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28篇“ 中国城镇化“的相关文章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中国城镇化政策响应
- 2025年
- 筛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出之后中国发布的32份全国性城镇化政策文件,剖析SDGs与中国城镇化政策的耦合关系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政策较好地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政策导向逐渐由数量累积转变为质量提升,由城乡二元转变为城乡融合,由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由单要素管理转向现代化系统治理,由强调硬件建设转变为多维统筹的软硬件协同推进。从空间指向来看,城镇化政策尤其关注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地区为顶点的“菱形”区域。中国城镇化政策与SDGs各目标的匹配不够均衡,SDG11内部子目标之间也有较大差距;已有政策对性别平等、清洁能源、城市遗产、城市灾害等子目标关注不足。未来应加强中国城镇化政策与SDGs的协同衔接,增强城镇化政策的区域协调与公平性,建立面向SDGs的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制度,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程艺袁嘉露刘海猛崔怡萍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
- 中国城镇化及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快速的城镇化深度改变了中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导致地区间居住环境配置的不均衡,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构成了风险。本文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GIS空间可视化和Tobit回归模型,揭示了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各个地区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空间格局,并分析了地市级和县区级行政单元的2个不同空间尺度下,城镇化率和居住环境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差异,同时考虑了两者的混杂影响。研究发现:①自评为健康的老年人的全国平均比例为87.25%,只有城镇化率超过76%的地区才达到或超过这个平均水平。②在全国地市级和县区级单元全样本模型中,城镇化率与老年人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PM2.5质量浓度、绿量NDVI、地表温度、道路密度、人均建筑面积、医院床位数等因素均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产生影响。③不同城镇化阈值的地区环境特征也会导致城镇化率与老年人健康水平影响关系的差异。④城镇化率具有调节效应,影响了地表温度、PM2.5质量浓度、道路密度和人均建筑面积等环境因素与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为构建老年宜居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 李宇珅冯志昕刘晔吴景豪
- 关键词:城镇化城镇化率居住环境人口普查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生活持续改善
- 2025年
- 农民生活及其改善是中国城镇化的现实问题和应有之义。城镇化拓展了农民生活空间,使农民整体生活状况向好,尤其是进城农民的生活因城镇化而得到了极大改善。本文基于城镇化改善农民生活的现实和农民不断追求城镇美好生活的需要,阐述农民在以小城镇、城市、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进程中呈现的在地化、脱域化和扎根化的城镇生活图景。在此基础上,检视城镇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民生服务均等化、乡村现代化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导致农民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深层次问题。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化已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需要从城镇化特定情境、自主选择、结构转型、现代化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维度,化解城镇化中的结构性矛盾,全面促进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 吴业苗
-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生活市民化
- 中国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分析及实证研究——基于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视角被引量:6
- 2024年
- 城镇化与碳排放都是国家关注重点、学界研究热点和政策治理难点。基于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视角,从“产业—人口—土地”多维度分析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并综合运用脱钩分析、Kaya-LMDI因素分解和STIRPAT-LSDV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城镇化与碳排放机制。结果发现:(1)产业、人口和土地是城镇化的关键物质要素,其交互演变构成碳排放变化的逻辑起点。经济发展、人口转移和城镇扩张是城镇化与碳排放耦合交互的底层逻辑、重要因素和空间保障。(2)加入WTO以来,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与碳排放耦合关系从弱脱钩转变为增长耦合乃至增长负脱钩。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产业、人口和土地城镇化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衰竭。(3)1990—2020年,伴随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低碳经济结构、人均经济水平、经济规模、城镇人口规模、城镇人口密度、城镇用地规模、城镇用地强度的变动,对碳排放的作用效应分别为1.37亿t、-139.98亿t、-138.61亿t、163.53亿t、223.95亿t、60.41亿t、-25.24亿t、85.66亿t、138.29亿t。(4)2003—2020年,中国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第二三产业占比、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提升1%,碳排放相应增长1.111%、-0.560%、0.771%、0.477%、0.488%,并且城镇化与碳排放交互机制具有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能够为新型城镇化和“双碳”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参考。
- 陈姜全李效顺李效顺刘希朝李光亮
- 关键词:城镇化碳排放经济发展人口转移
- 中国城镇化发展特征和转型趋势被引量:2
- 2024年
-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球经过200年、四次城镇化浪潮后,发展中国家成为城镇化主体。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全球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也使得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发生巨大变化。展望2035年,我国城镇化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当然需要通过新的经济发展动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来得到激发。另外,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还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绿色低碳的技术集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构建息息相关。
- 杨保军陈明
-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规划
- 中国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关系研究现状及展望
- 2024年
- 协调好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关系经济发展与粮食安全的根本问题。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VOSviewer可视化、逻辑框图等分析方法,对我国1997-2024年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研究表明:已有研究成果丰富,呈现出多核心、多层次、多视角、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但也存在研究区尺度不合理,评价与机理研究过于狭隘,缺少新要素影响研究,研究方法缺少综合性、创新性等问题。基于此,未来应从学科交叉和融合的角度构建完善的评价方法,关注城镇化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索如何促进二者间的协调发展,以期为城镇化与耕地利用关系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 左文洁李子瑞姜博魏雯霞董鑫源
- 关键词:城镇化耕地利用协调发展
- 全球视角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及其碳排放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 2024年
- 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低碳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本文利用1990―2020年世界195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4个维度测度各个国家(地区)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并基于STIRPAT模型和EKC理论对比分析中国及不同收入群体国家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世界各国(地区)的综合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其中亚洲和欧洲地区的提升最为明显,中国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则呈现出起步低、速度快的发展趋势。②世界各国(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质量正在稳步提升,综合城镇化的发展质量与区域的发展阶段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是由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主导的,而低收入国家(地区)城镇化的主导类型则是人口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逐渐从以城镇人口带动的“量”转变为协调发展的“质”,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③高收入、高城镇化和低收入国家(地区)综合城镇化与人均碳排放上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中低收入、中高城镇化和低城镇化国家(地区)存在“U型”曲线关系,目前中国还处于人均碳排放随着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上升的阶段,“倒U”曲线拐点还未出现,推动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则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因此,未来中国需要协调城镇化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在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同时降低城镇化对碳排放的贡献。
- 高爽王少剑莫惠斌
- 关键词:人均碳排放低碳发展
- 公平与效率能否兼得?——中国城镇化模式与城乡发展差距
- 2024年
- 城镇化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公平,也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效率。中国的城镇化模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以人口集聚在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化”为主,以及以人口分散于小城镇的“镇化”为主。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城化”和“镇化”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分区域来看,沿长江或沿海地区的“城化”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更为高效;而在内陆地区,“镇化”虽也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效率较低。
- 文艺付经杨
- 关键词:公平城镇化模式城乡收入差距
- 中国城镇化发展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及异质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对于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运用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回归和随机效应回归将城镇化对天然气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天然气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时空分异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天然气消费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三种回归方式均通过了稳定性检验,说明模型设定稳健。基于此,提出应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注重地区差异性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倡清洁能源使用,助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张同蕾
- 关键词:城镇化天然气消费时空分异
- 中国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书从我国城镇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总结了中国城镇化的演进阶段与特征,剖析了传统城镇化的困境以及中心城区、新城区、小城镇三种不同...
- 郑耀群作
相关作者
- 魏后凯

- 作品数:569被引量:11,458H指数:6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乡村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城镇化 经济发展
- 辜胜阻

- 作品数:404被引量:5,617H指数:3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研究主题: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风险投资
- 李海龙

- 作品数:128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 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梦 命运共同体
- 黄锟

- 作品数:63被引量:1,24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国家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农民工 市民化 城镇化 中国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 苏红键

- 作品数:86被引量:1,160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城镇化 乡村 城乡 中国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