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19篇“ 中国模式“的相关文章
- 中国模式
- 本书在全面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电子商务及跨境电商发展历程、趋势与动因的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跨境电商相关理论;在总结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背景与历程、试点方案、试点成效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
- 肖亮
- 关键词:电子商务
- 数据开放的中国模式构建: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 2025年
-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开放运动并没有解决数据鸿沟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数据烟囱”的问题,而且由于不同主体在数据应用方面的能力差异,数据开放可能会导致新的鸿沟。因此,要站在更高的维度推进数据开放,将数据开放作为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作用的重要方面。沿着“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数据开放—政府数据服务与智能服务”的路径,将政府数据开放视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在数据公开过程中,嵌入数据服务与智能服务,通过建立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建立互动评价机制、加快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据分析利用的公共服务能力平台,进一步发挥数据生产要素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将所开放的数据资源变成“数据资产”“数据资本”,实现我国在数据开放方面的弯道超车。从政策上看,我国应将数据服务与智能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打造数据开放的中国模式样板。
- 李勇坚
- 关键词:数据服务中国模式
- 学习、优化、超越:DeepSeek技术创新的中国模式
- 2025年
- DeepSeek是中国AI大模型的典型代表。在基础层面,DeepSeek继承并学习了其他大模型的理论和技术,在算力、算法和数据三方面走的是一条学习借鉴之路。在技术层面,它对芯片算力进行了深度挖掘,对算法模型进行了优化改进,并对数据资源进行了筛选和优化,从而走出了一条优化创新之路。在应用层面,它通过降低成本、落地应用、开源普及,用尽可能小的资金和算力投入,开发出了功能强大的大模型;同时,通过开源普及赢得了广泛的信任,为自己的未来技术生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条当前最切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生动实践,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黄欣荣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创新
- 法治现代化中国模式的形成与证立——再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
- 2025年
- 法治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法治现代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尊崇法治、厉行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和方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保障。在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和实现的现代化法治在吸收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成果的同时,也必然呈现中国式特征,并且形成法治现代化中国模式。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是法治现代化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也是避免中国现代化转型陷入无序状态的根本保障。
- 姚建龙
- 关键词:法治中国模式
- 气候韧性国土空间和城市的中国模式
- 2025年
- 本文是笔者持续30年关于国土空间和城市生态安全课题探索之延续。从基于自然的哲学、基于生态的国土空间格局、道法自然的生态工程技术和生态基础设施构建3个维度,定义了国土和城市气候韧性的中国模式。它根植于中国千百年积淀的季风文化和传统生态智慧,经过科学化和模块化设计和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实践检验,通过对水过程的调控设计构建整体化的生态基础设施,保护与修复生境、调节洪涝、减缓干旱与热岛,柔性应对海潮、自然净化水土和提供避难空间等诸多方面,增强国土空间与城市的气候韧性。它展示了全球气候应对策略从以碳为中心的单一减排策略走向立足土地、水驱动的全面气候韧性策略的可行性。在全球气候日趋“季风化”以及灾害频发的今天,这一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 俞孔坚
- 关键词:防洪生态安全中国模式
-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模式”形成、发展和延展——基于民航基建的视角
- 2025年
- 本文从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着手,探索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模式的形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出海的过程。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尤其是机场建设方面,中国发展初期得益于“引进来”基础上的自我创新;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展成熟之后,其经验也逐步输出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本文认为,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来”“走出去”的历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国际合作交流、共建“一带一路”的见证。本文提出,中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践行合作共赢的理念,反对附加条件和区别对待,积极承担国际责任。
- 孙慧娟
- 关键词:机场一带一路中国模式
- 主动型减贫:中国模式与世界意义
- 2025年
- 本文通过对中国减贫成效的特征事实分析,深入探讨并研究了主观能动性对减贫的影响作用。同时,本文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减贫措施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并与中国的减贫状况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典型国家和地区在财政减贫、教育减贫、就业减贫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了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减贫政策及其与教育提升、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认为,中国主动型减贫的经验是,减贫过程中,在外界引导或无引导情况下,应主动改变致贫因素;强化有助于脱贫并防止返贫的主观意愿和自觉行动;摆脱贫困不仅要从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入手,更要关注贫困群体及个体的主观因素;通过帮扶降低原有环境对贫困人口形成狭隘心理的影响;鼓励贫困人口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用自身力量维护自身脱贫成果。同时,相较国际减贫状况而言,中国减贫体现了主动性、创造性、广泛性、持续性、有效性、前瞻性等特征,中国创造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主动型减贫”模式,中国的“主动型减贫”模式为世界减贫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提出了中国减贫成功不仅源于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努力,也离不开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第二,首次归纳了中国“主观为主,客观为辅”的主动型减贫模式;第三,提出了在未来,中国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国际教训,扩大减贫成果,加强贫困人口的心理建设,提升其自主脱贫能力,以维护脱贫成果并推动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 蒋南平蒋南平蒋海曦
- 关键词:中国模式
- 书院治理的中国模式与历史经验
- 2025年
- 肩负并承载着儒学文化传承特殊历史使命的中国书院,源于古代私学而不囿于私学传统,吸取私学与官学的办学经验,兼容佛道精粹,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中国传统书院掇菁撷华,有机整合私学的自由与官学的制度化管理,在抗衡博弈中融合众家治理之长,以儒家治理文化为本,借用佛教禅林传经之道,采纳道家无为而治思想,承袭民间社会治理传统,逐渐形成了以山长主导治理、职事辅助治理、生徒自修自治、士绅参与治理、政府强化治理的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模式。中国传统书院丰富的教育治理经验,如秉持自由自主的治理本旨、夯实行稳致远的治理基础、追求善治德治的治理鹄的、依托章程规约的治理依据、择取开放共享的治理方式与坚守学术自由的治理理念等,打造了中国模式,彰显了中国特色。
- 申国昌贺鹏丽
- 中国模式 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研究
- 本书聚焦老年人口异质性前提下的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综述现有农村养老服务研究成果,界定老年人、养老服务供给、养老服务需求、农村养老服务和精准供给等相关概念,梳理需求层次、普惠性社会福利、供需平衡、可持续...
- 刘小春
- 中国模式的“新国家空间”生产——《中国区域治理研究报告2023:新国家空间与国家尺度重组》简介
- 2025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抓手,统筹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有别于国土空间和区域发展经常面临的非均衡、破碎化和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高质量区域治理已经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有效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并从制度设计、行政管理.
- 李志刚
相关作者
- 郑永年

- 作品数:347被引量:94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新加坡国立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模式 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 国际社会 经济发展
- 张维为

- 作品数:102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模式 西方民主 普世价值 西方话语 奇迹
- 胡钧

- 作品数:189被引量:51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资本论》 中国模式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李抒望

- 作品数:1,151被引量:40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共临沂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执政能力 中国共产党 领导干部 科学发展观 党的建设
- 陶绍兴

- 作品数:47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模式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 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