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06篇“ 不混溶作用“的相关文章
- 蛇绿岩铬铁矿成矿新模型:流体不混溶作用被引量:10
- 2021年
- 尽管富水流体参与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形成过程已被广泛提及,但流体的作用和机制仍缺乏天然样品的证据证实.文章对保存完好的土耳其Kızıldağ蛇绿岩和研究程度较高的西藏罗布莎蛇绿岩的铬铁矿床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系统总结,展示了流体活动的证据,探讨了铬铁矿结晶与岩浆演化过程中流体不混溶的关系,进而建立了铬铁矿成矿的新模型.在该模型中,侵入大洋岩石圈地幔的岩浆通过岩浆通道相连接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小岩浆房,铬铁矿微晶吸附岩浆中的流体形成含铬铁矿的不混溶液滴,这种不混溶铬铁矿液滴由于密度较小在岩浆房中悬浮并随岩浆向上运移.在岩浆混合、对流及运移过程中,分散的含铬铁矿的液滴不断聚合形成更大的富铬铁矿不混溶液滴.大的不混溶液滴从边部向核部逐渐结晶铬铁矿,捕获或圈闭的熔/流体发生结晶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矿物包裹体.不混溶的含铬铁矿的液滴在岩浆房中大量聚集则形成“不混溶液滴池”,此时大量铬铁矿原地结晶形成豆荚状铬铁矿,同时释放吸附的流体导致岩浆房中流体的富集.释放的流体由内向外逐渐渗滤到围岩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中,造成矿体与围岩中矿物内部和矿物间的元素变化和同位素分馏.因此,玄武质岩浆上涌过程中流体不混溶作用对铬铁矿的成矿作用至关重要.
- 苏本勋刘霞陈晨刘霞陈晨陈晨白洋Ibrahim UYSAL张鹏飞
- 关键词:铬铁矿流体不混溶矿物包裹体蛇绿岩
-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证据被引量:8
- 2019年
-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是川西地区发现的巨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围绕可尔因岩体成群成带分布。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碳、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壳源岩浆。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均属于地壳重熔成因,含矿伟晶岩中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存在Al2O3、Na2O和Si2O,K2O相分离的现象;从二云母花岗岩至伟晶岩Li、Be、Nb、Ta等稀有元素,F、B等挥发分含量,∑REE、∑Ce/∑Y、(La/Yb)n、(Gd/Yb)n、δEu等具有突变现象;所有这些特征表明伟晶岩可能是由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液态不混溶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轻重稀土的分异导致稀有元素越来越富集,最终在远离岩体的部位形成富含稀有金属的伟晶岩和矿体。
- 廖芝华周中国张洪平
- 关键词:稀有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中基性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被引量:6
- 2017年
- 不混溶作用作为岩浆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被广泛报道存在于月球、地球岩石样品的形成过程中。在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单一成分的熔体会分解成成分截然不同的富Fe、富Si两种熔体。这两种熔体具有共轭但相反的成分演化路径,可以为很多重要的成岩成矿问题提供较好的解释。然而,不混溶作用自从现代岩石学初期被提出起,其岩石学意义就一直广受争论。早期争论的焦点是自然岩浆是否可以发生不混溶作用,而近些年来,争论的焦点已转移至自然岩浆是否可以发生高温(>1100℃)不混溶作用。此外,关于水对不混溶作用的影响以及不混溶熔体的相分离过程等方面也存有争议。但总体来说,现有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地阐明了不混溶作用触发及演化的机理。本文回顾了不混溶作用的研究历史,介绍了影响不混溶作用的因素、不混溶作用的起始温度、不混溶熔体的成分及演化、不混溶熔体的发育及分离几方面的研究进展。另外,从不混溶作用在解释Bowen—Fenner之争、Daly间断、大洋斜长花岗岩的成因、斜长岩体型Fe—Ti—P矿床以及层状岩体中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成因等几个重大科学问题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角度,探讨了不混溶作用的岩石学、矿床学意义。最后,本文对不混溶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认为对不混溶作用发生的物理化学条件、不混溶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以及不混溶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需要今后的工作去揭示并深入探讨。
- 王坤董欢曹永华武晓霁
- 关键词:岩浆演化矿床学
- 硅酸盐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理论基础概述被引量:5
- 2017年
- 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岩浆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之一。本文针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硅酸盐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研究历史和进展,对其理论基础,包括熔体结构、相平衡、动力学和元素分配以及同位素分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就岩浆混溶作用中涉及到的稳定态和亚稳态液态不混溶不同的相平衡关系,以及从热力学角度液态不混溶作用发生的驱动力,不混溶相从成核到长大再到最终相分离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针对岩浆系统,还总结了发生不混溶的条件和不混溶作用过程中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最后以攀枝花层状岩体中部岩相带的形成为例,说明粒间熔体液态不混溶作用在韵律层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 侯通
- 关键词:硅酸盐熔体结构岩浆
- 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床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与矿化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3年
- 锡钨多金属矿化多与Li-F碱长花岗岩有关,其岩浆演化晚期常发生较大规模的液态分异作用。广西栗木锡钨铌钽矿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包括肉红色中粒碱长花岗岩以及顶部的白色细粒碱长花岗岩。矿化产于碱长花岗岩顶部附近,主要矿化类型包括花岗岩型钨锡铌钽矿化、似伟晶岩型钨矿化、长石石英脉型钨矿化和石英脉型钨锡矿化。碱长花岗岩中存在大量岩浆液态不混溶现象,包括矿囊、似伟晶岩和细晶岩等。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贯穿于栗木碱长花岗岩分异演化的全过程,矿囊代表岩体中富含钨锡和挥发份的岩浆,岩体顶部的似伟晶岩和细晶岩是碱长花岗岩岩浆分异的结果。在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过程中,W、Sn、Nb、Ta等成矿元素以及挥发份不断富集,形成岩浆岩型、长英质脉型以及石英脉型矿化。不同类型的矿化对应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不同阶段,由此建立了栗木矿床岩浆液态不混溶的成矿演化模型。
- 王艳丽彭齐鸣祝新友程细音傅其斌杨毅
- 关键词:碱长花岗岩栗木
- 山东沂南金铜铁矿床中的液态不混溶作用与成矿: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证据被引量:53
- 2010年
- 沂南矽卡岩型金铜铁矿床产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新太古界—寒武系地层接触带附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期干矽卡岩阶段(Ⅰ)和湿矽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石英-硫化物阶段(Ⅲ)和碳酸盐阶段(Ⅳ)的成矿流体则显示有大气降水混入的岩浆水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各阶段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为主,次为纯液相水包裹体和纯气相水包裹体,偶见晶质熔融包裹体。由Ⅰ→Ⅱ→Ⅲ→Ⅳ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520~430℃→430~340℃→250~190℃→190~13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Ⅱ阶段的石榴子石和绿帘石中,晶质熔融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具不同气相分数的气液水包裹体及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共生,表明它们被捕获时是一种熔体与流体共存的不混溶状态。在Ⅲ阶段的石英(少量Ⅱ阶段的绿帘石)中,常见气相充填度变化很大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捕获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以及CO2-H2O包裹体共生,且共生的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表明此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广泛的沸腾(不混溶)。因而认为,在沂南矿床由岩浆结晶分异到热液成矿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可能先后经历了两种液态不混溶作用,早期岩浆熔融体与气液相流体的不混溶导致含矿气水热液的析出,晚期气相与液相组分的不混溶(沸腾)则导致了金、铜、铁的沉淀。
- 顾雪祥刘丽董树义章永梅李科李葆华
- 关键词: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
- 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及其成岩成矿效应被引量:44
- 2008年
- 除了结晶分异模式外,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也是伟晶岩成岩成矿的重要机制。熔体包裹体和实验研究表明,富氟花岗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会形成富挥发份的贫硅熔体和与其共轭的富硅酸盐熔体。花岗岩中的异离体型伟晶岩和贯入状脉型伟晶岩,挥发份、助熔剂等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在不混溶相间的突变性是该类不混溶作用的主要标志。富氟花岗岩浆不混溶作用不但可以解释伟晶岩的特征性矿物分带,对传统的伟晶岩成岩理论提出了挑战;还对稀有金属有高度富集作用,这主要归功于F、B、P等挥发份对稀有金属元素的亲和力。然而,目前该类不混溶作用成矿效应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这主要要归因于没有理想的地质对象。甲基卡矿床是亚洲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初步研究表明该矿床发生了富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是研究氟花岗岩浆液态不混溶过程中稀有金属的分配、迁移、富集规律和机制的理想对象。
- 李建康张德会王登红张文淮
- 关键词:成矿效应
-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不混溶作用
-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赋存在白云岩内,矿体由磁铁矿、稀土氟碳酸盐、萤石、霓石、角闪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等矿物组成。在白云鄂博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赋存有两/三相富CO2、三相高盐卤水和两相水溶液包裹体3大类型。...
- 范宏瑞胡芳芳杨奎锋刘爽王凯怡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流体不混溶白云鄂博
-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不混溶作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赋存在白云岩内,矿体由磁铁矿、稀土氟碳酸盐、萤石、霓石、角闪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等矿物组成。在白云鄂博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赋存有两/三相富CO2、三相高盐卤水和两相水溶液包裹体3大类型。显微测温表明富CO2包裹体内还有近于纯的CO2,成矿流体为H2O-CO2-NaCl(-F-REE)体系。高盐卤水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共生且具有近似的完全均一温度,表明初始热液发生了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包裹体中出现稀土子矿物,表明初始成矿流体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这也许是形成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原因。
- 范宏瑞胡芳芳杨奎锋刘爽王凯怡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流体不混溶白云鄂博
- 中国山东昌乐地区碱性玄武岩刚玉中记录的岩浆不混溶作用
相关作者
- 顾雪祥

- 作品数:315被引量:2,383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铅锌矿床 成矿流体 金
- 章永梅

- 作品数:117被引量:78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研究主题: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流体 地质意义
- 胡芳芳

- 作品数:101被引量:987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白云鄂博 金矿床 成矿作用
- 张招崇

- 作品数:264被引量:3,058H指数:3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地质意义 苦橄岩
- 杨奎锋

- 作品数:91被引量:833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流体包裹体 白云鄂博 成矿流体 金矿床 矿床成因