“公私二重性”框架,分析国家、企业、客户和家政服务员等不同主体共同建构的职业道德话语特征及其内部张力。研究发现,不同主体对家政服务职业道德的认知存在“公私二重性”的共,具体体现为这些主体既强调“公共品格”也强调“私人特质”,既重视“公共知识/技能”也重视“私人情感”,既追求“公共利益”也诉诸“私人利益”。不同主体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在某些维度上存在差异,由此形成了家政服务职业道德的内部张力和困境。这些张力包括:国家对于“自尊”及“客户—家政服务员”之间平等关系的强调,与二者在实际互动中形成的“服从—被服从”权力关系的冲突;不同主体围绕家庭伦理与家政服务职业道德的关联形成的争议;不同主体对“专业”和“爱”的不同理解;商品化影响下家政服务买卖双方对私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照料劳动本身的公共利益内在要求形成的紧张。
苏熠慧
关键词:家政服务员职业道德
资本的二重性与耐心资本的发展进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被引量:1
2025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危机与不稳定、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分化、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等负面问题。耐心资本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本形式,是对传统资本的扬弃,克服传统资本短期逐利与高风险偏好,融合社会进步和环境价值,具有长期投资导向、注重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风险承受能力与稳定、参与与合作等特征,对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缓解社会不平等与贫富分化、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上,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政府监管资本、引导流向,优化政策鼓励耐心资本投入重点领域;以制度建设为牵引,完善风险管理与评估体系,不断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和规范资本健康发展,助力新征程上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陈绍辉孙熙国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
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文学虚构与真实二重性的冲突——以卢卡奇为例
2025年
文学理论的迭代使文学的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矛盾成为文学理论家关注的一个焦点。“表现主义论争”彰显了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折射了文学虚构与真实二重性之间的冲突。卢卡奇依托自己的哲学思想推崇现实主义,而随后出现的诸如魔幻现实主义和非虚构文本等,都阐述了自己对表现与再现的看法。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进一步推进了对文学真实与虚构的深入认识,也启发了我们对卢卡奇文论的深度思考。
闵江妍
关键词:虚构表现主义现实主义卢卡奇
民族与世界二重性张力--侗族大歌的审美共通及民族文艺发展路径研究
2025年
侗族大歌作为侗族“地域--制度--语言--生活”四位一体的文化表征系统,既是民族身份的核心标识,亦在跨文化传播中演绎了民族与世界二重性张力。通过分析侗族大歌自然地理形塑的声景特质、社会组织催生的制度基因、无文字传统强化的语言特及生活实践孕育的内容体系,揭示其民族根植于湘黔桂毗连区的生态--伦理共同体;进而以“形式突围--价值对话--本体回归”为阐释框架,论证侗族大歌如何通过多声部复调的范式突破、生态声景的全球共振及和谐价值的文明应答,实现从地方知识到人类非遗的现代转化。研究表明,民族文艺的全球传播既非本质主义的符号固守,亦非文化霸权下的被动妥协,而是以审美共通为基底,通过“差异中的共鸣”重构艺术本体价值的过程。侗族大歌的实践启示,在于民族与世界的辩证互动需以“在地基因全球表达”为路径,在守护文化根的同时,探索数字媒介与跨界融合的创新可能,从而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对话提供非对抗范式。
何嵩昱
关键词:侗族大歌跨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藤湖南的江南认识的二重性
内藤湖南作为一位到访过中国多次的著名中国学家,他发表了许多中国相关的文章,其中不仅包括历史、文化,还有其对时政的见解,这些文字形成了内藤湖南独特的中国观。本论文聚焦于近代时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且列强势力复杂的中国江南地区,...
潘莹姣
关键词:内藤湖南中国观国家利益观二重性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
2024年
社会学从命名为“社会学”时,就是要创造一门新学科,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社会学的科学是与生俱来的特,讲求科学的方法就是要脱离神学和哲学。但是,与此同时,社会学研究的目的不仅是建立一门科学的研究社会的学科,更在于要通过科学研究获得知识。
陈心想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学二重性学科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与人文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与人文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的质疑进行梳理,进而从逻辑、实证与有限理方面对社会学的科学进行定义。最后,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可能的“特色”来源与“特色”自觉意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扎根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土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下的“人文”共同发挥作用,发展出中国的“科学”与“人文”俱强且和谐一体的社会学。
陈心想
关键词:人文性中国特色社会学

相关作者

许光伟
作品数:151被引量:249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发生学 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
张开
作品数:52被引量:21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主题:二重性 经济思想 经济危机 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
张柯
作品数:35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
研究主题:海德格尔思想 存在论差异 二重性 实存 笔记
刘拥华
作品数:53被引量:22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研究主题:社会 政治 社会学 二重性 自我
刘桂斌
作品数:62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经济全球化 产权制度 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