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9篇“ 中国儿童文学“的相关文章
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逻辑进路
2025年
知识论转向与重造儿童文学知识知识超越日常生活经验,源于对自我与世界的观察、分类、描述和推理。随着社会发展,零散知识被纳入学科化框架,形成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体系,推动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自主知识体系体现主体性文化价值,中国儿童文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反映了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提供了关于“中国”“儿童”和“文学”的新视角,并支撑了现代社会认知。此建构过程融合了文学、历史与价值观,展现了中国儿童文学在现代中国文化创构中的独特角色。
吴翔宇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日常生活经验现代中国思想学科化知识体系构建
文明论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
2025年
中国文学的出场得益于文明论的重构,而现代文明观的确立又反推新文学的发生。古典叙事与文明叙事质的差异体现在时间上,前者以无时间的故事书写不变的道德,后者则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现时间的古今之异。儿童是一种文明的征候,在认知上可照见传统与现代的分野。但是,在文明等级制造的话语体系中,儿童因无法获取与成人既离析又融通的经验而仅是一个受词。这种话语悸论制约了新文化人推行“幼者本位”的实践,也成为西方思想界“儿童文学不可能”论断的前因。为儿童写作是文明的表征,中国儿童文学在被引入历史时延拓了文明论的域,并开启了两重话语空间:一是与新文学共同介入文明史的书写,二是在一体化书写中凸显其自身的主体性。两重空间的拼接补全了中国儿童文学发生的全息图景,也彰显其内在生成的逻辑。
吴翔宇
关键词:文明论中国儿童文学
论跨国转向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自主学术体系的建构
2025年
中国儿童文学自主学术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百年征程中代表性理论成果,建构具有深刻性、系统性和工具性的中国儿童文学学术体系,促进中外对话与互鉴,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以文学研究的“跨国转向”为视角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百年发展历程,发现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已经构建起以“儿童本位”为基石,以本质论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范式、“三重目光”和“三重证据法”等方法论为特色和代表的中国自主原创的学术体系。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形成的自主学术体系不但可以有效解决中国儿童文学相关领域中的紧迫问题,而且可为世界儿童文学研究探讨儿童文学的核心问题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路径,有着重要的对外传播价值。
徐德荣江建利
关键词:儿童本位方法论
翻译与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对晚清报载《伊索寓言》的考察
2025年
中国儿童文学是在外来文学的影响之下逐渐生发出现代性特征的,翻译活动促进了儿童本位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发展。《小孩月报》《蒙学报》等晚清报载伊索寓言故事开启了为儿童书写的先声,相关译述活动建构出“言说儿童”之新文学和“走向儿童”之新寄望。本文以晚清报刊为主要对象,考察当时《伊索寓言》汉译活动的历史轨迹,以揭示翻译在中国儿童文学现代性的生发过程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为当下文化外译工作提供启示和参考。
蓝红军陈月静
关键词:儿童文学伊索寓言
中国儿童文学数字叙事研究
数字媒介及媒介技术转型带来的文艺形式转变是20世纪以来的重要课题。媒介技术重塑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仅作为信息载体带来新的交流与创作形式,亦作为“人的延伸”,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感知形式。童年文化在数字媒介环境中发生重组,...
彭雨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儿童主体
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经验及反思
2024年
中国儿童文学是一种现代知识,是新文学知识形态的景观。作为一种现代文学,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是对古代知识或西方知识的直接套用,而是在民族性与现代化融合基础上的知识创新及发展。从知识界分到知识学科化,中国儿童文学不断完善概念命题系统,重造了“中国”“儿童”与“文学”三种新知识,并自觉融入新文学知识生产的谱系之中。通过回应历史化过程中的中国问题,中国儿童文学知识的人民性、结构性和逻辑性日趋凸显。如何理顺知识的自律和他律关系,怎样整合知识学科化与跨学科的联动机制,是当前开展中国儿童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要正视的重要理论议题。
吴翔宇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式现代化知识传统中国立场
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综述及展望
2024年
翻译作为一种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的工具,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就包含中国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同时,社会整体环境的发展变换也影响着翻译,回顾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我们也能发现其对本土儿童文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该文旨在通过历时性研究的方法,将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析在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萌芽、发展、反思及未来的展望,旨在归纳过去发展脉络,总结他国儿童文学发展经验,反思当前发展不足,为新时代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外译,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助力。
王蕾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本位
中国儿童文学“快乐因子”的初萌——包蕾先生儿童文学足迹探踪
2024年
包蕾(1918—1989)的文学活动架构起了新中国儿童文学一座独到的、不能不提及的“桥梁”:他曾担任新中国首家专业少儿出版社首任总编辑,他主持创办了《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研究》等名刊,他是上海首位儿童文学和美术动画片“两栖”创作者,他在儿童文学儿童艺术的创作、编辑、导演中一贯讲究活泼的童趣,促成了儿童文学界、美术动画电影与少儿受众的良好互动,赢得了小朋友们的喜爱和信任,他由此成为老一辈儿童文学工作者中的重要一员。相比那个年代中大部分儿童文学作家文学风格的严肃、审慎,包蕾先生有更多的轻松随意和与孩子亲切为友的热情,把生命的本真归还给了孩子们。
任哥舒
窗与镜:中国儿童文学图文叙事创始期的现代视觉表征
2024年
现代以来,中国的视觉化进程使得儿童逐渐摆脱被看的客体地位,成为观看的主体。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儿童的主体性观看提供了风格多样的图像文本,现代性和儿童的反身性是其中的两个主题,由儿童文学图文叙事的现代视觉表征方式传达出来。中国近现代儿童文学的图文叙事既是儿童借以了解现代世界之窗,也是儿童观察自我之镜。作为现代世界之窗,图文叙事包含了对现代性一切“可见”与“不可见”的图像转译,扩充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现实容量;作为儿童观察自我之镜,图文叙事深入儿童的主观精神层面,并深刻参与了现代中国童年文化的建构。这些都为作为视觉主体的中国儿童提供了新的观看领域。
朱自强董明
关键词:儿童文学
曹文轩与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
2024年
儿童文学是最重要的文学,至少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文学板块里的儿童文学是人之初接触的最早的文学,因其儿童视角、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很容易被儿童接受,而且由于“先入为主”,儿童文学对读者的影响也会伴随其一生。儿童文学写作,往往是作者根据本人的童年记忆,从儿童视角记录自己真实的人生经验,凝练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把从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有独特美学价值的故事和感悟传达给读者,特别是小读者。
张明舟
关键词:中国儿童文学儿童视角童年记忆先入为主

相关作者

吴翔宇
作品数:169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中国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鲁迅小说 儿童 鲁迅形象
朱自强
作品数:130被引量:45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文学 儿童 中国儿童文学 绘本 儿童本位
王泉根
作品数:144被引量:650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人名 儿童阅读
张国龙
作品数:84被引量:20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成长小说 中国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成长主题 文学书写
方卫平
作品数:60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文学 童年 儿童文学创作 中国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