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53篇“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相关文章
- 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优化策略与应用价值
- 2025年
- 探寻更为高效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策略,增强输血的安全性,给患者给予更为可靠的输血保障。方法 采集了 82 例需进行输血的患者样本,随机将其划分为传统方法组与优化策略组,各自运用不同的筛查方案予以检测。优化策略组于常规凝胶卡法的基础上,增添了基因扩增技术以及高通量筛查方式,旨在达成更高精准程度的抗体识别。本研究针对筛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筛查效率以及患者预后等指标展开了系统的对比剖析。结果 优化策略组在不规则抗体的检出上具备显著优势,其总阳性检出率达 73.2%,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组的 43.9%。特别是在弱阳性与稀有抗体的检出率方面,优化策略组分别达 40.0%和 22.0%,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组的 22.0%和 8.5%。在特异性方面,优化策略组的总假阳性率为 4.9%,显著低于传统方法组的 12.2%。因试剂误差和操作误差所导致的假阳性比例也显著降低,降低了不必要的后续检测干扰。筛查效率的提升更为显著,优化策略组的平均检测时间缩短至 30.2分钟,样本准备与判读时间均比传统方法显著减少。在患者预后方面,优化策略组呈现出更高的安全输血比例(95.1%),输血响应时间缩短至 2.8小时,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降至 3.7%,总治疗成功率提升至 90.2%。结论 优化筛查策略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的提升,令输血前的风险评估更为全面且精准;其筛查效率的提高,为紧急输血争取到了珍贵时间,有益于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此优化策略为输血安全提供了更为强劲的技术支撑。
- 左彬
- 关键词:输血检验不规则抗体筛查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交叉配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分布特征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交叉配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南平市第二医院接收的542例进行血液输注患者为对象,案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2月至2024年5月,在所有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血液输注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影响因素及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542例血液输注治疗患者中,共检出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58%。女性、3次及以上输血史及有妊娠史是不规则抗体阳性影响因素,其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3次以下输血史及无妊娠史患者(P<0.05);在542例血液输注治疗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整体发生率相对较低。结论在患者实施血液输注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再实施交叉配血输注对于保障临床血液输注治疗安全十分关键,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安全性事故发生。
- 李美谕
- 关键词:血液输注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阳性输血反应
- 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抗原检测在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中的价值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Rh抗原检测在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结果呈阳性的患者进行Rh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查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其所在病区,并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对其开展合适的输血治疗。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34例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结果呈阳性。在34例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Rh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占比高达64.71%(22/34),Lewis系统抗体阳性患者的占比为20.59%(7/34)。经过Rh抗原检测发现,在这34例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抗原类型是DCCee型和DCcee型,分别占比47.06%(16/34)和20.59%(7/34)。22例Rh系统抗体阳性患者主要就诊于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和ICU。18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和Rh抗原检测具有必要性,准确识别血清不规则抗体和Rh抗原有助于预防输血相关免疫反应和溶血疾病的发生。
- 郭擎慧
- 关键词:临床输血RH抗原安全性
- 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输血治疗对策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运用盲筛配血和抗体鉴定后行筛选性配血两种配血方式的输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配血所用时间,探讨两种配血方式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3年11月于医院进行交叉配血的全部患者,统计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患者并回溯其交叉配血方式,比较两种配血方式的输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配血所用时间。结果选取55853例交叉配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阳性患者共297例,阳性率为0.53%,其中266例患者采用盲筛进行交叉配血,154例患者输血,1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1例患者采用抗体鉴定、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进行交叉配血,23例输血,无不良反应发生。盲筛配血所用时间为(35.98±3.43)min,筛选性配血所用时间为(321.60±75.77)min。结论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交叉配血盲筛可节约配血时间、经济成本,对抢救危重患者有重要意义,但盲筛有风险,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可能进行抗体鉴定、经典抗人球蛋白行相合性输注以最大程度确保输血安全。
- 赵雪瑞江晓春
- 关键词:交叉配血输血不良反应
-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 2024年
- 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5月某院300例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其中男性148例,女性152例(妊娠72例,未妊娠80例);有输血史140例,无输血史160例。采用微柱凝胶卡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别。以性别、妊娠、输血史等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结果 女性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52.63%)高于男性(40.54%);妊娠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44.44%)高于未妊娠受血者(25.00%);有输血史受血者特异性抗体阳性率(50.00%)高于无输血史受血者(3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妊娠及有输血史的受血者更易产生不规则抗体。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及早发现异常抗体,结合筛查结果制定个性化输血方案,避免溶血反应,保障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马慧芳
- 关键词: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治疗安全控制
- 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
- 2024年
- 分析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内登记的50例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孕产妇入院后均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统计分析筛查结果及临床价值。结果 (1)50例孕产妇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46例,占比92.00%,其中同种特异性抗体占比最高(82.00%);(2)46例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孕产妇的血型分布中,A+血型占比最高(45.65%),其次分别为B+(26.09%)、O+(17.39%)、AB+(10.87%);(3)46例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中,有妊娠史无输血史占比最高(63.04%),其次以无妊娠史无输血史占比最高(26.09%);(4)46例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孕产妇中,有4例新生儿发生了溶血病,其中抗-D占比最高(6.52%),其次为抗-E(2.17%)。结论 对孕产妇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可通过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为妊娠分娩及新生儿溶血病提供早期依据,倡导临床应用。
- 范微韦恒飞
- 关键词:孕产妇不规则抗体筛查新生儿溶血病
-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治疗患者中应用研究
- 2024年
- 观察临床输血治疗前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作用。方法 通过盲选法将200例在2019年12月-2023年12月入院输血治疗的病患随机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计入100例,未采取抗体筛查),观察组(计入100例,采取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多个指标展开评析。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治疗率98.0%,较对照组临床有效治疗率91.0%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后者发生率10.0%(P<0.05)。观察组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为5.0%。结果 上看,有妊娠史、输血史、血液疾病、配血不合、肿瘤疾病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检出率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输血治疗期间落实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最大程度保障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助于减少治疗后副作用发生,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措施。
- 周脉飞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
- 不规则抗体筛查弱凝集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试验(MGT)或盐水介质立即离心法(IS)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或混合凝集(mf)患者的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GT对患者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血标本,采用IS及MGT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不规则抗体筛查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纯合子谱细胞和低离子盐溶液试管盐水法(LISS-NS)、LISS-MGT促凝增强试验、红细胞血型相应抗原检测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验证。为输血患者筛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与患者血清采用试管盐水法(NS)、MGT或IA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25例MGT、IS不规则抗体筛查弱凝集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27~76岁,A型9例、B型6例、O型7例、AB型3例,RhD抗原为阳性。采用纯合子谱细胞和LISS-NS、LISS-MGT促凝增强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凝集强度由±或mf增加到≥1+,确认为抗E抗体4例、抗c抗体2例、抗Ce抗体2例、抗M抗体3例、抗Le a抗体14例。抗体类型为IgM型17例,IgG型8例。结论低效价不规则抗体在杂合子抗体筛查细胞及常规方法中凝集反应很弱,容易漏检,采用纯合子抗体筛查细胞、谱细胞和促凝增强试验进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可减少不规则抗体的漏检和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 杜娟谢霞杨世明王琛安宁陈扬江涛李丹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安全输血
-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在急诊急救输血中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诊急救输血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98例拟输血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和临床输血治疗情况。结果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4898例拟输血患者中,共有72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所占比例为1.47%(72/4898)。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患者中,65(90.28%)例患者有妊娠史,6例(8.33%)有输血史,28例(38.89%)患者合并肿瘤疾病,26例(36.11%)患者合并血液疾病,11例(15.28%)患者合并其他疾病。72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患者中,40例获得匹配的血液制品,顺利完成急诊急救输血治疗,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20例因交叉反应导致筛查结果呈现出假阳性;12例未找到合适配血者,未接受输血治疗。结论急诊急救输血治疗中,对拟输血患者实施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及时掌握患者情况,为临床血液的选择提供参考,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 陈椿慧李智猛
- 关键词:输血急救
- 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分析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及阳性病例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采供血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149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血样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对试验结果及相关因素作统计分析。结果 交叉配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总阳性数171例,总阳性率1.146%(171/14926);男女性别间抗筛阳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血型患者抗筛阳性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病例中特殊疾病导致阳性例数7例,占比4.094%(7/171);非特殊疾病导致阳性164例中,有输血史118例,占比71.95%(118/164),女性患者93例中,有妊娠史89例,占比95.70%(89/93),单纯妊娠史38例,占比42.70%(38/89),绝大多数抗筛阳性发生于有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P<0.05)。结论 输血和妊娠是导致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最主要因素;抗筛阳性患者无明显血型性别分布差异;抗筛阳性患者筛查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 贾佑国
- 关键词: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输血安全
相关作者
- 洪强

- 作品数:27被引量:143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不规则抗体筛查 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 血小板抗体 换血疗法
- 汪德清

- 作品数:417被引量:2,782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黄芪总黄酮 输血 红细胞 血小板 不规则抗体
- 马春娅

- 作品数:67被引量:3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ABO血型 不规则抗体 输血 新生儿溶血病 不规则抗体筛查
- 胡丽华

- 作品数:345被引量:1,41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基因多态性 哮喘 输血 汉族人群 变应性哮喘
- 许飞

- 作品数:57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常州市中心血站
- 研究主题:不规则抗体 抗体筛查 交叉配血 献血者 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