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0篇“ 中医手法“的相关文章
- 骨折后肘关节粘连实施中医手法治疗的效果观察
- 2025年
- 观察骨折后肘关节粘连实施中医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9月间,50例入四川省天全县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骨伤科进行骨折后肘关节粘连治疗的病患基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线性同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25例。分别为其施以中医治疗和常规治疗,遂对两组病患的关节恢复成效、炎性反应和疼痛感知、症状改善用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信息比较,观察组患者疗效率较对照组高;炎性指标HS-CRP、TNF-α、PCT和VAS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缓解、住院时长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在骨折后肘关节粘连患者临床医治期间,为其应用中医手法治疗,具有显著应用成效,可降低创面炎性反应,缩短治疗所需时长,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 张卫学
- 关键词:骨折肘关节粘连中医手法
- 中医手法正骨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研究颈肩腰腿痛患者采取针灸联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的价值。方法 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3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观察组(97例)。前组用单一针灸疗法,后组用针灸联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疗法。观察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功能量表评分更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节点有更低的疼痛评分,(P<0.05);观察组有更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随访复发占比,(P<0.05)。结论 颈肩腰腿痛临床治疗时采用中医手法正骨推拿结合针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功能障碍并缓解疼痛,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临床复发率。
- 胡爱花
- 关键词:颈肩腰腿痛疼痛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复发率
- 中医手法整复儿童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Ⅳ型1例
- 2025年
- 患儿,男,13岁。2018年7月10日因颈枕部疼痛不适门诊就诊。家属代诉患儿5年前不明诱因出现头颈部歪斜,因无任何不适症状,未做特殊处理,其间不断加重。1个月前因感冒至颈枕部疼痛,症状不见缓解,遂来就诊。既往有斜颈、感冒病史。查体:颈及头颅偏离人体中线、胸廓不对称,C2棘突右侧可触及骨性隆起,压之疼痛,左侧乳突下可触及疼痛,枕后肌群、右侧胸锁乳突肌、右侧肩胛提肌、左侧胸大肌及右侧腹直肌紧张,可触及弹性条索,触之疼痛,余暂未见异常。手法复位前颈椎侧位及开口位(图1a-1b)示棘突偏歪,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颈枕部向右侧凸;颈椎CT(图1c)示:寰齿右侧间距消失,寰椎左后方旋转。根据患儿病史、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门诊诊断:儿童陈旧性寰枢椎旋转半脱位。根据寰枢椎旋转半脱位分型[1](图2),本案例左侧寰椎侧块向后旋转,但不伴有齿状突骨折,属于Ⅳ型。治疗方案:给予中医理筋正骨手法复位,1次/周,疗程为1个月。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可,无明显不适反应。
- 刘路王萱张微杜双庆
- 关键词:手法寰枢椎旋转半脱位儿童
- 中医手法联合其他外治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是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失治、误治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关节扭伤迁延不愈、踝部反复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在于改善踝关节的临床症状,避免扭伤复发,预防骨性关节炎等后遗症。中医外治法具有独特优势,其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小。其中手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可起到理气活血、理筋整复的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广泛。本文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2013年1月—2024年3月期间中医外治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手法结合的治疗类型众多,主要包括手法联合针灸、手法联合针刀、手法联合中药熏洗、手法联合中药外敷等。通过分析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中医手法联合其他外治法治疗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案和研究进展,以期为陈旧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姚建龙徐習智马新宇
- 关键词:手法中医外治法陈旧性踝关节扭伤
- 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探究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市洪都中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修复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0%(36/37),高于对照组的81.08%(30/37)(P<0.05)。治疗前,两组骨形成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桃红四物汤联合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可以有效调节其骨折修复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 魏明
- 关键词:伤筋桡骨远端骨折桃红四物汤
- 适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手法正骨机器人
-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中医手法正骨机器人,其包括腿部固定组件、翻转正骨组件、辅助正骨组件、牵引组件、计算机和双目视觉相机,翻转正骨组件与辅助正骨组件分别设置在腿部固定组件的两侧,牵引组件位于腿部固定组件的腿部固...
- 文桂林张佳龙孙迎兵张亚辉谭朝王晨任炳钦徐海林芦浩
- 骨水泥分布形态对中医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 2025年
-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骨水泥分布形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医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采用中医过伸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L_(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手术前后T_(12)~L_(2)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将2种骨水泥分布模型(前外侧分布和前内侧分布)与术后椎体模型装配,在相同边界条件、不同工况下(前屈、后伸、侧屈、旋转)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骨折椎体邻近椎体及其附属结构的最大应力。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椎体骨折后脊柱生物力学改变,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荷载因塌陷椎体传递至邻椎,增大的应力将会传递并造成邻椎骨折风险的增加。中医过伸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模型中T_(12)~L_(2)椎体皮质骨承受的应力较术前明显降低,而松质骨、终板、椎间盘纤维环承受的应力则有一定增加。前内侧模型T_(12)~L_(2)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终板、椎间盘纤维环最大应力总体上比前外侧模型更小,最大应力分布于关节连接处。结论L_(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医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受力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但是椎体内部应力更为集中,通过椎间盘、终板传递至邻近椎体,导致邻近椎体骨折风险增加,而前内侧骨水泥分布提供的生物力学环境可能更为合理。
- 万小明陆文博万宣熊仕伟曾昊许昭徐彭宇梁超轶康剑夏汉庭袁海涛
-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有限元分析
- 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
- 2025年
- 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就诊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A组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B组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A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指标、VAS评分、SF-36评分、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与B组无差异,P>0.05。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可提升腕关节活动度、减轻腕关节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安全高效。
- 陈仕琦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活动度
- 热敏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在产后乳汁过少中的应用价值及对产妇补授乳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7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产后乳汁过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中医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随访至产后42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泌乳量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同时评估治疗前后的泌乳量、补授乳量、催乳素、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泌乳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高于对照组,补授乳量低于对照组,催乳素高于对照组,P、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热敏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过少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 叶莉郑慧玲夏小兰
- 关键词:热敏灸泌乳量激素水平
- 中医手法治疗骨折后肘关节粘连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骨折后肘关节粘连实施中医手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骨折后肘关节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奇偶数分为参考组与手法组,各42例。参考组行常态治疗,手法组行中医手法治疗,评估肘关节功能,比较疼痛情况,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评估Mayo评分、症状积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估肘关节功能,均差异,评估Mayo评分在手法组高于参考组,症状积分在手法组低于参考组(P<0.05)。轻度疼痛率在手法组(83.33%,35/42)高于参考组(40.48%,17/42),中度、重度疼痛率在手法组[16.67%(7/42)、0.00%(0/42)]低于参考组[50.00%(21/42)、9.52%(4/42)](P<0.05)。有效率在手法组达到了95.24%(40/42),在参考组为78.57%(33/42),即手法组高(P<0.05)。结论:中医手法措施多,能迅速提升肘关节功能,减轻肘关节疼痛感,有效率高,可促进骨折后肘关节粘连的康复。
- 毕海峰王科
- 关键词:中医手法肘关节粘连疼痛情况骨折
相关作者
- 朱立国

- 作品数:449被引量:3,757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 颈椎病 手法治疗
- 魏戌

- 作品数:309被引量:2,739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META分析
- 冯敏山

- 作品数:193被引量:1,52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根型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 颈椎 META分析
- 张军

- 作品数:498被引量:3,565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手法 手法治疗 颈椎病 近红外光谱 侧边抛磨光纤
- 王平

- 作品数:1,124被引量:5,944H指数:33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预后 手法 腔镜甲状腺手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