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080篇“ 中国逻辑史研究“的相关文章
中国逻辑研究
张忠义著
关键词:逻辑史
近十年来广义论证进路下的中国逻辑研究
2023年
近年来的中国逻辑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广义论证便是其中的一条新进路。伴随着广义论证理论本身的发展,十年来广义论证进路下的中国逻辑研究成果呈现出不同类型,既有宏观层面的思考,也有具体个案的分析。而且在个案分析中,有些采纳了基于广义论证概念的逻辑观以及本土化研究原则,有些则尝试依照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程序探讨中国古代论证思想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广义论证对于中国逻辑研究的价值。未来的中国逻辑研究不必局限于先秦名辩文献,自秦汉至明清,还有很多文献有待发掘和探讨。
何杨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
“正名-用名”与中国逻辑研究——《先秦逻辑新论》述评
2021年
A New 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ogic in the Pre-Qin Era by Zeng Zhaoshi曾昭式,Institute of Logic and Cogni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is an excellent research achievement on pre-Qin logic,which was listed into the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17).Based on a profound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ogic over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this book gives a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ought of logic in the pre-Qin era.It represents the author’s profound thinking on the logic of the pre-Qin era(actually also Chinese logic)and on how to study it.
卢奇飞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研究LISTEDPROFOUND
温公颐对中国逻辑研究的理论贡献被引量:1
2019年
温公颐是当代中国逻辑研究中成果丰硕并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著名学者。在中国逻辑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问题上,他充分肯定中国古代有逻辑,并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详实地论证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和发展进程;提出了先秦逻辑分为'辩者派和正名派'两派的划分,准确把握了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的基本线索;认为'内涵的逻辑'和'三物逻辑'是中国逻辑的主要特征,并论证了中西方逻辑在内容和特质上的差异。温公颐坚持运用逻辑的和历的统一的方法,准确阐释了中国逻辑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联性;他倡导的以原著为依据和范畴分析等研究方法为中国逻辑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田立刚冯长明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研究方法
中国逻辑研究方法论 首届两岸中国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为加强两岸学术交流,促进中国逻辑研究的发展,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和台湾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首届两岸中国逻辑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9月2日至9月3日在中山大学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二十...
何杨
朱熹易学“例推”方法及对中国逻辑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2018年
朱熹易学推理的主导推理方法是"推类",为此他还明确提出了"推类"的基本规则,并进一步按照爻变的数量将此规则分为七种具体情况,其中,"二爻变"与"四爻变"的推类规则是通过"形式化"的"例推"方法而得出的。借助西方传统演绎逻辑方法对朱熹的"例推"方法进行辨析,能够对其有更加明确的理解。朱熹的易学"例推"方法所展现出的"公理意识"与"演绎精神"被运用到其"推策数一法"及理学思想当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朱熹易学"例推"方法对探究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特殊性",发掘中国逻辑思想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郎需瑞张晓芒
论证实践与中国逻辑研究
2018年
百余年来,中国逻辑研究偏重于中西逻辑理论比较,对中国古代论证实践研究尚欠重视,已有研究主要是应用某种西方逻辑理论展开分析和评价。与之相对,从论证实践出发,根据相关的文化背景与文本语境等因素予以“以中释中”式研究,以描述中国古人论证的实际情形,揭示其中常见生效的论证规则与方法。
何杨
关键词:西方逻辑文本语境中国逻辑史研究文化背景
论证实践与中国逻辑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百余年来,中国逻辑研究重在构建类似于西方逻辑中国古代逻辑理论的发生发展,往往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视作西方逻辑理论的例证,从而忽视了中国古代论证实践的研究价值。与之相对,以中国古代论证实践为出发点,并基于文化背景与文本语境等相关因素予以如实的描述与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有关论证的理论学说,而且有助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因此,中国古文献中颇为丰富的论证实践值得重视。
何杨
关键词:逻辑理论中国逻辑史
中国逻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被引量:1
2017年
回顾中国逻辑研究,由梁启超和胡适开端,取得初步的成就。沈有鼎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奠定现代研究的坚实基础。后人研究大盛,争议多,无定论。展望未来研究,建议从元典的正确诠释开始,端正分析方法,概括科学结论,推进中国逻辑理想化和完善化的研究,完成时代赋予的历使命和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复兴和新文化建设的伟业竭尽心力。
孙中原
关键词:中国逻辑史研究元研究
中国逻辑研究的困难与出路
2016年
中国古代逻辑有没有逻辑?“中国的”逻辑是否存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困难是什么?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出路究竟是演绎化还是归纳化?我们将基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从归纳逻辑、非形式逻辑等视角探讨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困难与出路。
任晓明董云峰
关键词:中国古代逻辑非形式逻辑归纳逻辑中国逻辑史研究

相关作者

刘培育
作品数:41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岳霖 现代逻辑 中国逻辑史研究 名辩学 逻辑学
周山
作品数:59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周易》 周易 公孙龙 《易经》 中国逻辑史研究
曾祥云
作品数:62被引量:11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政治学院
研究主题:公孙龙 名学 《公孙龙子》 符号学 哲学
张晴
作品数:23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安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逻辑史研究 中国逻辑史 音乐 音乐表演 逻辑史
曾昭式
作品数:60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研究主题:逻辑学 逻辑 因明 形式逻辑 中国逻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