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89篇“ 中低产田“的相关文章
-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我国中低产田改良研究态势
- 2025年
- 为全面把握我国中低产田改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从而促进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和耕地保育,以中国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中低产田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和分析该领域文献的发文量、涉及学科、文章发表情况、文献来源、所属机构和关键词情况,对我国中低产田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揭示了该领域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结果表明,我国中低产田改良领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截止2024年总计发表920篇学术文章和15篇学位论文;不同年份发表的学术文章数量从整体上看呈起伏状,3个峰值的阶段分别为1991-1992年、1995-1997年及2012-2014年;学术文章涉及的前6个学科分别为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农业经济、农作物、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以及农业工程;研究开始较早的是辽宁、广西以及北京等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章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新疆、江苏、辽宁和河北。整体文献中核心期刊比例不高,需加强深入研究。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和共现分析,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改良措施、评价以及作物产量等方面。中低产田改良培肥与国家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分析其成因、种类划分、评价方法以及改良利用等诸多方面,农艺与工程相结合是我国中低产田改良的重要途径,集成、配套其他相关技术,最终实现土壤障碍因素消减、土壤肥力提高以及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 马星竹郝小雨郑雨赵月姬景红刘双全
- 关键词:中低产田培肥文献计量学
- 生物炭基肥料减量基施对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讨生物炭基肥料在中低产田水稻生产上增产提效的应用潜力,在湖北阳新和沙市地区以中低产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习惯施肥(F)、习惯施肥+生物炭(FB)、生物炭基肥料(BF1)、生物炭基肥料减量10%(BF2)、生物炭基肥料减量20%(BF3)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基肥料减量基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肥料增加了中低产田水稻产量和秸秆生物量,其中BF1处理相较于F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在中产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11.09%和9.51%;生物炭基肥料处理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在中低产田BF1和BF2处理的水稻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均高于F处理;同时,BF1和BF2处理相较于F处理显著提高了中产田的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和低产田的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其中,在中产田BF2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为38.99%,比F处理提高了29.41%;另外,BF1和BF2处理增加了中低产田水稻种植收益,其中BF1处理经济效益最高,在低产田和中产田较F处理分别增收560.7元/hm^(2)和1460.3元/hm^(2)。综上,生物炭基肥料减量0%~10%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增加农户种植收益,适用于中低产田水稻生产。
- 肖卓熙张智刘东海乔艳乔艳胡诚
- 关键词:水稻中低产田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
- 智能机械化分层施肥对中低产田小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华北平原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肥料施用不合理,作物增产潜力较大。我们借助机械化施肥手段,研究提高施肥精度的相关措施,旨在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与高效益。【方法】本研究基于前期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自主研制了智能化分层施肥机械,采用该机械在河北省宁晋县和曲周县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农民习惯施肥(MF1)、优化氮磷钾肥一层施用(MF2)、两层施用(MF3)、氮磷肥两层钾肥三层施用(MF4)、氮钾肥两层磷肥三层施用(MF5)、氮肥两层磷钾肥三层施用(MF6)。在小麦灌浆期,测定旗叶SPAD值和光合指标;在4个关键生育期,取植株样品分析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在成熟期,测定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籽粒蛋白组分含量。【结果】与MF2比,分层施肥改善了小麦旗叶光合特性,MF6处理增加了旗叶SPAD、Pn、Tr、Gs值;分层施肥处理小麦拔节—成熟期地上部氮、磷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37%~25.54%、9.38%~30.55%、0.74%~21.53%;小麦产量增加了5.14%~12.74%;MF5和MF6处理的小麦籽粒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显著提升了19.01%~38.01%、21.88%~36.67%和9.64%~24.25%,谷/醇提高了1.57%~4.8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分层施肥处理直接影响小麦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积累量,进而间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籽粒产量及品质,成熟期小麦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综合评价以MF6、MF5得分最高。【结论】智能化机械分层施肥通过影响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地上部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间接促进了小麦光合能力提升、产量增加及品质改善。在相同施肥量下,可进一步提高产量5.14%~12.74%,增加籽粒总蛋白中的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改善籽粒品质。
- 吕旭东孙世媛李亚楠郭靖王艳群付鑫宁鹏彭正萍
- 关键词:光合特征养分积累蛋白组分
- 一种中低产田土壤质量调理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土壤质量调理技术领域的一种中低产田土壤质量调理装置,包括底板、储液箱和横板,横板上设有多个固定筒,下方设有移动板,移动板上设有多个滑筒和插杆组件,滑筒位于固定筒外侧,并设有封口组件,本发明通过移动轮使装置整体...
- 吕青 王亮 赵月华 赵文正 贾琳 冯建伟
- 一种用于中低产田土壤质量改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低产田土壤质量改善装置,包括底座和移动轮,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座顶端的一侧固定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一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
- 李桢张晓丽
- 诸城市中低产田玉米单产提升栽培技术
- 2024年
- 山东省诸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洼地。常年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中低产田面积约50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严重制约了诸城市粮食产业发展。为充分挖掘中低产田玉米的增产潜力,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对诸城市中低产田的土壤性质做了简要分析,从增施有机肥配施化肥、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合理密植、微囊悬浮种衣剂拌种、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中低产田玉米单产提升栽培技术。该栽培技术自2022年在诸城市推广应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中低产田玉米产量,还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实现全市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保障粮食安全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 姜雪郭强武秀玲曲在军
- 关键词:中低产田玉米栽培技术
- 一种提高砂质中低产田花生产量的施肥方法
- 本发明属于花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砂质中低产田花生产量的施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拌种处理:将花生种子用拌种剂拌种,所述拌种剂是由普朗尼克F127、玉米醇溶蛋白、3g/100mL~5g/100mL淀粉水按照...
- 杨雪 刘家鑫 沈琰 梁昊明 齐欣叶优良
- 一种中低产田健康诊断与改良技术及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低产田健康诊断与改良技术,其步骤如下:(1)选定耕地健康评价地块,获取耕地健康指标;(2)划分土壤功能;(3)计算指标隶属度;(4)计算土壤功能;(5)计算耕地健康指数;(6)识别中低产田健康状况;(7...
- 张文菊李鑫柳开楼黄亚萍武栋
- 诸城市中低产田小麦单产提升关键技术
- 2024年
- 山东省诸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黄淮海小麦优势区,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产粮大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9.4%,这部分地块土壤瘠薄、理化性状差,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严重制约了全市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为充分挖掘中低产田小麦的增产潜力,促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高小麦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笔者对造成中低产田小麦产量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合理施肥提升耕地质量、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中低产田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做好防灾减灾的经验做法,以期为各地中低产田小麦管理提供参考。该技术在诸城市推广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3年全市中低产田小麦平均亩产410.5 kg,较2022年中低产田亩增产约60.5 kg,增幅17.3%。
- 姜雪郭强武秀玲别飞曲星梅
- 关键词:中低产田小麦
- 一种中低产田地力及产量提升的优化施肥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低产田地力及产量提升的优化施肥方法,1)将自然状态的秸秆、绿肥和生物炭烘干后,计算各自烘干前的自然状态质量与烘干后的烘干质量之间质量变化的换算关系:烘干质量=自然状态质量×(1‑含水率);2)将秸秆粉碎...
- 陈晓燕罗伏林朱平宗陈立搏张胜辉王定斌
相关作者
- 张文渊

- 作品数:499被引量:67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
- 研究主题:混凝土 工程质量 泵站 农村电网 水工钢闸门
- 李恩泽

- 作品数:51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区划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业区域开发 农业 中低产田 农业产业化 农业区域
- 杨敏

-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杭州市农业局
- 研究主题:中低产田改造 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防治 污染现状 农业生产活动
- 胡启锋

- 作品数:22被引量:157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早稻 双季稻 中低产田 耐冷性 紫色土
- 张三粉

- 作品数:41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生鲜 脱硫石膏 内蒙古河套灌区 土壤改良 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