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0篇“ 不随意运动“的相关文章
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对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同频率下全身振动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WBV)对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后续WBV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或入院6~12岁随意运动型脑瘫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25±5)Hz组(n=20)及(35±5)Hz组(n=20)。3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5±5)Hz组额外接受振动频率为(25±5)Hz的WBV,(35±5)Hz组接受(35±5)Hz的WBV,3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儿使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 to Up and Go Test,TUG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88,GMFM-88)及足印分析法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各项评分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01);其中(35±5)Hz组BBS评分(F=12.502)、TUGT(F=8.211)、GMFM-88的D区、E区评分(F=12.802、8.505)、跨步长(F=12.279)、步宽(F=13.582)及1 min步行距离(F=12.619)均优于(25±5)Hz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25±5)Hz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BV可提高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躯干控制、改善其下肢粗大运动及步行功能,且(35±5)Hz的WBV疗效优于(25±5)Hz的WBV。
张秋虞记华李卫平凌运其王剑雄胥方元
关键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粗大运动
腕踝针技术治疗儿童随意运动型脑瘫上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研究腕踝针技术治疗小儿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效果。方法收集脑性瘫痪患儿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加用传统针刺治疗,试验组加用腕踝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精细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能力[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FM评分、PDMS评分均较治疗前取得显著改善,且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技术联合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在儿童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上肢功能障碍方面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贾倩芳李沙沙
关键词:腕踝针康复疗法中医外治法
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态训练(RAGT)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DCP)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DCP患儿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干预组、RAGT组、联合干预组, 每组患儿20例。常规干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 RAG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AGT训练, 联合干预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AGT联合TOT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24周后, 采用10 m步行测试(10MWT)、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的D能区(站立位)和E能区(走、跑、跳)评价3组患儿的下肢步行能力。结果治疗12周和24周后, 3组患儿的10MWT、GMFM-88 D和E能区的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 且治疗24周后, 联合干预组10MWT[(0.765±0.105)m/s]、GMFM-88 D能区评分[(32.72±4.00)分]和E能区评分[(42.94±6.22)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干预组和RAGT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AGT联合TOT, 可显著改善DCP患儿的步行能力。
熊华春袁素雅肖宁李杨唐国皓赵会玲冯欢欢孟文彬芦静
关键词:任务导向性训练
手术机器人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种最常见的非基因遗传性、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201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CP发病率约为2‰~3‰[1]。CP主要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及活动受限,而绝大多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正常的。依据CP的运动障碍性质,进一步分为痉挛型、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 cerebral palsy,DCP)、共济失调型等类型,其中DCP占所有CP的10%~15%,以锥体外系受累为主,临床可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震颤等,其治疗方法乏善可陈,药物疗效常理想[2-3]。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是通过植入大脑深部特定神经核团的电极产生的电脉冲对核团进行电刺激而达到消除或改善患者症状的一种可控、可逆的神经调控方法[4]。传统DBS是依靠有框架的立体定向装置将电极植入[5]。随着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出现,凭借其无需框架、高效、微创等诸多优点,在DBS手术中的使用频率逐年增高[6]。虽然DBS治疗DCP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到目前为止,国外的报道多为个案病例,而国内的报道更为少见,使用机器人辅助DBS治疗DCP的报道尤为罕见。本文报道了2例由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机器人完成的DCP-DBS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并总结经验,现报道如下。
甄雪克田宏许骏徐晓利张黎于炎冰
关键词:手术机器人脑深部电刺激
吞咽康复护理在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在随意运动脑瘫儿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吞咽能力相关运动功能、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分级、监护人主动监督患儿锻炼和参与康复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下颌、唇、舌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涎严重程度和频率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监护人主动监督患儿锻炼和参与康复学习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对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行吞咽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吞咽能力相关运动功能,减轻流涎严重程度和流涎频率,促进患儿监护人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
李文娟
关键词:流涎
Bobath护理对6~14周岁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Bobath护理对6~14周岁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进食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Bobath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进食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神经与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进食时间与进食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obath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患儿的进食功能,促进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和改善。
陈潇梁丽清林雪儿黄国文
关键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Bobath疗法在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随意运动型脑瘫(DCP)患儿采用Bobath疗法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3月-2021年09月收治的DCP患儿共计180例,根据随机摸球法分成观察组(n=90)与对照组(n=9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Bobath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时间。结果与对照组(86.67%)比较,观察组(96.67%)有着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GMQ(88.26±7.65)、FMQ(89.95±9.39)和TMQ(88.31±9.3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喂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应用于DCP患儿中,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短进食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樊慧萍刘冬芝李昕万凯张朝石尚清
关键词:BOBATH疗法进食时间
儿童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肌张力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脑瘫)是小儿脑瘫常见类型之一,肌张力障碍为其运动障碍的主要表现,病情较重,致残率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文章从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共患病、神经影像学、康复评定、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生在此类脑瘫患儿的预防、早期诊断及康复等方面决策有所帮助。
朱登纳乔璐莎张广宇陈功勋
关键词:脑性瘫痪不随意运动肌张力障碍
医护技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联合肌内效贴对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研究
2022年
探讨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患儿实施医护技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随意运动型的脑瘫患儿50例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给予医技护一体化优质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后患儿的下肢运动评分、运动指标、护理质量以及临床效果等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此类疾病的患儿实施一体化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张磊
关键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优质护理
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治疗随意运动型脑瘫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对随意运动型脑瘫(DCP)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8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DCP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儿GMFM评分、Wee FIM及GDD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GMFM评分、Wee FIM及GDDS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合异功散可以有效改善DCP患儿的运动功能。
吴婧宗洪波汪杨徐冬梅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异功散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中医药疗法

相关作者

马丙祥
作品数:408被引量:2,748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儿童 孤独症谱系障碍 中医儿科学 抽动障碍
赵晓科
作品数:100被引量:455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患儿 疗效观察 患儿 儿童
任燕
作品数:8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夹脊穴治疗 督脉 推拿按摩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 脑性瘫痪
康贝贝
作品数:28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功能 脑瘫 儿童 不随意运动
李红英
作品数:62被引量:197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患儿 疗效观察 康复治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