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篇“ 中国民族团结“的相关文章
- 档案见证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诞生
- 2024年
-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人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勤希望。希望他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为重温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辉历史,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让我们沿着档案的印迹,回望历史,再次翻开这段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篇章。
- 殷俊燕
-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中国民族团结档案光辉历史
- 中国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历史回顾与新时代展望被引量:2
- 2023年
- 中国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有国家一般法律法规、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指示、国家民族政策法规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民族团结教育专项政策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国民族团结教育政策的目标逐步深化,从“团结互助”发展到聚焦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政策对象逐步细化,从青少年的“单一群体”发展到指向社会全员的“多元群体”;政策实施不断优化,从“学校教育”发展到“大教育”;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从“部门领导”到“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以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和主题。相应地,政策目标将根据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指标构建目标体系;政策实施上要进一步探索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的常态化机制;政策保障上要在党的统一全面领导下,从“经费政策”和“人员政策”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 罗建河王重阳
-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
- 新中国民族团结教育发展实践及经验探析
- 2023年
- 新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经历了初创期、曲折期、恢复发展期、全面发展期四个阶段,民族团结教育对巩固各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结发展历程的基本经验,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物质基础,三是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民族团结教育的精神基础。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应坚决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 张瑞江俊成
- 关键词:新中国民族团结教育
- 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中国民族团结荔波经验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民族团结问题上非常重视人心的凝聚。人心是民族团结最大的政治,人心在,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荔波民族团结的经验,主要表现为红色基因筑牢人心促团结、生态文明滋润人心促团结、扶贫攻坚温暖人心促团结、全域旅游聚集人心促团结、多彩文化沟通人心促团结、教育为本养育人心促团结,集中到一点,就是聚人心、促团结。而且还走出去,迎进来,以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情怀,天地从心,把人心引向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简言之,荔波民族团结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人心。
- 丁苏安徐杰舜
- 关键词:中国民族团结人心
- 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展脉络及演变特征被引量:7
- 2021年
-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随着新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色教育。论文在分析历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的基础上,将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划分为初创期(1949—1977年)、恢复与初步发展期(1978—1998年)、全面发展期(1999—2011年)、深入发展期(2012年至今)四个时期。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演变特征是:第一,在教育目标上从强调"民族团结"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第二,在教育内容上从依附性教育到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第三,在教育途径上从民族团结知识教学拓展到民族团结全域教育。
- 韦兰明李文钰张莹
- 历史制度主义视阈下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演进被引量:2
- 2020年
- 本文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理论模型再搭建对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演进阶段、内涵演进和演进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新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演进具有5个关键期且在路径依赖中存在风险;内涵从相对单一向多维、"心"形态和多层级的新高度递进;演进的结果整体上是强化/增益的。未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演进仍有被偶然性冲击的风险,但通过增强制度建设提升"四个自信",有利于强化路径依赖对抗不确定性,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 苏韦铨李彦
-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演进
- 当代中国民族团结话语的演进及其理论源流被引量:17
- 2020年
- 民族团结话语是一种介质,它不仅体现着民族团结思想和观念,指向民族团结政策、制度等宏观议题,还型塑规约着民族团结实践。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的话语实现了从“大家庭”到“花”(花朵-花园),再到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多样话语演进历程。这三个民族团结话语切片在内涵和表达方式上有各自的侧重,以及不同的理论源流支撑。民族团结三个话语“切片”作为政治社会化符号,从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积淀形成的庞大、生动的“符号宝库”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在不同时期进行现代式话语再建构,将传承性、创新性、指向性与美誉性融于一体,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
- 王军刘毅
-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政治民族理论话语
- 论周恩来对新中国民族团结事业的贡献
- 2020年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共同繁荣至关重要。总理国务26年的周恩来,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从我国民族的具体情况出发,通过建章立制奠定民族团结的法治根基,倡导与推动发展以彰显民族团结的鲜明主题,培养大批高素质干部从而抓住民族团结的关键因素,经过批谬斗顽有效地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周恩来一生情系民族事业,着力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对我国民族团结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 邵广侠
- 关键词:周恩来少数民族团结
- 中国民族团结的意涵演化及特色被引量:26
- 2019年
- 团结是人们结成社会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的纽带,也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概念与话语。西方社会较早开启了团结的理论化研究,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谱系,强调社会团结是西方社会的重要特点。现代意义上的团结与中国社会及其知识体系交织,衍生出中国特色的团结意涵与特色。中国的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经验,中国的民族团结具有政治团结、社会团结、公民团结的多重维度,这既是由中国民族概念兼具政治、文化、社会的复合意涵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特色的政治社会发展进程所决定的。认知和把握中国民族团结的本质,离不开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作用。
- 严庆
-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团结民族团结
- 团结之路70年:新中国民族团结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脉络被引量:13
- 201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也是一部全国5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历史。新中国民族团结事业走过了以反对"两种民族主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将民族团结与进步相结合的改革开放初期、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新时期、发展出"两个共同"理念的新世纪新阶段四个时期。进入新时代,中央创新推进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重点的民族团结工作。不同阶段民族团结事业的时代主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工作实践展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探索努力,背后的理论思想则反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持续开拓的历史轨迹。
- 张少春
- 关键词:民族团结时代主题
相关作者
- 徐杰舜

- 作品数:436被引量:1,370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人类学 访谈录 汉民族 人类学学者 中华民族
- 何文钜

- 作品数:47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社会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瑶族 右江流域 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 协商
- 罗秋雨

- 作品数:14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 土家族 母语 学科化
- 解莉

- 作品数:15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邓小平 邓小平论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 许立坤

- 作品数:42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社会主义学院
- 研究主题:统一战线 明王朝 民族政策研究 民族政策 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