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篇“ 主治病症“的相关文章
太白米主治病症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2025年
目的研究太白米5种主治病症(胃痛、呕吐反胃、腹胀、胸闷和慢性腹泻)的潜在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于CNKI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太白米的化学成分,通过Swiss ADME平台和Swiss Tare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成分作用靶点;于GeneCards、OMIM、Drugbank、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PharmGKB数据库获取5种病症的作用靶点;选取成分与病症交集靶点作为太白米不同主治病症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成分进行体外结合模拟,验证网络分析的结果。结果太白米5种主治病症的潜在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不尽相同,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黄芩素、阿魏酸、咖啡酸乙酯、茄次碱-3-O-β-D-吡喃葡萄糖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1-O-咖啡酰甘油酯、对香豆酸甲酯和对羟基桂皮酸酯苷,通过作用于EGFR、HRAS、MAPK1、AKT、PDGFRA等关键靶点,调节PI3K/Akt、MAPK和癌症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胃痛、呕吐反胃、腹胀、胸闷及慢性腹泻的作用。结论分析预测了太白米作用于不同病症的潜在药效成分和分子机制,为其功效关联物质研究及作用机制阐释提供参考。
乔子尧支文冰张红张红孙婷婷孙婷婷房敏峰
关键词:太白米主治病症胸闷慢性腹泻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梁门穴现代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
2025年
目的:基于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报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分析梁门穴主治病症、施治方法、配伍规律,为临床的诊治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等中文数据库联合PubMed、Web Of Scienc(e WOS)、Embase、Cochrane英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收录梁门穴主治的相关病例研究文献,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将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软件分析和Gephi0.10、SPSS Modeler 18.0软件可视化结果。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93篇,主治病症34种,主要涉及慢性胃炎、单纯性肥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症,主要施治方法为针刺、穴位埋线、艾法,高频配伍腧穴为中脘、足三里、天枢、气海、丰隆等穴,配伍腧穴主要归经于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通过对梁门配伍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内关-天枢为支持度最高的穴对。聚类分析得到4类穴位组合,多为梁门穴配伍的潜在处方。结论:现代梁门穴主治病症范围较广,优势病种为慢性胃炎和单纯性肥胖,主要与中脘、天枢、足三里等调畅气血类腧穴配伍。
吴琪邵文超尤婷张姣姣
关键词:数据挖掘主治病症配伍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按摩灸主治病症及应用规律研究
2025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按摩灸主治病症、腧穴应用规律及灸疗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思路。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按摩灸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清洗、数据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利用EndNote 9.2、Excel 2021、SPSS Statistics 27、Origin 2022、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按摩灸主治病症、配伍腧穴及归经和按摩灸灸疗处方中药物及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0篇,涉及内、外、五官、皮肤、妇科25种疾病,优势病症包括项痹、眩晕、腰痛、痹症、肢痹;配伍腧穴95个,总频次479次,高频配伍腧穴分别为百会、阿是穴、大椎;涉及中药106味,总频次665次,高频用药包括艾叶、红花、葛根、丝瓜络、桃仁、姜黄、地龙、细辛、没药、独活、乳香、桂枝等。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8个,其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红花-艾叶。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1)艾叶;(2)乳香、没药;(3)桂枝、细辛、独活;(4)桃仁、地龙;(5)红花、姜黄、葛根、丝瓜络。中药核心复杂网络筛选得到核心灸疗处方为艾叶、红花、姜黄、葛根、桃仁、丝瓜络、地龙、乳香、桂枝、没药、独活、细辛。结论:按摩灸多用于内科和外科疾病,眩晕和项痹为其优势病种。按摩灸兼具温通经络、舒筋活血之功,常选用百会、阿是穴、大椎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腧穴,灸疗处方常选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中药。
高新贺成功刘晓娜荆亚茹
关键词:腧穴配伍用药规律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下关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下关穴的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有关文献资料,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V0.9.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下关穴单穴应用文献71篇,配伍他穴应用文献19篇。纳入的90篇文献中,针刺的研究文献数量最多。下关穴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鼻炎、牙痛、面瘫和面神经疾病、颞下颌关节炎与紊乱;下关穴配伍腧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三叉神经痛、面瘫和面神经疾病、颞下颌关节炎与紊乱等;下关穴配伍腧穴15个,多配伍胃经、膀胱经等的腧穴。结论下关穴单穴和下关穴配伍内庭穴、四白穴、攒竹穴、翳风穴等可主治面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等疾病。
刘浩范郁山
关键词:下关穴数据挖掘主治病症配伍规律腧穴
丰隆穴主治病症演变考略——兼与《中国针灸》“丰隆治痰”相关文章探讨
2024年
基于传世文献《黄帝内经》,结合《黄帝明堂经辑校》以及出土文献《天回医简》,认为秦汉时期诸医籍中丰隆穴主治病症多有重合,且所针对病机多为“气逆”,《黄帝明堂经》对部分症状的文字表述改写后,影响了后世医籍对丰隆穴主治的认识。在隋唐时期痰病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宋金元医家重视痰与气机之间的关系,窦汉卿针灸著述中治疗“痰饮”“痰喘”选取丰隆穴,也是针对“气逆”这一病机,并非针对“痰”之本身,且可结合“三里泻之,以去风”佐证。经《玉龙歌》《针方六集》强调丰隆穴与“痰”之间的关系后,自明代以来逐渐形成丰隆为“治痰要穴”这一认识。丰隆穴主治病症的形成与演变受文本传抄讹误、文化背景影响、病症名称表述形式转变以及医家自身临床经验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马强
关键词:丰隆穴腧穴主治痰饮针灸文献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阴陵泉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析1949年10月前阴陵泉(SP9)主治病症和配伍规律,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以“阴陵泉”为检索词,以《中华医典》(第5版)及《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检索源,建立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医籍34,文献588条,涉及单穴主治病种7类,共25种,配伍主治病症9类,共50种,阴陵泉常配伍三阴交、足三里、阴谷、阳陵泉、关元、气海、公孙、中脘、行间、大都、太冲等腧穴,关联分析与阴谷、曲泉、关元、气海之间关联密切程度最高,聚类分析得到以阴陵泉为核心的4类针灸处方。结论1949年10月前阴陵泉单穴、配伍主治以内科病症为主,单穴主治最优势病症为疝瘕,配伍主治最优势病症为遗尿;配穴方面,多配伍五输穴、八会穴、下合穴等特定穴,配穴归经以脾经、任脉、膀胱经为主。
胥莹李季
关键词:阴陵泉主治病症腧穴配伍统计分析
基于R语言分析阳陵泉穴主治病症及配穴规律
2023年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阳陵泉穴的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1月CNKI、Wangfang、VIP、PubMed有关文献资料,运用RStudio和 Gephi0.9.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168篇,其中阳陵泉单穴应用文献21篇,配伍他穴应用文献147篇。阳陵泉穴的干预方式以针刺最多,电针次之。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配伍腧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脑卒中、胆石症、术后止痛、偏头痛、骨质疏松症、肩周炎等。阳陵泉配伍腧穴107个,多配伍胆经、膀胱经、胃经的腧穴;其高频配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结论 针刺阳陵泉穴主治病症以中风偏瘫、膝关节炎、胆石症疾病为主,常与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配伍。
郑苏穆敬平李亚威代轶楠
关键词:阳陵泉R语言主治病症配伍规律
天枢穴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探析:基于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总结天枢穴现代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6月2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建立天枢单穴、配伍主治病症和配伍腧穴等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0.9.2等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22篇,毫针刺、电针、穴位敷贴以及艾灸是天枢穴常用的干预措施。单穴主治病症12种,优势病症为便秘、腹泻等2种;配伍主治病症85种,优势病症为便秘、胃肠功能障碍、肠易激综合征、肥胖、腹泻、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等14种。高频配伍腧穴为足三里、中脘、上巨虚、关元等22穴,聚类分析得到4系6类天枢配伍组合,配伍经脉以任脉频次最高,阳经腧穴多于阴经。结论:天枢穴主治范围广泛,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便秘为核心优势病症,其高频配穴为足三里、中脘、上巨虚、关元。
陈伟王成余曙光吴巧凤
关键词:腧穴天枢随机对照试验主治病症配伍规律
浅析《伤寒杂病论》中麻黄的用量、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被引量:8
2023年
从用量与炮制、主治病症及药物配伍3个方面,探析《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麻黄的34方及46条相关条文,提出:麻黄的常用量为5.2~32.0 g之间,主治病症中以“热”的频率最高,其次为“疼痛”、“咳喘”,麻黄性温,不能直接用于热证,然张仲景巧妙将其与大剂量的石膏配伍,保留麻黄宣通透邪之性,达到辛凉透热。小便关系体内津液的多少,并与水饮致病互为因果,故配伍上以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为主,以辛甘化阳助气化、酸甘化阴滋其源、固护中州发水气。纵观张仲景对麻黄的运用,麻黄的主治病症涉及面广,是一味有着较高应用价值的中药,需要临床研究的重视与发掘。
孙祎梦刘纳文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麻黄主治病症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少泽穴主治病症及配伍规律
2023年
目的基于现代临床病案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整理少泽穴主治病症,单穴应用,配伍应用及与他穴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借鉴。方法电子检索CNKI、Wan Fang Database、VIP、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少泽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等相关文献,运用SPSS Statistics25、SPSS Modeler18.0统计软件及Gephi0.9.2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135篇,少泽穴的刺激方式主要为针刺、点刺放血和穴位按压,主治病症包括32种,单穴主治病症7种,配伍主治病症26种,以内科和外科病症为多,其主治优势病症为乳房疾病如缺乳、急性乳腺炎和乳腺增生以及眼科疾病急性结膜炎,配伍腧穴多归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高频配伍腧穴为膻中、乳根、足三里、合谷、太冲等穴。关联分析得出少泽-膻中;少泽-乳根;少泽-足三里;少泽-膻中、乳根;少泽-足三里、膻中;少泽-合谷;少泽-太冲;少泽-足三里、乳根为强关联穴位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得到7类穴位组合,为少泽穴配伍的潜在处方。结论少泽穴多用于乳房疾病,缺乳为其绝对优势病症,少泽兼具补养和通络之效,主要与膻中、乳根、足三里、合谷、太冲等调理气血类腧穴配伍。
凌发样齐文川李萧熊坚周园芳梁繁荣
关键词:少泽穴腧穴配伍

相关作者

张永臣
作品数:407被引量:2,233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针灸 配伍规律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针刺
贾红玲
作品数:286被引量:1,526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配伍规律 针灸 针灸治疗 针灸疗法 主治
朱永政
作品数:40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配伍规律 主治 主治病症 病症 基于数据
张洁
作品数:84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潍坊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黄连素 糖尿病 芪黄胶囊
邢斌
作品数:70被引量:32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类方 颜德馨教授 中医药疗法 中医 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