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1篇“ 乡土社会“的相关文章
乡土社会视角下的人居文化研究
2025年
文章以乡土社会为背景,深度剖析了乡土特性、文化传统和社会组织形式如何深刻塑造并影响乡村人居环境的形成与发展。乡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土地为核心的农耕文化、农民与土地的深厚情感和相对稳定、不流动的社会结构。乡土建筑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既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实证,也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信仰观念和社会秩序。此外,乡土社会中家庭、社区及村落之间的深层次社会互动也动态地塑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与行为规范。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城乡融合发展政策的激励下,乡土正成为人们向往的热土,应当重新审视乡土社会的现代价值,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乡土人文精神,以期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和谐共生与持续发展的目标。
赵越
关键词:乡土社会乡土景观人居环境
乡土社会的文化洞察与时代省思
2025年
文章深入研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剖析乡土社会根基,探讨“差序格局”在现代社会受到的冲击。礼治秩序依靠传统和自觉维系,涵盖生活各方面规范,从而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由《乡土中国》洞察乡村变迁、解决发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李童彤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社会礼治秩序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后乡土社会视角
2025年
社会转型深刻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整体样态。从乡土社会迈入后乡土社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遭遇知识困境、能力困境和价值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要变革教学理念,实施增值评价,夯实专业基础;优化文化供给,专家引领帮扶,建立“一校一案”;提高薪酬待遇,增进职业认同,提升专业素养。后乡土社会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育领域“攻坚克难”,亦仰赖乡村社会文化的持续优化供给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整体有效变革。
周起煌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后乡土社会功利主义乡村文化
共读《乡土中国》之“愚”乡土社会需不需要文字?
2024年
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
李丹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性庙堂文字
共读《乡土中国》之“礼” 传统惯性下,“礼治”统治乡土社会
2024年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人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乡土中国·礼治秩序》内容简述《礼治秩序》一章剖析了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费孝通认为,乡土社会之治既非“法治”,又非“人治”,也非“无治而治”,而是“礼治”。
朱来青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社会礼治乡土中国
以“乡土幼教”再造“乡土社会”——我国“新乡土幼教体系”的实践逻辑被引量:2
2024年
相比于传统乡村幼教,“新乡土幼教体系”是超越“教化育人”这一本体功能,实现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共生共长的新型互动体系,它以“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激活”为抓手,以全新的“园—村”“园—社”“城—乡”关系构建为路径。“新乡土幼教体系”之“新”是系统性“新”,包括宏观维之社会结构、意义结构、文化信仰,中观维之制度框架、组织联结、关系生态,微观维之生活方式、课程实践、主体角色。“新乡土幼教体系”既要有基于“园—村”“园—社”“城—乡”新型互动关系的路径设计和从村庄范式到县域范式的范式选择,也要有从在地化、本土化到再地化的路径选择。
王海英高钰霞
关键词:乡土社会
共读《乡土中国》之“我”从血缘到地缘,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
2024年
每个家族都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去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内容简述《血缘和地缘》一章介绍了乡土中国背景下血缘和地缘在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强调了血缘社会的稳定性和地缘社会的商业发展特性。
陶然
关键词:《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乡土社会地缘血缘
“新”与“旧”的矛盾触碰——论《秦腔》中乡土社会的变迁
《秦腔》被认为是当代中国乡土写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社会的巨大变迁和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落。乡村生存境况的变化、土地与农民的剥离、伦理的陷落、秦腔的式微,合奏出一曲乡村的挽歌,体现了作家对乡土的深厚情...
任方珂
关键词:乡土文明秦腔现代文明
乡土社会传统知识社区保护机制的构建
2024年
乡土社会传统知识是中国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所有智力成果的总和。这些知识既是乡土社会重要的生计资源,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智力支撑,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社区作为乡土社会传统知识生产与传播的重要空间,与传统知识关系紧密,对其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针对乡土社会自身较为“传统”的特征与环境,要实现对传统知识的有效保护,还需要传统社区从创新机制、社会习惯规则机制、信息技术机制以及自我保护机制等诸多方面下功夫。
辛丽平
关键词:乡土社会传统知识
村落文化与乡土社会
2024年
文化人类学把人类文化大致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具体到村落研究,也可以把村落文化分为村落物质文化、村落精神文化和村落制度文化。村落文化往往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空间中形成和发展的,因而中国各地的村落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家和家族是村落的基本社会细胞,任何一个村落都是由若干个家户构成的。各家对村落文化的认同是村民根据血缘、地缘、业缘、姻缘等社会关系自发形成的。村落文化是乡土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和政治制度的推移,村落文化也会不断创新发展。中国村落文化的传承性是维持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乡土根基,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
色音郭凤明
关键词:村落村落文化乡土社会

相关作者

彭兆荣
作品数:489被引量:2,712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美术学院
研究主题:人类学 遗产 民族志 文化遗产 人类学视野
王彬
作品数:202被引量:630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解释 法律论证 后果主义 民间法 本体论
刘奇
作品数:196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人民政府
研究主题:乡村 三农 中国农民 农业 农民
赵旭东
作品数:310被引量:2,154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人类学 文化转型 文化自觉 文化 乡村
田成有
作品数:58被引量:571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间法 国家法 法治 习惯法 乡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