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 篇“ 中华芦荟 “的相关文章
库拉索芦荟 与中华 芦荟 抗氧化酶活性比较研究 2020年 分别以库拉索芦荟 (Aloe barbadensis Mill.)和中华 芦荟 (Aloe vera L.var.Chinesis)老叶、中叶、嫩叶的整个叶片及叶片中间凝胶部分为样品,比较2种芦荟 不同部位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库拉索芦荟 、中华 芦荟 不同部位抗氧化酶间活性差异较大。库拉索芦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部位分别是老叶中间凝胶、中叶整个叶片、老叶整个叶片;中华 芦荟 SOD、CAT、POD活性最高部位分别是嫩叶中间凝胶、老叶整个叶片、老叶整个叶片。结合生物学产量,开发应用SOD方面,应以2种芦荟 中叶中间凝胶为原料;开发应用CAT和POD方面,应以2种芦荟 老叶整个叶片为原料。 王斌 赵金荣 张腾霄 赵洪波 郭妍瑶 齐琦不同部位中华 芦荟 抑菌活性 2020年 为了比较不同部位中华 芦荟 抑菌效果,以中华 芦荟 老叶、中叶、嫩叶的皮加凝胶、凝胶为样品,以硫酸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芦荟 胶制剂为对照品,通过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分析比较不同叶龄、不同部位中华 芦荟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炎沙门氏菌、阴沟肠杆菌等6种典型致病性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叶龄、不同部位中华 芦荟 对供试菌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中华 芦荟 对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无抑菌效果。中华 芦荟 样品液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皮加凝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凝胶部分抑菌效果。皮加凝胶部位对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0.0156 g/mL和0.0078 g/mL。今后在深度开发中华 芦荟 对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性能时,结合生物学产量,建议选用中华 芦荟 中叶皮加凝胶部位。此次试验为其在食品加工、防腐方面抗菌性能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王斌 张腾霄 李艳芳 赵洪波 崔英姿关键词:中华芦荟 抑菌活性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广西产中华 芦荟 指纹图谱研究 2019年 本文旨在建立广西产中华 芦荟 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广西产中华 芦荟 为实验对象,采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对广西不同产地的中华 芦荟 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10批中华 芦荟 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较好,各批药材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平均值在0.9以上;HPLC指纹图谱标定8个共有峰。本法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初步为广西产中华 芦荟 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何玲 甄丹丹 莫缓恒 何柳艳 张淼 甄汉深关键词:中华芦荟 HPLC 指纹图谱 中华 芦荟 多糖醇提法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闽南地区中华 芦荟 多糖醇提法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中华 芦荟 多糖提取率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芦荟 液与乙醇用量体积比;在芦荟 液与乙醇用量体积比1:6、提取时间1.5 h、提取温度80℃的组合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达0.35%。提取的中华 芦荟 多糖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明显的剂量效应,5.0 mg/mL的芦荟 多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27.49%;对铁氰化钾的还原能力也和多糖浓度正相关,5.0 mg/mL中华 芦荟 多糖溶液对应5.80μg/mL没食子酸的还原能力。 杨红文 武毅勋关键词:中华芦荟多糖 抗氧化性 中华 芦荟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及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超临界CO2法萃取中华 芦荟 的条件及研究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醇夹带剂的浓度、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为考察因素,总酚的提取率作为考察指标,用L9(33)正交表优化工艺条件,福林酚法测定萃取物总酚含量,用DPPH法评估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中华 芦荟 超临界CO_2萃取最优条件为:乙醇夹带剂的质量分数60%,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30 MPa,在此条件下相对于没食子酸的萃取物总酚质量分数为4.83%,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为(0.19±0.02)mg/mL。该优选的工艺条件明显提高超临界CO_2萃取中华 芦荟 总酚的提取效率从而增强了其抗氧化活性。 黄立森 吴黉坦 庞海月 陈芳芳 陈煜沛 赵海军 王贵弘关键词:中华芦荟 超临界CO2萃取 抗氧化 正交试验 酶-超声双辅助提取中华 芦荟 多糖的工艺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酶-超声双辅助提取中华 芦荟 多糖工艺,并优化提取条件,最终获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之比(V∶m)为1∶2、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20、乙醇浓度80%、超声功率300 W、超声次数3次。 闵莉静 郑卫红 赵明星 葛海霞关键词:中华芦荟多糖 超声 中华 芦荟 内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从中华 芦荟 的根和叶中分离出8株内生真菌,其中5株来自叶部,3株来自根部,将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对4种指示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进行抑菌试验,发现叶部和根部各有一株内生真菌对3种指示细菌表现出抑菌活性,且叶部的内生真菌对啤酒酵母也有抑制效果。经形态学鉴定,这两株内生真菌都属于黑曲霉。 李玲玲 罗合春 张先淑关键词:内生真菌 中华芦荟 抑菌活性 中华 芦荟 不同部位提取物抑菌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2014年 采用双层平板透明圈法研究中华 芦荟 凝胶与外皮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芦荟 外皮汁的最小抑菌浓度和芦荟 皮汁抑菌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荟 外皮汁比芦荟 凝胶汁有更强的抑菌作用;而芦荟 外皮汁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指示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3.125%;芦荟 外皮汁最适作用pH为4.5,当芦荟 外皮汁的pH超过6.5,完全没有抑菌活性;芦荟 外皮汁在100℃下保温1h,其抑菌活性仍达95%以上,说明芦荟 外皮汁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芦荟 皮外汁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部分真菌也具有抗性。 郑虹 徐慧诠关键词:抑菌 最小抑菌浓度 中华 芦荟 主要活性成分结合胆酸盐能力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体外模拟人体消化环境,以降血脂药物考来烯胺为对照,比较了经不同处理的中华 芦荟 与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发现芦荟 具有较强的结合胆酸盐的能力,其中黄酮类成分与胆酸盐的结合能力较强,且芦荟 结合胆酸盐能力与黄酮类物质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而蒽醌类和多糖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对芦荟 结合胆酸盐的能力影响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了芦荟 中结合胆酸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且结合能力随黄酮的量呈正相关的关系。 黄晓旭 黄小玲 张焱 赵浩印 刘淑敏 黄惠华关键词:中华芦荟 胆酸盐 黄酮类 不同光质对中华 芦荟 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以中华 芦荟 为试验材料,采用可通过计算机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节人工智能气候室进行培养,根据LED光源特性以及植物对光质的反应,设计了红光(R)、蓝光(B)、黄光(Y)、红蓝黄配比光(R/B/Y=7∶2∶1、5∶4∶1、1∶8∶1)六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以LED为光源的不同光质对芦荟 生长、蒽醌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红光、黄光及复合光(5R/4B/1Y)明显促进中华 芦荟 中总蒽醌的积累,黄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有促进作用,蓝光、复合光(7R/2B/1Y)处理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促进积累的作用。LED光源可以在中华 芦荟 的设施栽培中应用,并且(在传统单色光与红蓝配比复合光中加入)有较少比例的黄光,对于芦荟 品质有提高的作用。 许青 高慧娟 邵旭平关键词:中华芦荟 LED 蒽醌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相关作者
廖志华 作品数:206 被引量:1,015 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碱 生物合成 莨菪碱 甘薯 代谢工程 杨安平 作品数:157 被引量:465 H指数:12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正交设计 药物组合物 中华芦荟多糖 芦荟多糖 抗氧化 王永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农业学校 研究主题:中华芦荟 芽诱导 组培苗 养护技术 净化空气 谈锋 作品数:151 被引量:2,291 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曼地亚红豆杉 紫杉醇 水分胁迫 低温半致死温度 郭胜伟 作品数:72 被引量:358 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继续教育 中华芦荟 多糖 中药 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